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店纳入门诊统筹后,亏了还是赚了?

更新时间:2023-08-24 22:42:26作者:无忧百科

药店纳入门诊统筹后,亏了还是赚了?

药店老板们越发意识到,想从职工医保门诊统筹的利好政策中直接赚大钱没那么容易

文 | 辛颖

编 | 孙爱民



图/pixabay

进入8月份以来,广西、安徽、海南等地陆续公布新动态,能够医保报销的药店数量仍在增加。

自实施职工医保门诊统筹以来,药店行业在半年前迎来了最大的政策利好。2023年2月15日,国家医保局发文鼓励将药店纳入医保门诊统筹,同时指出,定点零售药店可执行与本统筹地区定点基层医疗机构相同的医保待遇政策。

这意味着,家门口的药店买药不仅可以医保报销,而且报销比例还比大家常去的大三甲医院更高。

药店老板们最为期待的场景,是大量患者能带着从医院开出的处方来买药,但现实总是比理想骨感。药店老板们越发意识到,想从职工医保门诊统筹的利好政策中直接赚大钱没有想象中那么容易。

据中康科技副总裁李俊国观察,药店业在上半年并没有感受到明显的处方流转增加,即便在专门将药店纳入处方流转平台的地区,也是“从等级医院流到社区医院了,跟药店没啥关系,这种情况具有普遍性”。

近日举办的第十六届西普会——中国健康产业(国际)生态大会上,职工医保门诊统筹政策也成为医药零售界热议的高频词。

在处方流出难的既定情况下,药店还能如何最大化的享受到新政策的利好呢?

进入门诊统筹后,拼处方

据药店通数据,目前全国有近60万家药店门店,其中医保定点药店约占70%,在这些药店可以用医保卡中个人账户的钱买药。

但要享受医保报销,正式纳入门诊统筹的药店数量可能还不到十分之一。对不少药店来说,能否纳入门诊统筹,一定程度上关乎生死。

“进去(门诊统筹)之后就是星辰大海,进不去就要慢慢地衰弱。”在山东信宏仁医药连锁有限公司董事长张超看来,门诊统筹就是药店的生死门槛。

据医药行业政策专家张自然不完全统计,到6月中旬时,全国约有18省4万多家药店已纳入医保门诊统筹管理。其中,湖北纳入医保统筹管理的药店最多,也是唯一过万家的省份,达10032家。江西的覆盖面最广,有8694家,占全省药店的62%。

争取拿到医保门诊统筹的资格,合规做的好的药店更受青睐。如河南省在选定门诊统筹药店时,已经医保审核过的双通道药房就成为首批试点药店。

“双通道药店就是加分项,要把(试点)的优势发挥好,能够通过后续的管理服务留住患者是最关键的。”河南润禾24小时医药连锁有限公司总经理潘琦说。

大多地区仍处在政策落地的调整期。

据一家西南地区药店的负责人介绍,“(政策)刚出台时我们很被动,要求一周内就搞定,所以一开始刷医保卡是有些混乱的,后来又赶忙要应对检查。”

广州医药大药房在8月初时,还在进行门诊统筹医保结算系统的联调。“现在处方流转的过程中遇到各种小bug。”据该公司总经理程震介绍,广东是第一个全部切换到国家医保信息系统的省份,过去的系统全部要推翻重做,“一开始也没有预想到如此复杂。”

准入后的下一步就是获得处方,越来越多的地区将药店纳入处方流转到平台。2023年2月,大连市着手建立基层医疗机构处方流转机制,并确定了1430家处方流转定点药店。截至8月6日,海南省也有19家定点零售药店上线使用电子处方流转功能。

然而,处方外流没有行业预期的那样快,与其坐等政策红利,不少药店选择主动出击,应对方式之一便是:自建诊所并申请医保定点医疗机构,掌握处方权。

益丰药房2022年报显示,共实施19起同行业并购投资,其中有3起涉及诊所业务;截至2022年底,健之佳医药公司也已拥有3家直营中医诊所、5家直营社区诊所、1家直营体检中心。

线下诊所成本高、覆盖范围有限,互联网医院的处方流转更受期待,但也面对更谨慎的监管态势。如贵州的医保统筹不认可外地互联网医院开出的处方,监管部门的顾虑是医院与医生均不在本地,难以监管。

贵州一品药业连锁有限公司董事长夏江就干脆选择在当地开互联网医院,“又是医保定点,医院、医生也可以监管到,我们下一步就是打通医院和互联网平台的接口问题。”

“其实政府也不知道怎么做,这时沟通和信任很重要,主动给监管部门安全感。”据张超分析,“医保部门最在乎的就是处方、价格、结算、额度四个维度。想要抓住机会,一定要跟当地的医保部门积极协调推动,让他们放心。”

