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家超发表任内第二份《施政报告》:香港明年将完成二十三条立法

更新时间:2023-10-26 07:53:41作者:无忧百科

李家超发表任内第二份《施政报告》:香港明年将完成二十三条立法

来源:环球时报

【环球时报驻香港特约记者 叶蓝】10月25日,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李家超发表任内第二份《施政报告》。他表示深感任重道远,过去一年多,特区政府带领香港走出疫情,社会全面复常,并在不同领域提高治理水平,强化政府统筹功能,优化公务员管理制度,在应对跨代贫穷、地区环境卫生、土地房屋供应等问题上订定策略,实践了目标。特区政府同时优化输入人才计划,更主动融入国家发展大局,推动和开拓国际合作,为香港发展注入动能。

正全力研究有效的23条立法方案

这份《施政报告》,李家超用了约3个月进行咨询,举行了40多场咨询会,同时走进社区和市民直接沟通,通过不同渠道共收到8700多份意见。报告分九大部分,包括前言、挑战和机遇、贯彻“一国两制”维护国家安全、着力提高治理水平以及“青年兴则香港兴”等。


25日,李家超共花3个半小时在立法会宣读《施政报告》。在国家安全方面,李家超表示,特区政府正全力研究有效的《基本法》23条立法方案,落实特区政府应实践的宪制责任,2024年内完成立法。在当天下午接受记者采访时,李家超表示,23条立法是过去多届政府都无法达成的宪制责任,有必要严肃对待。他提到,香港2019年暴动危及国家安全,特区政府从“痛苦中学习”。他对国安法的落实表示感恩,称现在可以安全地讨论政策。李家超表示,将会就23条立法进行咨询,他认为2003年市民不明白23条的正面影响,但在2019年后,大众知道国安对于稳定及继续日常生活的重要性。

李家超还在《施政报告》中提到设立博物馆介绍国家发展和成就,涵盖国家历史、政治、经济发展和文化等领域。他透露,明年将设立“香港抗战及海防博物馆”,由“香港海防博物馆”改设而成,重点介绍抗战历史,提升民族自信和爱国精神;并与深圳市文物局合作,展览介绍港深两地共同抗战的事迹。

另外,特区政府已提交《区旗及区徽条例》修订草案,待审议通过后,全力展开宣传工作,教育市民尊重和正确使用区旗及区徽。政府还会继续加强全体公务员的培训,提升爱国精神和国安意识,让公务员在复杂的国际形势下,主动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

香港《星岛日报》25日称,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24日表决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爱国主义教育法》,明年元旦起实施,其中作出国家采取措施开展历史文化教育和国情教育,增强港澳台同胞对国家和中华优秀文化的认同,自觉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规定。全国港澳研究会顾问刘兆佳说,这部法律属于全国法律,特区政府需成立专门机构推行爱国主义教育,深刻了解及领会这部法律的内涵及目标,制定长远规划。刘兆佳称,过去几年,反对势力和其支持者再难在香港社会策动政治斗争,当前推行爱国主义教育的主客观条件已基本上具备。

有港媒建议,香港有必要成立一个专门的爱国主义教育指导委员会,统筹、协调和指导学校、社区、团体的相关教育工作,同时突出学校和家庭对青少年和儿童的教育。此外,元旦、清明、中秋、重阳等传统节日蕴含丰富的中华文化元素,在这些节日组织各种民俗文化活动,对增强年轻人的中华文化认同可“润物细无声”;在国庆节、七一回归日等重要节日,通过举行升旗礼、奏唱国歌、宣誓等庄严仪式,体现爱国主义精神。电视、广播、网络等公共平台应该更多播放爱国主义题材的优秀作品,以生动活泼的方式,讲好爱国故事。

鼓励生育,增加住房补贴

在本次《施政报告》中,民生话题一如既往是报告的重点,其中人口老龄化和住房可以说是香港人最为关注的两大问题。李家超在《施政报告》中表示,一方面将加强安老服务,另一方面将推出鼓励生育的新措施,如新生儿奖金与住房补贴。

面对香港出生率近年创新低、本港夫妇平均子女数目下降至2022年的0.9人新低点,《施政报告》提出鼓励生育的措施,向每名即日起在香港出生而其父或母为香港永久居民的新生婴儿发放一笔2万港元的现金奖励,为期3年。房委会将推出“家有初生优先配屋计划”,25日或之后有婴儿出生的家庭,可缩减一年轮候时间,明年4月生效。此外,优惠政策还包括幼儿中心家长津贴由每月最多600港元提高至1000港元;明年4月起,增加“社区保姆”服务奖励金,照顾0至3岁婴幼儿或有特殊学习需要儿童将上调超过一倍至每小时60港元;照顾3-9岁儿童,则上调六成至每小时40港元。

