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太原站wtt常规挑战赛比赛时间是从11月7日开始吗?
2023-10-30
更新时间:2023-09-06 13:58:07作者:无忧百科
文|全球财说 蒋舟
作为国内最大的综合物流企业,在A股借壳上市6年多的顺丰控股(002352.SZ),或将迎来赴港二次上市机会。
物流企业暗潮汹涌,"交战"港交所
2020年时,关于"顺丰控股考虑在香港IPO,募资50亿美元"的传闻不胫而走,而彼时的顺丰控股似是对赴港上市的意愿并不大,专门发布一纸澄清公告,明确表示"没有赴港上市计划"。
时过境迁,当2023年市场再次传出顺丰即将赴港的消息时,顺丰一改此前坚决态度,选择缄默处理。不出意外,8月初顺丰控股正式宣布赴港二次上市计划,并于当月末向港交所递交了上市申请文件。
对于顺丰控股关于赴港上市一事态度上的转变,市场其实并不意外。
时间在变,人也在变。就拿阿里来说,曾经"永远不做快递"的宣言越来越模糊,在"菜鸟"成立十周年之际,不仅宣布将启动"菜鸟"上市计划,预计在未来12-18个月内完成,还亲自下场做了自营快递品牌"菜鸟速递"。据知情人士透露,菜鸟选择的上市地也是香港,预计将于第三季度提交上市申请。
回顾近几年国内物流企业,似乎各家都在较着劲变革,且不谋而合的相聚在香港资本市场。
2023年5月,乐舱物流在港交所递交了招股书,是继其于2022年10月递表失效后的再一次申请。紧接着,主打下沉、低价的极兔速递于6月向港交所递交了上市申请文件,拟募资5亿至10亿美元。而这家来自印尼的物流企业,只用了短短三年时间便以"黑马之姿"抢占约10.9%的中国市场,超过顺丰10%的市场份额,可见实力不容小觑。
除上述拟上市的企业外,京东物流、中通快递、安能物流,以及顺丰集团旗下的顺丰同城、嘉里物流等物流企业均已在港股成功挂牌。
深究原因,国内物流企业掀起赴港上市潮,不仅是大势所趋,亦是形势所迫。
"内卷"下寻出路:走向国际,急不可待
根据各家物流企业最新披露的7月经营数据显示,2023年7月,申通单票收入同比下滑11.16%至2.15元;圆通速递单票收入同比下滑9.02%至为2.33元;韵达股份单票收入同比下滑12.35%至2.2元;顺丰控股"速运物流"业务单票收入为16.73元,同比增长4.43%,但如不含已售卖的"丰网速运"的情况下,同比下滑5.32%。
行业整体单票收入减少,难免让人嗅到一丝"价格战"的气息,"以价换量"让众物流企业痛不欲生。
顺丰控股作为国内唯一一家年营收额超2000亿元的快递企业,近几年营收增速明显趋缓。2020年至2022年,顺丰控股营收增速分别为37.25%、34.55%、29.11%。同时,公司毛利率也在下滑,由2020年16.35%降至2022年12.49%。
2023年上半年,顺丰控股实现营收1243.66亿元,同比下降4.38%;归属净利润41.76亿元,同比增长66.23%。这是顺丰控股自2017年上市以来中报营收首次出现下滑。而同比大涨的净利润,也是受近两年基数较低影响,如拉长时间线来看,实际上顺丰控股净利润增长的步伐并不明显。
有业内专家认为,在降本增效的大背景中,快递企业再一次打出"低价"王牌,更像是无奈之举,并不具有持续性。下半年,如何在价格维度之外找到自己的优势,将会成为企业的竞争重点。
以顺丰控股的特性来看,与其他快递公司多以铁路运输为主不同,顺丰拥有较为完善的航空运输网络,使其在"时效快递"领域打造出一条强大的护城河。
在2022年,顺丰"时效快递"业务在中国市场份额就已达到63.5%。而这样的成果是顺丰控股靠着一架架飞机、一座座机场所建起的。截至2023上半年,顺丰控股的航空机队已经达到99架,其中自营的有83架,"时效快递"业务一度为顺丰控股撑起半壁江山。
然而近年来,其时效件收入占比下滑明显,由2020年的58.2%降至2022年的39.5%。同时,一众友商齐齐进行时效升级,直击顺丰腹地。
2023年以来,菜鸟、京东物流、中通等多家快递品牌宣布提速。3月底,菜鸟供应链联合天猫超市在杭州正式开启"半日达"配送服务;4月初,京东物流上线"云仓达",将电商配送时效提升至半日达;随后中通宣布升级标快业务,在66座城市推出"标快送货上门,承诺不上门必赔付"。
核心业务遭蚕食,顺丰控股开始寻求新增量,多次拓展新业务。
2020年,顺丰推出"丰网速运",以加盟模式切入"电商件"领域。但事实证明,精耕于"中高端"领域的顺丰似乎并不擅长追求性价比的电商件。2023年5月,三岁的"丰网速运"无奈卖身给极兔速递,作价11.83亿元。
关于出售"丰网",顺丰表示有着自己的考量。在出售公告中顺丰控股表示,可以更聚焦国内中高端快递、国际快递、全球供应链服务、数字化供应链服务等核心业务的发展。
但这并不意味着,顺丰控股放弃了电商件市场。顺丰表示,将持续打造电商类快递产品,主打的"电商标快"产品稳健增长,可以满足客户在中高端经济型快递市场的多元化需求。
不过,与京东物流、菜鸟相比,顺丰控股的背后并没有一个强大的自有电商平台支持,虽然有过多次尝试自建平台,但最终多以关停或下线结尾。2023年7月,顺丰在小程序默默上线了"好物直播"窗口,开启直播带货,品类主要是生鲜水果等助农产品,又是一次新尝试。
