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太原站wtt常规挑战赛比赛时间是从11月7日开始吗?
2023-10-30
更新时间:2023-09-01 00:12:56作者:无忧百科
药企核心团队必须为市值、盈利、业绩表现负责,依靠讲创新研发故事来获得一轮又一轮融资,IPO成功后套现退出获利的做法,逐渐行不通了
文 | 赵天宇
编 | 孙爱民
图/Pixabay
减持新规对医药行业影响深远,A股近一半的医药企业实控人受到影响。
2023年8月27日,证监会发布消息,为进一步规范相关方减持行为,上市公司存在破发、破净情形,或者最近三年未进行现金分红、累计现金分红金额低于最近三年年均净利润30%的,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不得通过二级市场减持公司股份。
据浙商证券统计,在A股医药行业,共209支个股满足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不得通过二级市场减持公司股份的条件。华安证券的统计中,受影响的有237家。
以A股总共480多家医药企业的情况来看,此次受减持新规影响的公司占到了近一半。
加之证监会同日另一则消息宣布收紧IPO和再融资节奏,一名生物医药行业人士对《财经·大健康》直言,整体上会对资本在一级市场的投资策略与节奏产生一定影响。
在产业端,新规对生物制药行业将带来更加深远的影响,游戏参与者们将更加重视营收、利润等财务数据,而非只靠一个美好的创新故事打天下。
证监会8月27日减持新规后,A股医药公司大范围受到影响。
同花顺iFinD数据显示,截至8月25日,沪深两市共有5048家上市公司,破发的上市公司共有806只,占全部沪深A股的比例为15.97%。
破发股集中在电子、医药生物、机械设备、计算机等行业。尤其是电子和医药生物,成为破发最集中的行业。
根据浙商证券的统计,参考8月28日收盘价,A股所有医药行业股,破发的个股共103支,破净个股22支,近三年无分红个股97支,近三年有分红但累计分红低于近三年均净利润30%的个股共41支。
其中,制药、生物医药、器械行业,受减持新规限制的公司数量最多。
满足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不得通过二级市场减持公司股份的医药股,分布情况是:
华安证券表示,受影响的公司包括通策医疗、联影医疗、蓝帆医疗、智飞生物、沃森生物、康希诺、义翘神州、百济神州、天智航、九安医疗等多家企业。
《财经·大健康》不完全统计,截至8月30日,至少有9家医药企业的控股股东、实控人,因新规宣布不得不提前终止减持计划。
从事高端介入医疗器械的科创板公司赛诺医疗 ,主营冠状动脉支架系统和球囊扩张导管,2019年成功IPO。2021年、2022年和2023年上半年,公司连续亏损。
今年8月5日,赛诺医疗披露了实控人及一致行动人减持股份计划,减持股份占公司总股本的比例不超过3%。
公司实控人董事长孙箭华表示,减持所得的资金,计划全部无偿提供给公司使用,使用期限不少于一年,以满足公司生产经营所需,主要用于海外业务的拓展。
减持计划至今,还不到一个月,赛诺医疗实控人及一致行动人尚未减持公司股份。但根据证监会减持新规,结合市场情况,8月底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及一致行动人决定提前终止上述减持计划。
在减持新规影响下,截至8月30日,上市公司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及一致行动人提前终止减持计划的医药公司还有翰宇药业、富祥药业、香雪制药、康希诺、百奥泰、奥赛康、赛诺医疗和龙津药业。
其中,翰宇药业、富祥药业在2021年尚可盈利,到了2022年和2023年上半年,两家公司均亏损。
翰宇药业的控股股东、实控人曾少贵,及一致行动人曾少强、曾少彬,今年2月发布过减持计划。4月至8月,三人接连减持,直到证监会减持新规打断了减持计划。原本三人计划减持的比例,不超过公司总股本的2%,截至8月30日,减持了1.08%,未减持部分不再减持。
富祥药业的控股股东、董事长包建华,今年已减持套现9290万元,8月29日表示提前终止减持计划。
康希诺、百奥泰、奥赛康、赛诺医疗和龙津药业已经披露了减持计划,还未发生实际减持。
