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排球超级联赛保定第一阶段赛程安排一览
2023-10-30
更新时间:2023-10-30 11:38:10作者:无忧百科
【文/观察者网 王慧 张菁娟】10月29日至31日,以“共同安全、持久和平”为主题的第十届北京香山论坛在京举行。
本届论坛参会代表数量和层级均创历史新高,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国际和地区组织的参与度大幅提升。
观察者网注意到,美国国防部助理国防部长帮办中国事务主任卡莱斯今年作为美国代表团团长出席论坛。相较往届,美方代表团的参会规格和诚意如何?说明了什么?发展中国家的参会情况又是如何?
针对上述问题,论坛期间观察者网特邀北京香山论坛秘书处副主任赵小卓进行解读。
赵小卓在第十届北京香山论坛 观察者网图
以下为采访实录:
观察者网:我注意到,参加本届北京香山论坛的美方代表有美国国防分析研究所研究人员、前助理国防部长帮办施灿德、美国国防部副部长办公室中国事务高级主任卡莱斯等人。作为多届北京香山论坛的参与和筹备人员,您认为美方代表团的今年参会的规格和诚意如何?这说明了什么?
赵小卓:所谓参会的规格,指的是各国政府派出的官方代表,美方代表团今年参会的规格相较之前没有太大的变化。
今年,美国国防部助理国防部长帮办中国事务主任卡莱斯作为美国代表团团长出席论坛。2019年,第九届北京香山论坛,时任美国助理国防部长帮办施灿德率团参会;2018年,第八届北京香山论坛,美国军方代表团以美国国防大学联合部队参谋学院院长欧文·刘易斯领衔;在此之前,美国国防大学校长也曾带团前来。
总体上看,过去美方率团的代表基本都是少将级的。
考虑到疫情及近几年中美关系发生的变化,应该说美国这次派出的代表团阵容还不错,至少是相对比较积极的。我们非常欢迎美方代表团,相信他们来了之后,会有所收益的,他们可以见到不同的人,听到不同的声音。
实际上,美国也举办了很多论坛,尤其是在其盟友圈子里办了很多国际会议,但是在这些论坛上听到更多地还是他们自己内部的声音,就像一个回音壁,很少能听到外面的声音,尤其是面对面的沟通。
第十届北京香山论坛汇聚了上百个国家的代表,美方代表团可以听到这么多人的声音、诉求、意见,这与他们自己的论坛是很不一样的。我认为,对于他们来说,参加此次论坛是一个明智的选择,且会有所收益。
观察者网:您期待美方派更高级别的代表团出席吗?
赵小卓:当然,因为更高级别就意味着交流的层级会更高,也就意味着其发言权会更大一点。至于是想与其他国家在更高级别上交流互动,还是一直维持现状运转,取决于美国的决定。
外国专家学者在会场外交流。
观察者网:除了美国之外,我注意到还有很多发展中国家参会。今年中外方嘉宾在参与人数和阵容上,和往年有哪些不同?
赵小卓: 经过17年的发展,北京香山论坛逐渐发展出自己的特色,其中一个特色就是为发展中国家表达他们的安全理念、安全主张、安全诉求提供平台。
今年这一点就更明显了,来了更多的发展中国家的代表,比如说国防部门的领导人,还有军队领导人,有相当一部分都是发展中国家的,他们可以在这个平台上发出更强的声音。
在议题安排上,很多也是和发展中国家高度相关的,比如说第二次全体大会的主题是“发展中国家在全球安全中的作用”,是专门给发展中国家安排的;第四次全体大会的主题是“地区安全与发展:路径与目标”,其实主要针对的也是发展中国家。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发展是更大的问题,同时发展和安全的关系,也值得探讨。东北亚、东南亚、中东等地区安全是平行分组会里很重要的议题,这也是发展中国家大量参与的。
在发言的安排上,发展中国家相对也安排得比往届更多了些。发展中国家可以充分的利用北京香山论坛这个平台,更大、更强地发出自己的声音。
观察者网:北京香山论坛对世界了解中国,尤其是了解中国军队有着很重要的作用,据您过去多届和本届的参会观察,与会嘉宾最关心的问题集中在哪些方面?
赵小卓:威武雄壮、刚强有力这类“硬实力”,是解放军的通常形象,但这不是全部。与之相对的,是“软实力”。
随着北京香山论坛的发展,越来越成为中国军队“软实力”的载体。除此之外,中国军队的“软实力”还体现在中国军队参加联合国维和行动、中国军队参加亚丁湾护航、中国军队抗震救灾、中国和平方舟号医院船到世界各地去救死扶伤等等。
北京香山论坛是国际社会了解中国军队的一扇窗户,他们透过这个窗口了解中国军人在想什么,中国军人如何看待现在的国际安全挑战,中国军人对于很多棘手问题有哪些解决之道。
第十届北京香山论坛中外青年军官学者研讨会现场。
观察者网:本届北京香山论坛的主题是“共同安全和持久和平”,到目前为止您也听了不少会,让您印象比较深的有哪些?
赵小卓:第一,在研讨上比较好地体现了北京香山论坛的宗旨:平等、开放、包容,这是一个开放的平台,来自不同国家的代表都可以在台上发言,谈自己的意见,表达自己的心声。
第二,研讨内容比较深入,国际安全论坛很大程度上是国际现实状况的反映,如果国际现实中有很多矛盾和问题,比如说战争还在进行,论坛却一团和气,那是不可能的。可以看到,讨论到一些比较敏敏感和尖锐的问题时,大家的意见是分歧,甚至分歧比较大,这没有关系,是正常的。大家把意见先说出来,这是第一步,下一步再了解为什么这么想,背后的逻辑是什么。待双方意见都表达出来后,就可能从了解过渡到理解,有了理解后就能形成一些共识,或有一些互信,这是我们所期望的。
第三,在中外青年军官学者研讨会上,好几个年轻人说得很不错,他们大胆表达自己的意见,他们对国际问题的看法,他们对全球安全走势的期待。我观察到,在他们充分阐释出来后,在场很多比较资深的研究人员或专家学者也频频点头,表示赞同。我们经常说年轻人是希望、是未来,事实上年轻一代的看法有时候对那些资深人士也是有所触动的。
我认为,年轻人之间的研讨,不仅仅是表达意见,也是一种责任的传递,年轻的时候他就开始思考国际安全问题,这些人慢慢地随着年龄地增长,会走入比较重要的岗位,这对世界和平绝对是福音。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观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关注观察者网微信guanchacn,每日阅读趣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