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排球超级联赛保定第一阶段赛程安排一览
2023-10-30
更新时间:2023-10-07 20:13:42作者:无忧百科
" 女儿啊,女儿 …… 妈妈快不行了,你究竟在哪里呢?妈妈想你了。"
2020年,两位70多岁的老人,虚弱地躺在病床上,强忍着癌症的折磨,嘴上不住地念叨。
夫妻俩的生命已经进入了倒计时,而他们人生最后的愿望,就是能再见女儿一面。
两位70多岁的老人虚弱地躺在病床上
20年前,月收入不足百元的夫妻俩,硬是凑足了7万元,将唯一的女儿送往德国留学,但女儿一去,再无音讯。
有热心网友得知此事,花费了很大力气找到了夫妻俩的女儿,将父母病重的消息告知于她,女儿却拒绝回国见到父母一面。
为什么这位女儿如此排斥养育她的双亲?是天生冷血,还是另有隐情?
这一切,还要从女儿的出生讲起。
01
1979年,辽宁大连的一座小县城,一对夫妻期盼很久的孩子,平安出生了,是个女儿。
老两口给她取名:曹茜。
曹茜学生时代的照片
然而,曹茜的出生,让他们有喜也有忧。
喜的是,夫妻结婚多年,早就想要一个孩子,但一直没能如愿。如今曹茜平安降生,他们倍加珍惜。
忧的是,当时人人都以“生儿子”为荣。曹茜母亲怀孕的时候,已是高龄产妇,在分娩的时候大出血,身体遭受损伤,再也无法生育。
这意味着,夫妻俩“生儿子”的希望破灭,女儿曹茜,成了家中唯一的希望。
从曹茜记事起,夫妻俩便对她的学业非常上心。
幼儿园时期,他们便开始教曹茜一些基础的语文和数学知识。出乎意料的是,女儿比同龄的孩子更加聪明,别的孩子还懵懵懂懂,曹茜早已认了很多字。
夫妻俩又燃起了希望。
曹茜学生时代的照片
上小学后,曹茜学习拔尖,也非常懂事,她看父母每天辛劳,常常帮助他们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
女儿的贴心,夫妻俩看在眼里,但他们更看重的,还是曹茜的成绩。
为了让曹茜能更专心地学习,他们不再让曹茜做家务,同邀她出去玩,也会被夫妻俩限制。
曹茜就这样被“圈养”起来,整天都面对着书本。
这让她的成绩常年保持在班级前列,父母开心,经常拿着曹茜的成绩单四处炫耀。
但同时,他们对曹茜的成绩也非常敏感,只要有一些退步,都会引发他们的情绪波动,拉着曹茜唠叨个不停。
曹茜从未给自己辩解,只是默默听着。
嘴上不说,但她心里的压力却越来越大,想找人“吐吐槽”,连“玩得好”的朋友都没有。
临近中考那年,学业上的压力让她承受不住,没有了学习的心思,却又不知如何是好。
她选择了逃避。
那段时间,曹茜经常迟到,甚至旷课,和一些不读书的同学到处玩。
曹茜学生时代的照片
有一次,曹茜偷偷跑去网吧熬夜玩游戏,凌晨回校的路上,和老师撞个正着,老师直接告诉了曹茜父母。
父母得知消息,马上赶到了学校,他们甚至没有问清楚缘由,劈头盖脸地对着曹茜一顿骂,发泄着自己的失望。
这次,曹茜没有忍住。
“你就知道成绩,我出去玩怎么了?为什么别人能出去玩,就我不可以?”曹茜嘶吼道。
女儿非但不乖乖认错,还口气生硬地、咄咄逼人地回嘴,一下就让父亲憋红了脸,他举起手狠狠地挥在了曹茜脸上。
曹茜不说话了,只是默默地抽泣,任凭发落。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不久后,发生的一件事,再次刺痛了曹茜的心。
02
1998年,曹茜迎来了改变人生的机会:高考。
曹茜被辽宁师范大学录取
在高考中,曹茜发挥稳定,考出了超一本线成绩,这让她对大学志愿的填写,有了更多的选择权。
曹茜对大学的选择标准中,有一条:离家乡足够远。
这样,她就能逃离父母的控制了。
曹茜计划,第一志愿,填写相隔万里的中山大学,以她的分数,有一定的落选风险,但值得一拼。其余志愿,填写南方其他分数线较低的学校。
父母听她说完填写的学校,心顿时凉了一截。
每所学校都与家相隔甚远,夫妻俩说什么也不同意,硬是要求曹茜把改成离家近的学校。
为此,他们没有少爆发争吵,每一次都是不欢而散。
然而,吵了几天后,父母突然不再提及此事了,日子又恢复了平静。曹茜心里正庆幸父母终于接受了自己的选择,畅想着未来自由的日子,录取通知书也到了。
拆开一看,曹茜傻眼了。
这是一份辽宁师范大学的录取通知书,上面赫然写着自己的名字。这所学校的名字她太熟悉了,学校就在本市,但她也清楚,自己根本没有报名这所学校。
曹茜与父母合影
她慌了,是不是哪里搞错了?
