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间操场空荡荡,学生都在教室“圈养”,上厕所超3分钟罚跑4圈

更新时间:2023-10-27 14:30:09作者:无忧百科

课间操场空荡荡,学生都在教室“圈养”,上厕所超3分钟罚跑4圈

“池塘边的榕树上,知了在声声叫着夏天。操场边的秋千上,只有蝴蝶停在上面。黑板上老师地粉笔还在拼命叽叽喳喳写个不停,等待着下课,等待着放学,等待着游戏的童年。”
大家是不是读着读着就唱起来了,这首歌相信都不陌生,听着这首歌你想到了什么,是你小学的操场,还是你小学的教室,亦或是你小学的同学和老师。

90后的快乐童年

小编想到的是小学的时候,最盼望的事除了放学,还有每一个课间。

每次下课铃声一响,各个班级的学生都叽叽喳喳地从教室门涌了出来,汇聚在操场上。

有的打沙包,我们这边叫“打口袋”,最考验身体的灵活性;有的跳皮筋,跳掉了就要去两边撑着绳;有的跳飞机格子,像小兔子一样蹦蹦跶跶的;有的什么也不玩,就是你追我赶,虽然不知道这样玩的意义是什么,但就是很开心,嘻嘻哈哈的脸都玩的通红。



教室里也有一些同学,不过他们可不是在学习,而是聚在一个书桌上玩“嘎拉哈”。

那个时候,擅长玩这些活动的小伙伴都是我们敬佩的对象,妥妥的孩子王。

我们也在这一个个课间增进了跟同学之间的友谊,还锻炼了身体。

那个时候大家的身体都很好,寒冬腊月跑出去玩,一点都不带感冒的。

下课的时候疯了似的玩,玩累了上课的时候就老老实实地坐在那里听讲,有盼望着下次课间再出去玩,学习也没耽误啥,还觉得每天都很快乐。

而现在的孩子就不一样了。

现在的课间“圈养”

有个老师吐槽,课间学校的操场上空无一人,连来来回回走动上厕所的都少见,学生们一个个都窝在教室里边自己的座位上,现在的课间圈养现象太严重了。



还有家长说:“我家闺女课间上厕所超过3分钟,被罚跑了4圈。”



调查显示,大概有七成的中小学校园都存在“课间圈养”的现象。所谓的“圈养”指的是,学生们下课都不离开座位,学校最开始要求学生课间不能在操场上追逐打闹,后来是课间不能去操场、课间不能出教室、课间不能离开座位。所以导致现在下了课除了上厕所,学生们都待在自己的座位上。

有个网友说这个现象并不是现在才有的,“早在十年前,我孩子小学一年级的时候我孩子课间就不许出教室不许下座位了。

因为有小孩在楼道跑,被高年级学生撞骨折了,从此孩子上厕所就需要回来一个人再换下一个人出去。



还有一次我去了一趟孩子的学校,发现原来操场边的一排单杠、双杠之类的健身设施没有了。

我问孩子,这些单杠双杠哪去了,孩子说有一次一个小朋友从上面摔下来了,受了点伤,后来学校就拆除了,已经拆除很久了。”

安全问题正是课间圈养现象的一大原因。

二三十年独生子女政策,孩子越来越受宠,家长时时担心他磕着碰着,各种教育引导。

而一旦在学校有个小磕小碰,有些家长更是不把学校告倒誓不罢休。

所以学校也越来越希望孩子们在校就老老实实待着最好,平平安安地把一天的课上完,平平安安地被家长接走算完事。

以前上学早去或晚走半个小时,尽情在校园撒欢都没人管你,现在哪里还有,这种局面,作为家长,既心疼孩子被圈养,又表示很无奈。



同时也没有立场去要求学校给予孩子更多的空间,因为无论是操作还是承担风险,都是学校难以承担的成本。

家长怎么减少“圈养”给孩子带来的伤害

越少运动,小孩子的应变反应和协调能力就会越差。出现突发情况,受伤造成的损害也就越大。

常常磕磕碰碰的孩子很少出大的事故,从来不运动的孩子小事会出大伤。

课间圈养现象也让孩子的眼睛度数越来越高,身体素质越来越差。



作为家长,我们可能改变不了大环境,但为了孩子的健康,可以帮孩子规划时间。

了解清楚孩子有多少任务,合理规划,尽可能地留出放松休息时间,带孩子运动,晚上散步,周末爬山,大家一起放下手机,利用在家的时间带孩子锻炼身体。

遇见问题也可以及时和老师沟通,结合自己孩子的情况提出合理需求,不做沉默的大多数。



话题:你怎么看待中小学生“课间圈养”的现象,你觉得我们可以采取那些方式来缓解这种情况,可以在评论区说说。

本文标签: 学校  侮辱性评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