今年以来,8个月的时间里,医药行业已有至少96家企业发生过管理层减持,减持金额合计36.8亿元。
其中,12家公司减持金额过亿;30家减持金额超过千万元;25家在百万级。
回顾以往,不乏药企实控人及配偶、一致行动人等,在企业盈利能力缩减、业绩下降的情况下,分别进行减持操作。
以万得平台的统计来看,今年减持套现金额最高的公司是海思科。
今年6月13日,从事新药研发及产销的上市公司海思科披露,公司控股股东王俊民的配偶申萍累计减持664.5万股。以减持均价每股24.94元计算,申萍套现约1.66亿元。
而且,申萍仍有减持计划,6月完成减持后,她马上开启了新的减持计划,这次计划减持不超过330万股。
这已经不是海思科股东们的第一次减持套现。
4月,海思科另一位控股股东郑伟,连续2个交易日进行减持,套现2.35亿元。5月5日至5月9日,郑伟又减持,套现约1.52亿元。
郑伟的一致行动人郝聪梅,在2月下旬进行了一轮减持,以当时股价粗略估算,套现约为8260万元。
另一位控股股东及实控人范秀莲,也有减持计划。范秀莲的持股占公司总股本20.06%,今年6月公司披露,范计划六个月内进行减持,减持比例合计不超过公司总股本的1%。以8月30日收盘价每股21.41元粗略估算,套现将超过2亿元。
海思科披露,范秀莲、申萍的减持计划是为偿还借款,降低公司股票质押率。
在公司实控人、股东们连续减持套现的当口,今年4月,海思科披露了2022年业绩,营收30.15亿元,同比增长8.73%;净利润为2.77亿元,较上年下降19.72%。
今年管理层减持金额排在第二的是连锁药店一心堂。董事刘琼,今年减持金额达到3.18亿元。
在减持新规之下,8月30日一心堂披露,包括刘琼在内,公司实控人、董事、副总裁、财务负责人等7人承诺接下来六个月内不减持公司股票。这些董事及高管,合计持股占一心堂总股本的42.11%。
将时间再放长,回顾过往5年,医药行业管理层减持更为常见。共有86家公司减持金额过亿,其中,15家公司减持金额超过了10亿元。
排在头两位的均为疫苗企业。智飞生物近五年的减持,集中在控股股东、实控人蒋仁生,以及副总裁蒋喜生。
蒋仁生最近一次减持发生在2022年3月,彼时该公司的新冠疫苗获批附条件上市,股价在80元左右。今年起公司股价一路震荡下跌,8月30日,收盘价每股45.1元。
相比之下,沃森生物近五年的管理层减持,人员更多,至少有9位减持过。这间公司股权较为分散,没有控股股东或实际控制人。
沃森生物高管最近的减持发生在今年1月,有4位进行过减持,包括董事、 总裁姜润生,营销总监姚伟,财务总监周华,生产总监施競。
8月27日,证监会的减持新规中提到,从严控制其他上市公司股东减持总量,引导其根据市场形势合理安排减持节奏;鼓励控股股东、实控人及其他股东承诺不减持股份或者延长股份锁定期。
同时,证监会正在抓紧修改《上市公司股东、董监高减持股份的若干规定》,提升规则效力层级,细化相关责任条款,加大对违规减持行为的打击力度。
也就是说,药企创始人及核心团队,必须为自己创办企业的市值、盈利、业绩表现负责。那种依靠着讲创新研发故事来获得一轮又一轮融资,推向二级市场,在IPO成功后套现退出获利的做法,逐渐行不通了。
况且,国内IPO的节奏正在收紧。
证监会在8月27日发布另一则消息显示,根据近期市场情况,阶段性收紧IPO节奏;对于存在破发、破净、经营业绩持续亏损、财务性投资比例偏高等情形的上市公司再融资,适当限制其融资间隔、融资规模,希望突出“扶优限劣”。
以往IPO暂停或放缓的时间段里,整体表现是:
其实今年以来,医疗行业的IPO数量已然减少。整个7月,A 股医疗行业一共有3 家成功IPO,分别是港通医疗、 国科恒泰和昊帆生物。
近一年来,国内医疗健康领域 IPO情况如下:
一名医疗领域投资人评价道,今后企业应做好成本控制,做出利润,稳健经营,后市可期;至于IPO预期,要做好多方案的准备,短期机会少,并购扩张机会增加,方式也多元,小规模交易可能会多。
一名药企高管直言,一批同行创业公司因为此前享受到了港股18A、科创板上市带来的时代红利,忽然之间企业价值飙升,“我们可能随便一个企业也曾身价数百亿,感觉自己很大了”。
“潮水退去后,这些创业者们应反思自己。”该人士认为,“实际上中国医药行业还没有出现真正大而强的企业,对大部分创始人而言,路还是很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