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IPO市场阴霾笼罩,PE/VC如何破局?

更新时间:2023-09-27 22:08:44作者:无忧百科

全球IPO市场阴霾笼罩,PE/VC如何破局?

2023年或成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IPO和新股表现最欠佳的一年,高利率、估值博弈、衰退风险等因素导致一级市场颓势难消。

在一片萧条之下,美股IPO市场似乎率先看到了生机——9月软银的孙正义带着他投资的英国芯片设计巨头ARM登陆纳斯达克,首发上市当日股票收于63.59美元,较51美元的发行价上涨了25%。这是自2021年11月初Rivian Automotive (电动卡车)上市以来规模最大的一笔IPO。

目前,PE/VC市场似乎为一场持续时间更久的放缓做好准备。境外上市备案管理相关制度规则(包括赴港上市)放缓了IPO节奏,导致众多创投基金的退出计划生变,尤其是将港股、美股作为第一退出路径的美元基金。

全球发行市场挑战重重

高盛的调研显示,GP(普通合伙人)表示在投资领域之外,最大的挑战是募资更加困难。过往业绩是LP(有限合伙人)评估GP时考虑的首要因素,使得新GP很难进入。“与外界广为流传的‘投资人超配’论调相反的是,在较高风险的市场感知下,调研结果显示, 当下LP不仅对大多数投资策略处于低配状态,而且多数LP还在增加配置。”高盛资产管理合伙人兼美国另类多策略投资主管 Francis Idehen 表示,“与2022年相比,虽然投资活动已趋于正常,但LP表示希望与GP深化关系,减少承诺出资额,进行更多共同投资。”

根据第一财经对业内人士的采访,之所以一级市场仍较为平淡,原因之一是高利率。美联储已将利率从2022年初的接近于零上调至5.25%~5.5%。高通胀推高企业的成本,并拖累了盈利能力,而高利率无疑是抑制融资活动的一大因素。

刚刚过去的美联储议息会议显示,美联储的鹰派程度超出预期,预计年内仍有一次加息,且明年降息的预期从此前的4次降低到2次,摩根大通CEO戴蒙近期更是警告要警惕美联储加息到7%的风险。

此外,全球格局也发生了改变。疫情最初带来股市反弹是由于消费者在封控期间依赖科学技术,科技股受到追捧,但随着估值变得过高,这种情况也随之消失。嘉盛集团资深分析师辛普森(Matt Simpson)对记者表示,例如,在2021年达到顶峰时,以科技股为主的纳斯达克100市盈率为39倍,而现在已大幅跌至28倍。

高盛最新的调研结果显示,投资者认为风险主要集中在宏观层面,而非市场因素。调研受访者认为前几大风险为:经济衰退(48%)、 通胀(43%)、 地缘政治冲突(46%)和利率(37%)。在经济衰退风险方面,77%受访者认为未来两年美国将会陷入衰退,其中23%认为衰退将发生在2023年,53%认为衰退将发生在2024年。此外,投资人对欧元区较为悲观,90%的受访者认为欧元区将会发生衰退,其中42%认为这将发生在2023年,44%认为将发生在2024年。

逆风下积极迹象有所闪现

不乏投资机构表示,已经有了一些积极的迹象。市场仍有强烈的需求,许多大公司都希望上市,仅在等待一个适宜的时机。当IPO市场重新活跃起来时,这些积压的需求将成为其强劲复苏的推动力。

在ARM初步激活市场情绪后, 美国食品配送领军企业Instacart也启动了IPO。它们的IPO对市场意义重大,估值及上市后的初步业绩将决定是否会有更多公司跟随其后。

以ARM为例,ARM股票在上市首日飙升,估值达到545亿美元,股价上涨了25%,显示需求强劲。全球范围内的许多科技公司都认购了部分股票,AMD、英伟达、苹果、Cadence Design、Alphabet、英特尔、三星和台积电等公司都表示有兴趣。

