原来如此!新疆海鲜背后,还有一盘更大的棋

更新时间:2023-09-11 16:41:46作者:无忧百科

原来如此!新疆海鲜背后,还有一盘更大的棋



新疆“海鲜”,大国粮仓的新味道。

文 | 华商韬略 熊剑辉

干了这碗三文鱼,大家都是新疆人。

【大丰收】

最近,#新疆欢迎大家来吃海鲜#,刷爆了热搜。



多少人因为日本排放核污染水,担心失去了“海鲜自由”。谁承想,在新疆的大漠戈壁、盐碱湖泊,竟然养出了几千吨生猛海鲜,着实令人震惊。

借用董宇辉的口吻,“新疆海鲜”的丰收盛况应该是:

你背单词时,赛里木湖的高白鲑,正跃出水面;

你算数学时,塔克拉玛干的螃蟹,正肉质鲜美;

你晚自习时,阿拉尔天鹅湖中的南美白对虾,正雀跃欢腾。

当你为自己的味蕾努力奋斗时,

那个你从未见过的新疆,

那些你从未品味过的海鲜,

正一步步向你走来。

对此,网友们纷纷感慨“没有核污染”、“国家有智慧”、“新疆要腾飞”,乃至“感谢左宗棠”的梗都层出不穷。



更有网友调侃:新疆产的海鲜,是不是应该叫“新鲜”?

而新近上市的“新鲜”,种类远不止这些。

像麦盖提县的澳洲龙虾、察布查尔县的罗氏沼虾、巴楚县的斑节对虾、尼勒克县的三文鱼……

神奇的“新鲜”纷至沓来,不但攻占了盒马鲜生、华润万家、永旺超市,甚至反向出口到俄罗斯、马来西亚、芬兰等传统渔业强国。

“新鲜”的品质怎样?尝过的都表示,相当不俗!



像麦盖提的澳洲龙虾,色泽鲜艳、肥硕饱满。

赛里木湖的高白鲑,肉质鲜美、肌间无刺、入口即化;用它做的鱼子酱,出口欧盟,堪称海中珍馐、鲜中上品。



尼勒克的三文鱼,更被冰川雪水长年滋养,口感鲜、嫩、润、滑,不但让离海最远的新疆人实现了“三文鱼自由”,还直接出口到俄罗斯、马来西亚、日本!



是的,你没有看错!日本一边在排放核污染水,一边从新疆进口三文鱼!

有网友因此大声疾呼:“新鲜”能不能别出口,毕竟国内都不够吃!

当世界上距离海洋最远的地方,成为吃海鲜的首选之地时,人们不禁要问,这一切,究竟是怎么做到的?

【大棋局】

“新鲜”上市的背后,有一个鲜为人知的客观现实:

中国有15亿亩盐碱地和6.9亿亩低洼盐碱水域,是全球第三大盐碱地分布国家。

我们常听到一句话,“守住18亿亩耕地的红线”。这是中国粮食安全的根本保障。

但经济发展对土地的要求,生态环境的挑战,让守住18亿亩耕地并不容易,如何既发展又守住耕地红线因此成为重大课题。

压力的同时,新的解法也在不断产生。其中一个重点是,如何将一些现在不是耕地的土地利用起来,比如盐碱地就是一个重点。

据统计,中国可供利用的盐碱地高达5亿亩,新疆、山东沿海、松嫩平原、内蒙河套、中原腹地,盐碱地到处都有,而它们现在绝大部分是抛荒的。

如何在可利用的5亿亩盐碱地上做文章,让它们变成“新耕地”,成为从国家政策到民间发展都在持续关注与破解的大议题。

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打响了“第一枪”:推进低洼盐碱地养殖。

同年,农业部发布《2017年渔业扶贫及援疆援藏行动方案》,顺势推出“盐碱地渔农综合利用模式”;2019年,又在《关于加快推进水产养殖业绿色发展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提出“积极发展盐碱水养殖”。

有了国家政策引领与撑腰,盐碱地面积占全国1/3的新疆,掀起“人工造海”的高潮。

在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兵团第三师的红旗农场,建成了新疆第一个盐碱地海鲜养殖基地。



这里是帕米尔高原东部,白花花的盐碱滩一望无际,pH值普遍在8以上,地表水跟海水很接近。科研人员在盐碱水里,只要添加特定的微量元素和益生菌,就能调配出适合不同海鲜生长的“人工海水”。