如同京东集团发展物流产业一样,从卖货到送货,无非是砸钱做基建建仓库。对于顺丰控股来说,从送货到卖货,无疑是地狱级难度。
无论如何,国内快递行业的利润空间不断缩窄已是既定事实,走向海外似乎成为各大物流企业目前的共识。
而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本身对于快递行业认可度就比较高,深受投资者和机构青睐,对于正想方设法推进国际化战略的物流企业们而言,无疑是一方宝地。这或也是为何如此多企业齐聚港交所的原因之一。
顺丰控股CEO王卫在8月召开的股东大会上就明确表示,顺丰港股上市是出于国际化的考虑。"很多企业在经营流动,顺丰在国际化上要抓住机遇,不能比友商走得慢。如果拿到机会就有很好的发展,否则我们发展步伐肯定会慢于其他友商。"
或为表决心,王卫甚至以"以便腾出更多时间于顺丰集团的物流业务上"为由,在近期辞去"顺丰房托"董事会主席一职。同时,在此次顺丰控股招股书的募资用途中,就有一项为"加强顺丰控股的国际及跨境物流能力"。
国际化受阻?机遇与挑战并存
走向海外已成共识,而顺丰控股的相关布局其实早已开始。
顺丰选择的切入点就是东南亚市场。"中国--东南亚贸易链"作为亚洲规模最大、增速最快的贸易链之一,贸易量占2022年亚洲洲内跨境物流支出的24%。对于顺丰来说,拓展全球业务的第一步就是聚焦和巩固东南亚业务。
2021年9月,顺丰控股以175.55亿港元的价格收购嘉里物流(00603.HK)51.5%的股权,以加强在货运代理及供应链管理业务方面的能力。
凭借嘉里物流在东南亚深耕多年积攒的物流网络,顺丰控股"出海"也搭上了顺风车。2021年10月,顺丰控股将"供应链"业务更名为"供应链及国际"业务,主要包括公司的供应链、国际业务板块,以及嘉里物流板块,该业务营收额由2020年134.16亿元增至2022年899.17亿元。
尤其是2022年,在其他业务板块营收增幅全部低于前一年的情况下,只有"供应链及国际"业务的营收增幅高于前一年,高达124.91%,成为能带动顺丰控股营收的最大变量。在近两年顺丰控股增幅逐年趋缓的背景下,被给予厚望。
不过,顺丰控股的"供应链及国际"业务在2023年却没有延续前两年的大放异彩,在2023上半年成了唯一收入下滑,且呈亏损的业务板块。营收同比下滑36.31%至288.57亿元,净利润转亏至-3.08亿元,上一年该数据为16.89亿元。
顺丰控股给出的解释是,由于国际空海运需求及运价从2022上半年的历史高位大幅回落至三年前市场常态化下的水平,从而影响2023年上半年公司国际货运及代理业务的收入同比。
供应链及国际业务的失利,使顺丰控股在2023年上半年出现自A股上市以来首次营收负增长,同比下滑4.38%。
不过,以顺丰控股近期的动作来看,似乎并没有受不太稳定的国际行情所影响,依旧不断加大投资力度。比如入股拥有海外客户资源以及东南亚、中东、南美末端网络的极兔速递,根据极兔此前披露的招股书显示,顺丰持股1.54%。
除此之外,2023年7月,顺丰控股计划继续"加码"嘉里物流,以2.5亿港元收购嘉里物流旗下于亚太地区及欧洲从事快递服务的若干附属公司。不过根据嘉里物流2023年半年报,营业收入同比下降47%至253.15亿元,核心纯利同比下降85%至3.68亿元,经营预警已响起。
事实上,对于物流企业来说,搭建完善的干线与末端网络才是构建核心竞争力之本,快递行业势必会掀起一场有关基础设施建设的比拼赛。即便如顺丰控股,在国内航运领域已形成"护城河"优势,但面对跨境业务这块难啃的骨头,投资、收购,以及基建搭建都需要大量的财力来支撑。
值得一提的是,顺丰控股在2021年进行过一次200亿元的定增募资大项目,用于产业升级,不过目前这笔钱已差不多消耗殆尽。
根据2023年8月披露的募资使用情况公告显示,截止2023年6月30日,顺丰控股尚未使用的募集资金为人民币16.64亿元,连同累计收到尚未使用的银行利息、理财收益人民币2.34亿元,合计18.98亿元。
据相关媒体报道,此次港股IPO顺丰控股预计募资金额规模在20亿至30亿美元。顺丰控股招股书显示,募资用途依旧聚焦在全球化布局以及基础物流设施的建设上。
其实,对于已经踏上国际化道路的顺丰控股来说,未来的星辰大海是成为全球顶级快递物流服务企业,而对标对象应该是联合包裹(UPS)、德国邮政敦豪(DHL)、联邦快递(FedEx)这些真正的国际物流巨头。
而从国际快递业务看,目前近9成的国际快递市场业务已被"国际三巨头"所垄断,国内快递企业在国际上的话语权聊胜于无。无论是体量、业绩增速,还是服务多元化,都存有一定差距。目前,UPS的市值已超1400亿美元,折合人民币已超万亿元,而顺丰控股市值只有2000亿元左右,只有UPS的五分之一。
总的来看,即便顺丰控股顺利登陆港交所,未来所面临的挑战也是只增不减。
就现阶段,在国内物流企业的鏖战中,努力发挥国际业务方面潜力的同时,还能在同城业务与电商领域加强布局,以应对市场的竞争和变化,或才是顺丰控股需要全面衡量与思考解决的问题。
在未来,顺丰控股能否从整个国际快递行业的高度竞争中突围成功,时间会给出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