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乡村教师被末位淘汰,因到城区接受考核而崩溃,跟岗学习引关注

更新时间:2023-09-04 20:33:26作者:无忧百科

一乡村教师被末位淘汰,因到城区接受考核而崩溃,跟岗学习引关注

现在教育界有一个词叫“末位淘汰”,就是让教学成绩垫底的老师“下岗”,这样可以督促老师们担起自己的责任,刺激老师们更加努力工作,以便为教育事业做出更多的贡献。

但实际上,学校往往会先淘汰临时代课的,再是备案制的,一般不会淘汰在编的。有的学校老师全部都是在编的,那学校可能会缩小班额,并不会真正进行“末尾淘汰”。但要是老师太多了,缩小班额也解决不了问题,又该怎么办呢?事实上,有的地方不管老师多还是不多,都必须进行末位淘汰。

这时候就出现了一个新名词:跟岗学习。



“跟岗学习”也不是什么新词,但一般是针对新老师的,就是新老师刚上任,没有教学经验,然后学校就会给新老师安排一个有经验的教师作师傅,并要求新老师多听师傅的课以及被师傅听课。这样挺好的,新老师可以迅速成长起来,能丰富教学经验,能更好地去驾驭教材和学生。

但现在的“跟岗学习”又有了新的含义。

江西的一位已有50岁的乡村初中教师发文说自己开学后要被派去“跟岗学习”了,很崩溃,也很焦虑。

到底是怎么回事呢?原来,这所学校要对老师进行末位淘汰,并“淘汰”了七位老师。这七个老师有三人在50岁左右,六人带初二,一人带初三班主任兼英语课。



这几位老师都是在编的,虽被“淘汰”,但并没有真下岗,而是被安排到城区学校进行跟岗学习。

可以到城区工作,工资照拿,这不挺好的吗?但老师们都不愿意。

首先,从工作了多年的地方去一个陌生的学校,从农村到市区,他们担心自己被歧视,因为他们并不是正常调动去的。

于是,其中两个老师申请调到了另一所农村中学,轻易解除了“末位淘汰”的魔咒。



其次,“跟岗学习”也要带班带课,跟在原学校一样,不同的是,他们将被考核,如果考核结果不够好,那他们就将面临着第二次、第三次末位淘汰,而第二次要减工资,第三次直接下岗。这个过程特别考验人的心理承受能力,这位老师说,自己在教育岗位上工作了三十年,最后要是真的落得个下岗的下场,就无异于被钉在耻辱架上,这就是他焦虑的主要原因。

他很无奈,逢人就将自己有多难,还调侃自己是现代版的“祥林嫂”。

有人就问了:学校为什么不淘汰别人,偏偏淘汰你呢,一定是你的教学成绩不如别人。这位老师没有回复。



不管怎样,“末位淘汰”制才刚刚开始,以后可能会有很长一段时间伴随着每一位教师,而这种形式的“跟岗学习”可能会被推广开去。

抛开老师的焦虑不说,感觉这里面有几个不合情理的地方。

其一,老师既然都是“末位”了,还能调到别的乡村学校正常教书,那“末位”有什么意义?反过来看,他们既然能到别的学校教书,那说明是有一定能力的,这很难不让人怀疑“末位”的客观公正性。

其二,在乡村都教不好,竟然还被派去城区教。一般来说,城区的生源比乡村要好,那乡村被淘汰的老师去教城区的学生,教学效果怎么样很难说,而且,学生也不一定服管,家长也多半不放心。

其三,跟岗老师前景艰难。环境陌生是其次,最关键的是,对方学校交给你的班多半是各方面最差的班,想出成绩难上加难,老师压力会倍增,也很可能造成恶性循环。

总之让人有点迷惑。要是暂停“末位”老师的课,比如停一年,让他们多向优秀教师学习,多听课积累经验,那么说不定老师可以得到锻炼,也能为教育事业做出更多的贡献。



当然,不管在什么情况下,不论在什么时候,一个老师都应该有上进心,多多学习提高业务能力,用心对待教学工作,还要做出一定的成绩,这样才无愧于心。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谢谢。)

本文标签: 教学  跟岗  学校  末位  乡村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