公开信息显示,支付技术公司Stripe、金融科技公司Chime、大数据与AI领域公司 Databricks、社交平台Reddit和通信社交平台Discord 都是今年备受期待的IPO候选者。如果IPO市场继续热络,预计这些公司可能会在本年度或次年选择上市。

“目前,各种经济指标都在走向正轨,只是没有哪家公司愿意盲目地冲在前头,但ARM和Instacart已经迈出了勇敢的步伐。上市的公司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估值。”辛普森对记者表示,那些准备IPO的公司自然希望获得最高估值,投资者则期望估值适中。找到双方都能接受的合适估值,是保证这些公司在上市后能够表现出色的关键。

“虽然面临通胀走高和经济衰退的风险,但此次调研对象主要是经验丰富的LP,他们非常清楚在一级市场持续投资的重要性。”Francis Idehen表示,“曾有投资者在2001年或2008年匆匆撤离另类投资市场,后续又回来试图弥补投资组合缺口,有经验的投资者并不想重蹈覆辙。受访投资者希望以强有力的主动管理方式持续投资。”

外资转战人民币基金

另一个全球性的变化发生在布局中国投资主题的投资基金。受地缘政治、宏观经济和流动性收紧的影响,中国美元风险投资和科技创投生态遭遇冲击。2023年美国投资者在中国的风险投资交易数量达到4年来的最低水平。

此外,美元基金早期投资的诸多中国项目,都通过跨境上市(尤其是赴美上市等)实现退出。但目前赴美上市的中国企业数量正持续减少。随着《网络安全法》《数据安全法》以及《个人信息保护法》三大法律确立,企业出海更需注意数据出境的合规性,虽然掌握超过100万个人信息的企业赴美上市也有成功案例,但总体而言,赴海外上市的难度和复杂程度都提高了。随着美元基金渐退,各界预计外资未来可能转战人民币基金或以QFLP(合格境外有限合伙人)的形式投资中国主题。

绿洲资本创始合伙人张津剑日前在《财富》“40U40创想会”期间接受第一财经采访时表示,“早年布局中国的美元基金约为50家,规模小的约为3亿~5亿美元,大的约为10亿~20亿美元,在这一轮出清下,预计后续美元基金数量将大幅下降。原因在于,过去以商业模式创新为主的投资策略与中国未来的趋势出现分化,此外VIE构架的公司未来可能赴美上市的难度加大。”

汉坤律师事务所的研究显示,备案制实施后,截至8月11日,根据证监会官网公开信息,已有109家申请人就境外上市申请备案、6家已上市申请人单独就全流通申请备案。其中,有21家企业已经取得备案通知书,其中尚未出现VIE架构,4家为申请纳斯达克上市。

9月22日,知名美元基金纪源资本宣布正式独立运营,不再使用GGV这一英文品牌。作为全球知名风险投资机构,纪源资本在中国开展投资业务已超过18年,被投企业中不乏阿里巴巴、小红书、满帮、小鹏汽车等明星独角兽。此次宣布独立运营,标志着纪源资本将更加专注于中国的本地化投资;同样在9月,全球PE巨头华平投资宣布募集第一只人民币基金,落地宜兴;今年6月,红杉资本正式宣布将把红杉美欧、中国、印度/东南亚三地的本土基金彻底分拆,各自完全独立运营。

近期,绿洲资本QFLP基金主体象州之泓(上海)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正式落地临港新片区,注册资本5020万美元,专注“数字化赋能产业升级”投资主题。张津剑表示,未来除了外商直接投资,QFLP或人民币基金将成为主流模式。截至今年6月,有80余家国际知名资管机构参与上海QFLP试点。今年2月,国家外汇管理局上海市分局发布了《关于临港新片区部分跨境贸易投资高水平开放试点扩围的通知》,将上海市QFLP试点外汇管理新政由临港新片区扩大至上海市全辖,进一步支持股权基金跨境投资。

本文标签: 基金  上市  风险投资  pevc  ipo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