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中“大型感恩现场”,爷爷孙女相视而笑:老师,俺真哭不出来啊

更新时间:2023-10-29 10:30:18作者:无忧百科

县中“大型感恩现场”,爷爷孙女相视而笑:老师,俺真哭不出来啊

感恩,原本是我们做人的一种美好品质。懂得这个道理,才能获得更多帮助。然而,什么东西一旦强调过头,便“物极必反”、过犹不及。

现在我们听到这俩字,总是可能产生反感。甚至感觉经常提这俩字的人,要么是误入了什么组织。要么很自私,只记得自己的付出,看不见别人的付出。学校的感恩教育,同样让人哭笑不得。

县中“大型感恩现场”,老师,俺真哭不出来啊

笔者的一位老师说过这样的建议:任何关系中,可以多谈“感谢”,别总提“感恩”。一个字的差别,其实性质不同。因为后者往往有种“交换”和强迫的意味。



就算你付出再多,总是反复去强调和提醒别人领情,就变味了。不过,我们的培养理念里,似乎特别喜欢强调这个。

小时要感恩父母,上学感恩老师,工作感恩领导同事。好像面对过这么多艰难险阻,唯独不用感恩自己怎么撑下来的。笔者发现,越是发达的地区,这种观念越少。

家长们忙着比拼自己能争取多少教育资源。倒是闭塞、经济落后的地区,最喜欢搞“感恩教育”。某县中的“大型感恩现场”火了。



家长记录下全校在操场“哭天抹泪”的场面。学校还要求部分学生充当“榜样”。终于,在主持人煽情的语言中,许多家长在学生跪地后相互抱着大哭。

不过,有位爷爷和孙女,在众人中显得“格格不入”。两人按照主持人要求的姿态,可四目相对后,忍不住大笑:老师,俺真哭不出来啊!

可是考虑到周围有那么多同学和家长,正沉醉在这动人的时刻,又不好笑得太大声。爷爷、孙女只能强忍着。



模式没有变,为何依旧有家长愿意买单?很简单

看完评论区,发现大家普遍变得更清醒和松弛了。不少过来人纳闷,自己上学时就搞这一套,那时大家判断力有限,容易被误导。

后来发现,这种“大型感恩现象”,往往哭完就要卖书、卖课。多少人当初花了大价钱,买回根本没啥用的“心灵鸡汤”或者成功学书籍。



幻想着能靠这么一本书,让学生从一个平凡的人,逆袭成神童或者未来的“商务大咖”。这样就不枉负家长用心良苦,和这么多年来的“不容易”。

可是没想到,这么多年过去了,模式一点没变。还是催泪的主持人,还是下跪、洗脚、抱头痛哭;然后顺理成章地掏出“我这里刚好有卖”的书。

怎么依旧有许多家长会跟着受到感染,然后心甘情愿花“冤大头”的价格买书。答案其实很简单,这类兜售书籍或课程的人,讲的未必是实话、未必是有利于家庭教育和亲子关系的。



他们最喜欢说的,是讨好这类家长、迎合他们培养“感恩儿女”心态的言辞。但这类家长不会考虑真实性。尤其是平常生活比较辛苦,又跟家人关系一般的家长。

好不容易听到有人肯定他们的苦恼,便认为主持人说的都是真理。其实跟那些向老年人兜售保健品的销售员,是一个道理。旁观者清、当局者迷,家长看不清真相,只想掏钱。



过于“苦情”的家庭,反而很难培养适应社会的后代

很多过来人直言,非常羡慕这位爷爷和孙女,那代表着他们关系很融洽,大概是很幸福的家庭。所以不会因为主持人几句“太不容易”,就被弄得大哭。

这样的家庭氛围,应该是比较有趣和欢乐的。而过于苦情的家庭,可能家长本以为多在学生面前强调自己辛苦,会培养出感恩、懂事的后代,更容易有出息。

实际上,结果却往往短视。因为真正好的教育,是尊重成长规律。在前期,我们父母就是子女的支撑和依靠。他们具备基本的金钱观,不浪费、珍惜东西即可。



在没有承受能力的状态下,有意让他们背负整个家庭的责任,背上“逆天改命”的压力。最后弄得性格自卑、任何事情就谨小慎微;以后反倒很难适应社会。

所谓懂事,只是过早地帮家长分担焦虑,这种苦情的戏码便转移到学生身上。纵使以后再怎么努力,也很难变成自信、阳光、有魄力和擅长人际关系的人。

【话题】你如何看待“大型感恩教育现场”?

本文标签: 哭不出来  感恩老师  感恩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