从生育补贴政策中可以间接看出,住房依然是香港市民一大问题。李家超称,去年《施政报告》针对公营房屋供应提量、提速、提效、提质的措施,已取得一定进展,轮候公屋时间由高峰期的约6年回落至5.3年;“公屋提前上楼计划”明年上半年将有超过2000个单位提早5-8个月落成,让公屋申请者可提早上楼;首批约2100个简约公屋单位将在2024-2025年度落成,2027-2028年度前完成兴建合共约3万个单位。

根据《长远房屋策略》,李家超表示,未来本港10年私营房屋需求为13.2万个单位,政府未来5年会准备好可兴建约8万个私营房屋单位的土地。稳定私营房屋供应的同时,继续通过资助出售房屋、“绿表置居”(为公屋居民资助房屋)、港人首次置业及“乐建居”(私人参建住房)等计划,在整体布局上设置公私营房屋轨道衔接的置业阶梯。同时成立“解决劏房问题”工作组,将给予工作组十个月时间作深入调研,为劏房居住环境设定最低标准,例如楼宇安全、消防及卫生要求、居住面积等,并针对不合最低标准的劏房提出取缔方法。

如市场所料,《施政报告》落实“楼市减辣”(控制房价上涨),包括买家印花税和新住宅印花税税率减半等。地产建设商会执委会主席梁志坚认为,政府推行的政策都对市面有正面影响,“做到对症下药”。行政会议成员、商界立法会议员林健锋认同放宽对外来人才置业的买家印花税,认为香港要吸引人才落地生根,维持“辣税”与抢人才政策有矛盾。

加强“抢人才”“抢企业”

近年来,加强人才引进是港府工作面临的一大挑战。李家超总结称,香港招商引资引才方案截至9月底,共接到16万份申请,超过10万份获批,6万人已抵港。《施政报告》中有多项新的人才措施,包括将成立“人才服务办公室”、明年举办“全球人才高峰会暨粤港澳大湾区人才高质量发展大会”等。

11月起,香港“高才通”计划符合资格大学名单会增加8所顶尖内地和海外院校至184所。同时,特区政府还将放宽签证,即日起开放越南人才来港就业的签证政策,并放宽越南人商务和旅游“一签多行”来港的申请门槛,同时开放老挝及尼泊尔人才来港就业、受训和就读教资会资助院校。

为吸引人才,《施政报告》提出,针对外来人才的置业印花税实施“先免后征”,即优化去年安排,由原本购入房产时先征收买家印花税和新住宅印花税、相关人士居港满7年并成为永久居民后退还(即“先征后退”),改为购入房产时先暂免征收相关税项、相关人士未能成为香港永久居民才缴付相关税项。

《施政报告》还有不少关于“抢企业”的新措施,如港府将落实资本投资者入境计划,在香港投资于股票、基金、债券等资产(房地产除外)3000万港元或以上的合格投资者,可通过计划申请来港,细节会在今年内公布。

总商会总裁杨伟添表示,新一份《施政报告》中的措施有助于支持本港的国际金融中心及贸易中心定位,而本港有八大中心定位,可吸引以往未想过在香港发展的企业,来港设立总部。他称,人才流失是本港各行各业面对的挑战,放宽签证措施对双方有利。

新民党主席叶刘淑仪认为,新一份《施政报告》非常详尽,其中23条立法是宪制责任,过去26年未能完成,她认为立法后香港会更安全稳定。另一名议员容海恩说,2万港元津贴可帮助很多家庭聘请专人照顾婴儿和购买妇女保健品,希望可以有助于刺激生育。

政务司司长陈国基形容,这是一份承先启后、守正创新的施政蓝图,务实前瞻并重,多个范畴制定短中长期政策措施,至少六大范畴值得市民关注,包括维护国家安全、融入国家发展大局、应对土地房屋、汇聚多元人才、有利育儿环境和构建关爱社区。财政司司长陈茂波称,香港是开放型的经济体,短期经济易受到外围环境变化影响,《施政报告》为香港的短、中、长期注入动力,提升发展韧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