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排球超级联赛保定第一阶段赛程安排一览
2023-10-30
更新时间:2023-10-07 17:45:11作者:无忧百科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唐唯珂 实习生 黄源轩 广州报道
近日,深交所网站披露,八马茶业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八马茶业”)申请撤回发行上市申请文件,深交所决定终止对其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主板上市的审核。自2021年深交所受理八马茶业上市申请以来,历经两年半的时间,八马茶业在主板上市终未成功。
据相关投行人士分析,相关部门积极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目的是促进投融资两端的动态平衡,因此阶段性收紧IPO节奏也是情理之中。因此有不少企业都选择在此阶段以退为进,展缓推进IPO进程,八马茶业现在撤回申请也在情理之中。
传统茶企难上市?
自2013年起,八马茶业就开始冲击A股。2013年,公司首次提交招股书,冲击中小板,但2014年被否,此时恰逢新三板火热,公司转而在2015年选择新三板。三年后,八马茶业主动从新三板摘牌。
摘牌后公司沉寂了三年,于2021年4月第二次冲击深交所,最终在2022年5月撤回材料,第二次冲击深交所失败。撤回后几个月,八马茶业于2022年9月第三次提交招股书,这一次拟冲击深市主板,并在2023年3月全面注册制实施后平移深交所审核,但始终未收到交易所问询。如今再次撤回上市申请材料。
目前,A股市场仍没有一家以茶叶为主营业务的A股公司,而港股上市茶企也寥寥无几。自2020年以来,中国茶叶股份有限公司、普洱澜沧古茶股份有限公司、八马茶业三家茶企向证监会提交申请,积极寻求上市。但就目前来看传统茶企的A股之路并不顺利,2021年澜沧古茶已经撤回申报资料,2022年4月,又转而入驻H股。
今年8月22日,澜沧古茶再次向港交所主板提交上市申请,这已经是其第三次向港交所主板提交上市申请。而在港股中,龙润茶、坪山茶业两家传统茶企也因各种原因被港交所要求退市除牌。
目前各大板块对于传统茶企似乎并不友好,茶企无法避免行业分类的问题,如何选择上市板块也成为了茶企的困扰之一。八马茶业尝试过中小板、新三板、创业板等最终都以失败告终。
茶产业再升级
21世纪以来,我国茶业规模快速扩张,茶园面积从2000年的108.9万hm2增长到2021年的318.7万hm2,增加1.93倍,年均增长5.25%。与此同时,茶叶内销量从45.8万吨增长到230万吨,年均增长7.99%;出口量从22.8万吨增加到36.9万吨,年均增长2.33%。
尽管我国茶产业规模大、茶产品丰富,但仍处于较为初级的生产阶段。规模化、标准化和跨区域,再加上茶园看天吃饭、原料品质难控等问题,导致茶行业难以提高生产效率,长期得不到资本市场的青睐。
茶业是劳动密集型产业,随着农村劳动力的转移,用工短缺现象日趋严重。据国家茶叶产业技术体系经济研究室的调研结果,我国茶区每年采茶用工短缺20%左右,严重的地区高达30%。同时我国多数茶园不适宜机械化作业,加之关键设备缺乏,名优茶仍依赖人工采摘,耕作、施肥、除草等环节机械化率也不高。据农机部门调查数据,全国茶园管理作业机械化率不足10%,与大田作物相比存在巨大差距。劳动人口缺乏、宜机率低再加上防霜冻、排灌等基础设施缺乏,导致了我国茶产业生产基础总体薄弱。
中国茶叶流通协会副监事长申卫伟表示,我国大部分茶叶的种植、生产,都是小生产、小种植,生产方式缺乏真正意义上的大规模经营。没有规模化,就难以实现现代化经营。近年来,我国茶叶标准化工作已经有了长足发展,但目前茶叶标准的制定更多关注在生产端,涉及市场端与消费端的国家标准很少,这导致了茶企在连锁化、品牌化等环节难以固化消费群体,市场占有率自然也难以进一步提升。
市场广阔
尽管茶产业发展仍在初期,但茶市场仍然广阔。中国是全球茶产量、茶消费量最大的国家,拥有庞大的消费市场。而随着消费格局的变化,新式茶饮成为消费者的新好。2021年6月,新式茶饮品牌“奈雪的茶”冲刺A股成功,依托线下门店和线上订单,2019年营业收入为25.02亿元。在面对新式茶饮的冲击下,传统茶企应该加大创新力度,推动茶业从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转变。
从招股书中披露信息来看,八马茶业投入了大量资金用于物流及营销建设,主要通过“直营+加盟”,“线上+线下”的全渠道销售体系对外销售产品。目前,公司主要从事茶及相关产品的研发设计、标准输出及品牌零售业务。
如何研发出高质量、标准化的产品,成为茶产业进一步突破的关键。以企业为主体的研发投入是推动茶产业科技创新的关键要素,也是我国茶产业科技创新的薄弱环节。茶叶企业要提高应用新品种、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的自觉性和积极性,增加科技动能,让绿叶变金叶,实现品质效益的双提升。
在提升茶品质量的同时,要打造具有特色的知名茶业品牌。中国茶叶流通协会会长王庆表示,茶叶区域品牌建设应当基于当地的历史文化、自然特征或资源禀赋,汇集成共同特征,提炼出统一调性,构建相应的茶叶企业品牌集群,以保证区域品牌的高质量发展。企业品牌应当在区域品牌的基础上,寻找自身特点,树立独特形象,提升产品品质,明确目标群体,制定营销策略,以构建特定的消费者社群,成为领导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