曹茜立刻拨通了录取通知书上的招生办电话,向对方复核录取的真实性,却得到了肯定的答复。
怎么办?她马不停蹄回到了高中学校,找到了班主任,想问问班主任是否知道如何处理。
而班主任的一番话,几乎让她原地“炸开”。
原来,曹茜的父母有意让女儿选择离家近的学校,毕业后方便在家乡找工作,见曹茜如何劝说都说不通,于是偷偷给她改了志愿。
当天,曹茜怒气冲冲回到家中,再次和父母爆发争吵。但木已成舟,即使有不甘,又能怎么办呢?
曹茜悻悻地去了辽宁师范大学。
进入大学后,曹茜再没有了之前的努力。她整天和同学去酒吧、KTV通宵玩乐,白天在宿舍中补觉,晚上又继续。
学习,变成了应付各种考试才需要的做的事情。
这样的日子,一过就是2年。
直到大二,学校发生了一件事,让曹茜又看到了希望。
偶然有一天,曹茜从同学的口中得知,学校有一个国际交流生项目,如果拿到了交换生的名额,就可以去德国留学。
曹茜心中忽明忽暗的火苗再次燃起,她下定决心,无论如何都要拿到这个机会。
此后,曹茜放弃娱乐,再次捧起了书本。
好在,即便她放纵了一段时间,靠着之前积累的学习基础,曹茜依旧很快找回了状态。她自学德语,备战考试,在短时间内达到了交换生的要求,得到了远赴德国留学的资格。
问题只剩一个。
前往德国留学需要自费,而这笔费用高达7万元。而那时的辽宁省的平均月工资才500多元,家里能有1万元已经是凤毛麟角的存在。
这笔钱,曹茜的家庭根本拿不出来。
03
曹茜把自己的想法告诉给了父母,向他们求助。
起初,父亲依旧坚持,女孩子不能离家这么远,说什么都不肯答应 。
“留学意味着出人头地,咱们家也能过上更好的日子,如果去不成,这书我也不想读了。”曹茜半是说服半是威胁,摆出一幅誓不罢休的样子。
眼看女儿这次动了真格,夫妻俩权衡再三,最后还是决定支持她出国留学。但家里拿不出这么多的钱,夫妻俩伸手向亲戚借,东拼西凑终于还是凑齐了7万元。
曹茜的父母东拼西凑终于凑齐了7万元
2000年,21岁的曹茜揣着父亲借来的生活费,如愿地踏上了前往德国的飞机。
此次一别,竟成永别。
曹茜来到了德国,她很快发现留学生活比想象中的差距更大。除了文化、语言上的巨大差异给学习、生活带了很多困难,更令她头疼的是当地高昂的物价。
带去的7万元,很快就被她花完了。
虽然心底一万个不情愿,她只能再次向父母求助。
曹茜的父母也没有想到,去国外学习的花销如此之大,但想到女儿独在异乡,还能依靠谁呢?
为了不耽误曹茜学习,他们借到钱后,很快汇了过去。
而自从曹茜到了德国以后,打回家的电话越来越少,可能是越洋电话费太贵,曹茜经常长话短说,主题往往都是“要钱”。
一来二去,曹茜的父母又先后给她汇去了近3万元。
父亲心里泛起里嘀咕,母亲也开始抱怨。
曹茜父母称女儿一打电话就是要钱
终于,2003年的一通电话,让两老的情绪彻底爆发。
那天之前,曹茜已经很长时间没有给家里打电话,接通电话一开口,却又是向父母索要生活费。
父亲本来有些担心,但听到这里,还是忍不住朝着曹茜大声地抱怨:“我以为你死了呢,这么久一个电话也不打,一打就是要钱,你是跟我们讨债的吗?”曹茜沉默了一阵,直接挂断了电话。
此后17年,她失去音讯,再没联系过父母。
曹茜的父母为了还债,只能每日消耗身体和时间换来更多的钱,积劳成疾。
2020年,他们双双被检查出罹患癌症,生命就要走到尽头。
而夫妻俩唯一的愿望,只想再见到女儿一面,想知道日思夜想的女儿过得如何。俩人将寻人启事登报,希望以这种方式联系到女儿。
许多人看到了报纸上的消息,并且积极地帮忙寻找。在热心人的努力下,夫妻俩终于得到了女儿曹茜的一些消息。
夫妻登报寻女
有人说,女儿曹茜在德国当上了教授,和一名德国人组建了一个家庭。但她已更换了名字,显然并不想被任何人找到,也不想回国。
也有人说,早在2005年的时候,曹茜就曾回国,在上海呆了12天,参加了大学同学的聚会,后来又去了德国。
关于女儿曹茜的消息不断传回,但夫妻俩整日翘首以盼的等待着曹茜的归来,却始终没有如愿。
2021年,曹茜的父母病情走到了晚期,身体再也无法为这份期盼支撑下去。
带着遗憾,他们相继离开了人世。
曹茜的父母抱憾终生,但曹茜何尝不是。
曹茜父母对孩子捆绑式的教育,不值得赞扬,但曹茜对病重的双亲不闻不问,更是有违为人子女的基本责任与良心。
生而为人,只有善待父母,才能给余生的自己一个交代。
或许父母过高的期待,让子女经历了痛苦期,但即便做的不好,父母却早已拼尽全力。
他们将孩子托举,获得超越父辈的眼界、认知、格局,是希望儿女不用再走父辈的老路,而不是用一种更加极端的方式延续。
多一分理解,就多成就自己一分。
祝愿我们能在未来的日子里,放下过往,接受真实的自己,活出闪亮亮的样子。
作者:蓝斌
编辑:桢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