难挣钱的双刃剑

对纳入医保门诊统筹,药店最大的期待就是带来流量,实在难以谈及利润。不少药店的业务负责人达成共识:一定不要想在医保统筹上赚大钱。

如贵阳贵安在2月发布的文件要求,门诊保障定点药店原则上通过国家医保药品集中采购平台采购药品,销售价格不得高于集采平台挂网价格。

这就意味着药店销售医保门诊统筹药品的售价和医院一样,执行零差价,即进货价和销售价一致。在药店纳入医保门诊统筹后,贵州一品曾主动向医保局争取药品在进价基础上,加价15%,得到的答复是:“没有加价政策了,只能零差价销售。”

夏江曾估算,如果相应的药品调整到和医院相同的价,“我们一年要比以前少赚7千万。”

有些地区虽然政策给了空间,但市场竞争同样要压价。广州医保为纳入门诊统筹的药店,留存了15%的加价空间,“但实际情况是,因为行业内卷竞争激烈,药店都主动采取零差价。”程震直言,每个医保定点药店要配备两个药剂师,这些增加的成本都要自己承担。

成本不止于此。一位药店负责人介绍,根据和医保局的协议约定,医保双通道药店45天回款,但执行中通常要60天回款,碰到医共体建设整体系统调整这样的特殊情况,回款期达到半年,“我们最大的一家药店,一个月就是1000多万元的库存,资金压力很大”。

过去,药店行业常用的一种经营手段就是,提供负毛利的常用药用于吸引顾客,搭配销售高毛利的药品,如中药、保健品等。

新政策下,药店担心的是,降价后并没有带来引流的收益,赔了夫人又折兵。

一个好的势头是,制药企业已经开始重视零售药店业务,很多以往只为院内市场提供的产品,开始向药店零售端铺货。

天士力医药集团OTC分公司总经理李江山就旗下业务预测,到2028年—2029年,零售市场将要超过医疗市场,而其中最主要的部门就在慢病市场。

从流量到利润

慢病领域是未来最大的市场,向来掌握着药店的流量密码。按照市场预期,纳入医保门诊统筹会明显刺激药店的慢病流量,对药店来说,如何服务好慢病市场、留住病人至关重要。

今年上半年,贵州一品药业连锁公司整体的销售数据比预期低了8个百分点,但是慢病业绩的数据最漂亮。据该公司慢病项目总监邓杨成介绍,受到纳入医保统筹的影响,上半年慢病体系客单价下滑了2.54元,但是销售增加了6600万元,毛利额也增加了1571.4万元,到店消费人数增加了11.8万人。

多位药店负责人在西普会上提及,未来只有做好慢病管理,把顾客流在门店这个机会,如果因为医保个人账户的钱减少,顾客回流到医院,那就没有机会了。

想要留住慢病患者并不容易,低毛利的慢病药和高毛利产品之间连带率低,几乎成为所有连锁药店的痛点。

阿斯利康中国零售负责人李白杨提到,在近日的一项行业调研中,在医院、药店、诊所、社康、O2O等所有线下渠道购药过程中,药店渠道的体验感受是最差的,原因之一就在于会有一些高毛利率的替换或者是推荐让患者感受不好的产品。

在一些药店组织的患者教育活动中,因药店快速销售意图明显,不少顾客产生强烈的排斥,不愿再次参加。

会员管理是早期增加慢病患者粘性的方式。各大连锁药店较早就开始推行,至2019年,益丰、一心堂、老百姓三家连锁的会员人数分别为3693万人、2000万人、1616万人。

一些药店还尝试了增加提醒“患者自测”、开展如病友会和居家照护、创伤管理等服务。

可大多数药店能够为慢病新增的投入有限,呈现的效果就是,一面是增加的管理成本,另一面是药店人员对对慢病管理的专业能力仍然不足,如肿瘤的患者和糖尿病的患者是在多少天用药开始进行随访等专业问题都是空白。

在所有新手段产生效果前,如何维持投入的持续增加?漱玉平民大药房连锁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隋熠提出,直接建议增加付费服务。如服务健康包,包括线上处方、1V1服务、用药提醒、居家招呼等;健康监测包,包括健康监测、体检、报告解读、筛查、体质检测等。

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也为药店慢病患者管理降低成本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邓杨成提及,应用智能化进行管理可以大大提升效率,减轻压力。

政策制定者、监管者与行业还在适应新政策下的管理流程与风险把控,药店们要做的是主动调整自身、提高服务质量、增加便民业务,同时做好成本管理,在等待更大的红利绽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