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数据联动培养与就业

更新时间:2023-10-18 20:34:18作者:无忧百科

用数据联动培养与就业

可以说,就业质量和培养质量的提升相依相存,利用毕业生反馈数据,高校可以将二者有效关联起来。以培养高素质技术人才为使命的“双高”院校如何提升专业群竞争力?如何将就业、培养和招生串联起来?本文为您介绍烟台职业学院的经验。

2019年,教育部、财政部公布“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建设单位名单,烟台职业学院成功入围, “ 模具设计与制造” 专业群获国家高水平专业群建设立项。

2020年,《中共烟台市委关于制定烟台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发布。《建议》明确提出,支持烟台职业学院升格本科。

输送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是“双高”院校服务社会的重要形式,“以就业为导向”也是职业院校人才培养的显著特色。如何围绕高水平专业群建设增强人才质量?提升毕业生就业质量又有哪些有效途径?围绕就业相关话题,烟台职业学院招生与就业处刘佳振处长、质量管理办公室施乐军主任与麦可思研究进行了深入交流。

刘佳振处长介绍道,烟台职业学院秉承“服务地方经济建设,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办学宗旨,紧密对接国家战略新兴产业和烟台市主要产业和产品集群,涵盖装备制造、电子信息、土木建筑、交通运输、财经商贸、旅游、文化艺术、教育与体育、食品药品与粮食、生物与化工等10个专业类别。从毕业生数据来看,制造业(21.94%)、批发和零售业(11.76%)、建筑业(11.13%)是该校2020届毕业生流向最多的3个行业。此外,毕业生升本比例逐年上升,从2017年的3%增长到2020年的16.6%。

精准育人提升专业群社会服务力

学校“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群入选“双高计划”高水平专业群建设单位,以“引领人才培养、支撑产业升级、中国特色、国际影响”为建设目标,学校多方面发力,以专业群建设为核心提升毕业生培养质量,增强服务行业和区域发展作用。

专业群开设工业互联技术等行业前沿技术课程,升级优化专业群课程体系,实现精准育人,推动人才培养与区域经济“同频共振”。同时,专业群与烟台泰利模具等企业联合开展学徒制试点2.0升级工程,探索基于“大智云”混合式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以技术社团为阵地,结合“1+X”证书制度,实施普惠式学赛机制,开展“书证融通”技术技能人才培养。

其次,学校建设烟台市公共实训中心,打造“政、企、校、生”共赢型区域产教融合实训基地,与西门子共建先进自动化技术联合示范实训中心,与北京华航唯实共建教育部工业机器人应用人才培养中心,与北京三维天下等联合打造校企合作共同体,实现校企共建、共管、共育和共享的深度产教融合

另外,学校以教育部技术协同中心—电气工程安全评估及故障诊断技术研发中心为核心引领,协同山东省智能制造应用技术协同创新中心等,在科学研究、新技术攻关、技术服务、成果转化、专业培训、人才培养等方面实现突破,实际解决企业生产技术难题13项。结合“基于5G边缘计算产业物联网智能终端开发”等智能制造技术服务示范项目,学校建设示范案例展示室和培训工作室,开展企业职工“金蓝领”“新型学徒”等技术技能培训。同时开展西门子全生命周期智能生产线等高水平师资培训项目,带动区域职业教育师资能力提升。

此外,专业群积极推行国际化交流与人才培养,培养国际化技术技能人才。例如,与德国手工业行会签约成立山东省唯一培训考试认证基地,在数控技术、机电一体化、工业机器人等三个优势专业上进行HWK考试认证合作,开展精密机械师、工业机电师、工业机器人师等工种培训认证;与韩国东明大学合作进行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引进国外优质教育资源,为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充足的人才储备。

多面发力 丰富就业指导服务

毕业生的就业质量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专业(群)的培养质量。烟台职业学院打造了覆盖全校各层级的就业指导队伍,在招生就业处设立就业科,统筹全校就业工作;在各系设立招生就业科,负责各系毕业生就业工作的管理;在学生处设立大学生创业指导中心,配备专职创业导师,为毕业生提供创业指导。

