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亚伟:传奇不再,传言不止|财经峰评

更新时间:2023-10-18 00:15:27作者:无忧百科

王亚伟:传奇不再,传言不止|财经峰评


王亚伟,是一个老股民如雷贯耳、新股民未曾耳闻的名字。

昔日公募一哥,“私奔”后泯然众人,已经淡出公众视线十年了。在这样一个快速迭代的年头,十年前的传奇,不再让人敬畏。

这位“上古大神”重新出现在公众视野,是因为深陷传言。

从6月份的小作文,到10月13日的外媒报道,“王亚伟接受调查”的传言,一直没停。

两次传言中,王亚伟都以朋友圈发言来间接回应。但这仍未止住外界的猜测。

作为中国基金史上第一个创造了10倍收益的基金经理,王亚伟当年的名气和市场影响力,堪称顶流。

他掌管的“华夏大盘精选”,在6年多时间里,获取了高达1182%的回报。从2006年到2012年,他有四年在行业内排名前三,包括两次第一。

优异的成绩,固然为其赢得“公募一哥”的江湖名号,也招致各界质疑。

普遍质疑的是王亚伟靠内幕消息获取超额收益。眼见的事实是,作为“华夏大盘精选”和“华夏策略”的基金经理,王亚伟却大量买入盘子不大的重组概念股。

ST焦化、*ST广厦、*ST昌河、胜利股份、吉林森工、天保基建、中航精机、海南高速、陕国投A、浙江阳光、中恒集团、浙江东日、国阳新能、峨眉山A、乐凯胶片……

这些公司本身如何另说,至少看上去与“大盘精选”格格不入。而王亚伟的投资业绩,恰恰来源于频频押中重组股。

王亚伟曾正面回应:“我关注重组股,是因为这是我国证券市场特定发展阶段的产物,蕴藏着很多投资机会,对此视而不见是不负责任的。”

这个说法,逻辑上没问题。但重组股跟价值股不一样,价值股可以靠财务知识,靠专业判断,靠战略眼光来把握。老是押中重组股,靠的是什么?

眼光是一方面,重组股也有规律可循;但光靠眼光,可能还不够。

美国电影Margin Call里面,华尔街投行大BOSS说出了资本市场取胜的关键:Fast,Smart,Cheat。

资本市场圈不缺聪明人,虽然王亚伟是安徽状元+清华的顶配,但人均Top5的公募基金经理圈里,同等配置的并不在少数。另一方面,王亚伟并不以快著称。外界质疑,其来有自。

不过,与外界的质疑相比,同行对王亚伟则以推崇居多。

当年公募界每当有新明星出现,便会拿来与王亚伟并列,如北有王亚伟,南有李旭利;北有王亚伟,南有吕俊;北有王亚伟,南有xxx······总之,南边那个常换,王亚伟则稳如泰山。

我没见过王亚伟,见过李旭利和吕俊。两人都对其他同行不怎么关注,但都对王亚伟表示服气。其中一位告诉我,华夏基金内部有人抄王亚伟的作业,结果成绩不如王亚伟,说明除了选股,王亚伟还会进行主动性操作,以增加收益。

另一位则对内幕信息的传言不屑一顾:干这行的,谁不是每天收到一大堆内幕信息,你照着内幕信息去交易看看?听董秘的亏一半,信董事长全亏完······

围绕王亚伟业绩神话的另一质疑,则是“众星捧月”。

这是公募基金现在仍然会采用的一种策略,通过其他产品抬轿子,力捧某个产品在一年内业绩冲到前列,利用明星产品的号召力发新产品扩大规模。

后来随着监管的加强,业内又将此模式进化到“组团打怪”。一家公司来抬轿子太惹眼,要是联合一堆合作伙伴,包括公募、私募、游资、大户,这一次你抬我,下一次我抬他,再下一次他抬你······不就能避开监管,成功造星?

业界有人认为,华夏基金通过这种方式,将王亚伟捧到一哥的位置,反过来利用王亚伟的号召力,将自身发展成为首家规模过千亿的公募。这种质疑带有诛心成分,华夏基金和王亚伟本人亦未曾回应过。

业内高手的评价当然比普通投资者的质疑更有价值,但王亚伟“私奔”之后的业绩,则为外界的质疑又增加了分量。

2012年,王亚伟从公募转向私募,创办千合资本,一时追捧者众。11年过去,其平均年化收益率只有7%左右,与当年不可同日而语。而在押宝重组股方面,也不复当年之勇,甚至还踩中了中科招商、一汽重组的雷……

更为巧合的是,王亚伟“私奔”的2012年,一路扶持他的华夏基金总经理范勇宏正式辞去总经理职务“退居二线”,与他关系密切的曾任上交所总经理的朱从玖也首次调离金融领域。

是长江后浪推前浪,还是当年传奇另有隐情?近日传言让人在吃瓜之余,多了一份期待:6年十倍的真相,会不会在11年后揭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