在人工海水里,青蟹、罗非鱼、斑节虾、海鲈鱼、石斑鱼……得以自由生长。它们不但肉质细腻、口感鲜美,而且没有抗生素、健康无污染。

尉犁县的罗布湖,把“海”造得更是自然天成。

罗布泊本来是寸草不生之地,但近年来,随着塔里木河流域的生态治理,这里慢慢形成了12000多亩的“罗布湖”。



在含有微量盐碱的罗布湖里,本来没法养鱼养虾。但人们把“六月黄”螃蟹投进湖里,只靠“人放天养”,短短5个月后,半野生的“六月黄”就变得蟹肥肉美,鲜香诱人。

有这样的珠玉在前,新疆的“造海运动”很快遍地开花。

但不要以为,“新鲜”就此能迎来大丰收。这中间,还差着很多不为人知的“黑科技”。

【黑科技】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14团,坐拥1200亩的天鹅湖湿地。农业部一推广,就开搞盐碱水养殖。

结果,生猛海鲜很快在盐碱水死得七七八八,亏惨了。

这里面原因复杂,但一言以蔽之:水土不服。

怎么才能让海鲜们在盐碱水里随遇而安呢?这时候,一支绕不开的科研团队登场了,那就是宁波大学海洋学院。



2018年,宁大水产博士王欢回河南老家,看着大片的盐碱滩,萌生了养殖海鲜的想法。

第一次试验,王欢团队把200多只青蟹苗投进盐碱水里,几乎死了个干净。

这样的失败,跟别人几乎毫无差异。但王欢却很欣喜,因为他看到的,不是死的那一片,而是活下来的那几只。这些“希望的种子”说明,总有蟹苗能适应环境,只要想办法培育,大量养殖就有戏。

于是,他们想出了一种盐度逐级下降法,让蟹苗一点点适应盐碱水的低盐环境。这个过程,很考验耐心和精确性,稍有不慎,蟹苗就会成批死亡。

与此同时,他们又在数以万计的蟹苗中,不断筛选存活率高的“种子选手”。双管齐下,终于大幅提高了蟹苗的成活率。

仅靠这手苗种淡化的“绝活”,2019年,宁大拿下了发明专利。

可把蟹苗放进盐碱水塘,大家发现青蟹蜕壳难、长不大,又是一个难题。

宁大科研团队反复研究后发现,原来海水中富含的钾、钙、镁离子,是青蟹脱壳必需的微量元素,而河南盐碱水里就缺这一块。

知道问题就好办,缺啥补啥,水质很快被调整到最佳状态。

结果,河南盐碱水里养出的青蟹,不论成活率还是鲜美度,跟沿海地区的不相上下。

盐碱青蟹只是“第一炮”。这之后,宁大再接再厉,又成功培育出南美白对虾、美国红鱼、大黄鱼等近十种盐碱海鲜品种。

这意味着,宁大完全跑通了一套“盐碱养殖方法论”:我先测你的水,看看多什么、少什么,再把最适合养殖、成活率最高的种苗交给你。

消息一传开,新疆、宁夏、山东、陕西等地的农渔部门,踏破了宁大的门槛。

还是以兵团14团的天鹅湖为例,亏损后把宁大请过去,测水质、测元素,一下子确定了天鹅湖最适合养殖青蟹、南美白对虾;又签协议、引技术,彻底掌握了盐碱养殖“黑科技”。



天鹅湖的青蟹、南美白对虾,这才迎来了史无前例的大丰收。

2022年,宁波大学的案例荣获“第三届全球减贫最佳案例奖”。这个世界级的荣誉,彰显了中国“以渔治碱”、改善生态的巨大成就。

而“新鲜”惠及的,也不仅仅是一个新疆。

今天,新疆、河南、山东、宁夏、内蒙古等15个省(区、市),全都开启了大规模的盐碱养殖和种植。

在甘肃景泰县,“夏季水汪汪、冬天白茫茫”的盐碱地变成了一排排的鱼塘。今年新捕捞的罗氏沼虾一上市,就被本地客商一扫而光。

在宁夏石嘴山,盐碱地不仅变成了千亩鱼塘,还在宁夏大学科研人员的攻关下,种上了紫花苜蓿、枸杞芽菜、湖南稷子等耐盐作物。昔日的盐碱荒草滩,变成了令人欣喜的模样。

而由袁隆平院士组织的科研团队,早就研发出突破性的耐盐碱“海水稻”。截至2022年年底,中国“海水稻”种植面积已突破100万亩,如今正朝着1亿亩的目标持续迈进!

中国5亿亩可利用的盐碱地,正一点点变成新的“大国粮仓”。

往小了说,“新鲜”让“核污染时代”的中国人能吃上一口安心的海鲜,极具小确幸的大价值。

往大了说,这进一步保障了粮食安全、治理了生态环境、助力了共同富裕,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

欢迎关注【华商韬略】,识风云人物,读韬略传奇。

版权所有,禁止私自转载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

如涉及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标签: 鱼塘  养殖  盐碱地  新疆海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