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留编制!官方:鼓励高校教师离岗创业!

更新时间:2023-10-27 20:30:18作者:无忧百科

保留编制!官方:鼓励高校教师离岗创业!


鼓励高校教师离岗创业,官方再出新政!可保留3年编制、原单位缴纳社保、正常晋升薪级工资……

江苏省发布最新通知,鼓励高校、科研院所等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离岗创业3年内保留人事关系,期间可依法继续在原单位参加社会保险和职业年金,正常晋升薪级工资,按规定连续计算工龄,同等参加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和岗位等级晋升。

专业技术人员以技术项目开发、科技成果推广和转化、科研社会服务成果同等作为职称评审、项目申报、岗位竞聘、考核奖励的主要依据,充分激发人才评价的就业拉动效能。


图 | 江苏再出新政:鼓励离岗创业

该通知同时提到,到2025年底,通过完善落实扶持政策,优化提供创业服务,支持更多重点群体投身创业活动,形成创业主体多元、创业层次提升、创业领域扩大、创业形式丰富的高质量创业新格局。力争实现每年支持成功事业单位科研人员创新创业0.5万人次

不敢?

早在2015年,国务院印发《关于进一步做好新形势下就业创业工作的意见》,鼓励高校、科研院所等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在职创业、离岗创业。优惠条件是可以保留体制内身份和待遇3年。

江苏、安徽、山东、河南、福建等地也曾推出鼓励离岗创业的相关政策。

政策频出,但由此受到鼓励的人是少数。

2017年央广网就曾报道:江苏鼓励专技人员离岗创业政策遇冷,仅10人备案。江苏省人社厅相关人员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大家不愿意离岗创业的原因很复杂:怕政策有反复、害怕创业失败、成功赚钱后担心同事间的闲言碎语……

一项2020年的调查报告显示,科技工作者对离岗创业多有顾虑:担心离岗创业后岗位不再保留(65.3%)、担心离岗创业影响职称职务晋升(45.5%)、担心离岗创业后相关岗位待遇会降低(43.6%)

为了打消科研人员的种种顾虑,各高校、科研院所在落地政策上也想了些办法。例如,东南大学2017年出台的《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实施方案》中规定,学生在通过技术发明人的许可后,可以在3年内无偿使用老师的知识产权,用于创新创业


图 | 学生可拿教师科研成果创业

疑问

政策一出,讨论声不少。

保留编制3年,那3年后怎么办?高校教师离岗创业,原单位的工作怎么维持?正常晋升薪级工资,是否对在岗的教师不公平?



图 | 对政策的疑问

此次江苏新政出来之前,这些疑问同样备受关注。部分高校此前已经出台了更加落地的细则去回应。

人社部2019年发布的《关于进一步支持和鼓励事业单位科研人员创新创业的指导意见》规定:在同一事业单位申请离岗创办企业的期限累计不超过6年

高校教师可以离岗创业的时间,各高校给予的宽裕度有所不同。

复旦大学2019年发布的《关于教职工校外兼职及离岗创业的暂行规定》明确:教职工离岗创业期限不超过3年,如其聘用合同在离岗期间到期,则聘用合同终止时间自动顺延至其与学校约定的离岗创业结束时间,但不得超出法定退休年龄。

教职工离岗创业期满,应当按时回校工作。未按规定返回的,学校与其解除聘用合同

上海交通大学同年印发的离岗创业管理办法通知,则写明:离岗创业期限原则上不得超过三年,满三年后需要继续离岗的应重新提出书面申请,总期限最长不超过五年

吉林大学同样允许离岗创业人员适当延长离岗创业时限,延长时限最长不超过3年

高校教师离岗创业后,原来的工作怎么办?各高校的规定明细要求不同。

吉大要求离岗创业人员所承担的基金项目等原则上不得中止,确需中止的应当按照有关规定办理。教师可不承担本科生、研究生教学工作任务,对于其名下有学制内未毕业研究生的,可按照相关规定处理;如时间和精力允许,有能力继续指导研究生的,也可继续指导研究生。

复旦要求所在单位综合考虑离岗创业申请人正承担的教学、科研、研究生培养等各项任务后决定是否同意。

上交规定,对于离岗创业人员不予安排教学任务,暂停研究生招生资格

离岗创业教师的考核优秀名额、或晋升权利,也并不占所在单位的结构比例。上交的《办法》还补充到:如果相应专业技术岗位结构比例已达上限,所在单位可暂时突破结构比例聘用,以妥善安排返岗人员,并在三年内逐步消化。

离岗创业后,工资还发不发?因学校而异。北外、吉大、上交规定,离岗创业人员的工资、社保均有企业承担,必要时社保可由学校代缴。复旦则发放国家规定的基本工资。

科学家创业浪潮

今年,2022年度上海市技术发明奖特等奖,颁给了由5位上交博士与机床行业企业家、工程技术人员联合创立的拓璞数控。上交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教授王宇晗,同时也是上海拓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

王宇晗说:“这次获得特等奖,交大的支持是非常重要的因素。是学校特批,让我这些年一直在离岗创业。”

中科院计算所研究员及博士生导师陈天石创办寒武纪、香港中文大学信息工程系教授汤晓鸥创立商汤科技、慕尼黑大学计算机博士余凯创立地平线……科学家创业在这个科技才是生产力的时代已经掀起一股浪潮。

不过,创业成功也是一件概率极低的事情。美国一家专做技术成果转化的公司“巴士底”曾做过一项调查:美国高校教授创业的失败率惊人地达到了96%~97%

技术不等于产品,从科研人员到产品开发人员的角色变化,也往往具有挑战。王宇晗对此深有感触,“记得完成第一次1500万元融资后,我们攻克核心技术,研发出精度达标的五轴机床。没想到客户退货,说机床漏水跑油。这是质量问题,与核心技术没什么关系,但客户不会因为我们掌握了核心技术就认可这些产品。”


图 | 王宇晗教授与企业员工

创业不易,但对于本身就有创业想法和掌握核心科技的高校教授来说,利好的政策或许能打通他们距离创业的最后一公里。

政策是好,但如何落到实处,且保证公平公正,是人们更为关心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