学校开展了四大类就业服务。一是实行定岗实训,有效提升对口就业率。学校与100多个管理水平高、经济效益好、能为学生提供实习和就业岗位的知名企业建立培养与使用的长期合作关系,与300多个经济效益好的中小企业建立了用人关系。二是加强信息服务,确保就业信息渠道畅通。学校建立了“智慧校园”毕业生就业管理系统,利用大数据跟踪分析就业情况,通过就业信息网、微信、QQ群、就业公众号等多途径为学生提供岗位信息。三是建成总面积达4万平方米的大学生创业中心,设立了包括融科智能制造服务区、智能创新孵化区、阿里巴巴创业孵化区等在内的10个“双创”孵化服务区,打造了“一园、两中心、十区”的大学生创新创业平台体系,为各专业学生开展创新创业实践提供平台。此外,学校还开设了就业指导课程,以提高学生创业素质和能力。例如开设“大学生创业教育与就业指导”课,采用“课堂内化+项目养成+评价固化”三维推进教学模式,普及创业知识。同时创立“职业发展协会”“KAB创业俱乐部”“星光电子社”等10余个创业社团,通过实践体验和模拟训练,丰富学生的创业经验。

就业质量 用数据衡量

在就业方面,学校的关注点从单纯的就业率逐渐转移到就业质量,并与第三方评价机构合作,连续多年开展了应届毕业生培养质量评价项目,积累了大量数据。“从指标类型来看,学校非常关注整体就业率、协议就业率、薪资水平、就业满意度、专业匹配度及毕业生留鲁就业率等。通过分析指标结果,从而有针对性地改进培养过程和就业服务工作,提升就业质量。”施乐军主任表示。

在学校看来,就业质量的衡量标准包含四方面内容:就业岗位综合评价,即单位声誉、劳动强度、工作时间、安全稳定及专业对口等情况;薪酬福利与社会保障,包括薪酬福利水平和社会保障的提供情况;就业环境,包括工作环境、文化环境和劳资关系等;以及职业发展与培训,即用人单位是否关心就业者,有无员工职业发展和能力成长计划等。利用多年毕业生培养质量评价项目,学校可以将就业数据进行自我纵向对比,并与其他高职院校数据进行横向对比,施乐军主任补充道,“通过大数据分析,找出学校在人才培养全过程、保障服务等各方面存在的问题。”

为不断提升就业质量,特别是应对疫情带来的持续影响。在具体就业保障工作方面,学校加强国家有关高校毕业生就业政策及信息传导。积极开展“24365校园网络招聘服务”“千校万岗”线上招聘会等,为企业和毕业生提供全天候不断线、不打烊的就业服务。同时,学校积极了解毕业生思想动态,及时疏导减压、释疑解惑。例如,普遍观念认为化工企业工作环境污染大,对健康有损害。为此,学校组织学生去万华化学集团工厂实地参观,先进的设备及管理手段,优良的工作场景及月入万元的薪酬彻底打消了学生的顾虑,拓宽了毕业生的求职选择。“通过系列措施,学校年招生稳定在5800人左右,考生报考率、报到率稳居省内高职院校前列。学校毕业生总体就业率连年保持在98%以上,社会满意度超过95%。”刘佳振处长说道。

招培就联动 打通培养全过程

就业既是培养过程的成果体现,也是改进培养环节的重要依据,烟台职业学院积极构建招生、培养、就业联动“三位一体”的良性互动机制,通过毕业生就业数据分析,为招生计划的制订、人才培养方案的调整提供可靠的依据,实现三者相互促进、协调发展。

学校在编制招生计划过程中,对就业质量好、需求量大的专业适当增加招生计划;对就业率低、质量不高的专业适当予以缩减规模,直至采取停止招生的措施,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实现招生与就业联动。学校近年新增工业机器人技术等8个与蓝色经济区建设相关的专业,淘汰了15个与地方经济发展结合不紧密的专业。同时,学校先后引进丰田T-TEP、上汽通用ASEP、一汽大众车拉夫卓越英才联合培养项目、思科CCNA等优质教学项目,通过校企联合制定人才培养方案,设计定向课程体系,培养企业所需人才。校企合作育人的形式贯通了招生、人才培养。

就业数据的分析与应用则是打通培养和就业的重要支撑。例如,通过对学校整体及各专业核心课程有效性综合评价分析,有助于专业了解核心课程是否满足实际工作需求,以便及时调整课程结构和课程内容。再如,通过校友满意度、校友推荐度以及毕业生对学工、后勤服务的满意度评价,学校可以及时查找问题,不断改善生活服务基础设施和服务水平,为学生成长成才提供服务保障。施乐军主任表示,结合毕业生反馈数据,学校开设了专业认知课程,让学生在入学初期便能全面了解所学专业,明确职业发展方向,使学习有目标有计划。同时,专业在教学中按照一体化教学模式要求建设实训基地,在设备、工位、环境上仿真企业生产现场,“让学生感受职业环境,感知职业文化,熟悉岗位情况,实现毕业即上岗的培养目标。”


声明:欢迎转载和分享,转载前请获取转载授权并注明来自“麦可思研究”。获取白名单或建立长期合作请联系编辑部(电话或微信搜索186028248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