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对雷蒙多的打击有多大?

更新时间:2023-09-01 11:42:19作者:无忧百科

华为对雷蒙多的打击有多大?


作者 | 燕梳楼

雷蒙多已经走了,她说她持乐观态度离开中国。

今天一张照片流传网络,照片主角正是雷蒙多,但亮点却在左下角,显示本照片由HUAWEI Mate 60 Pro卫星移动终端拍摄。

不能不说,这多少有点讽刺。来华之前,她还放下狠话,称华为再搞研发,美国还将制裁,结果华为反手一个耳光,直接带着消失3年的麒麟9000S回归了。

虽然华为始终对相关参数保持沉默,但舆论普遍认为这意味着国产高端芯片领域已经实现了突破,中芯麒麟,系统鸿蒙,如果真是国产,不亚于当年的原子弹爆炸。

我理解华为的这种克制,事实上任何对华为过于神化的行为,都会害了华为,会招来美西方更加疯狂的极限制裁,现在最重要的任务是活下来,而不是和我们一起狂欢。

因为雷蒙多是实施制裁的坚定拥护者,不知道她对突然成为Mate 60 Pro代言人感受如何。但有一点,她昨天在上海的发布会上,突然变的“乐观”了,态度也更为“积极”了。

她表示,“我持乐观的态度离开中国,回国后会去跟进这些会谈。我希望在接下来的几个月里,我们能看到一些结果,看看我们是否能在提出的问题上取得进展。”

虽然她希望美企在华投资,但又提出三个“必须”,一是必须不是高科技产业,二是必须不是中国有潜力的产业,三是必须不是美国制裁的企业。

这么一排除,估计也只有沃尔玛了。所以对美国政客的表态,我们只能选择性地听,往往他们都是说一套做一套惯了,谁认真谁就输了。

所以中方的态度也很明确,既然你们一再强调不想和中国脱钩,那么就请拿出一点诚意来,不能总是想来套路我们,中国不吃那一套。

不想脱钩,又美国利益至上;期待合作,又在遏制中国发展;希望美企在华投资,又对中国企业围追堵截;承认一个中国原则,却频频为台湾撑腰。

这就是美式强盗逻辑,他们已经习惯凌驾于他国之上,所以我们后来突然明白了,中美外交不能被老美牵着鼻子走,得有自己的一套打法。

正所谓,你强任你强,清风拂山岗;你横任你横,明月照大江。中美较量多年了,美国并没有把中国击垮,反而逼着中国自成一体,内外循环,打通了任督二脉。

如果我们这次真的攻克了射频芯片壁垒,则意味着我们已经完成了高端芯片的全产业链,成功突破了美国精心布下的科技封锁,也宣布了中美科技战走向终结。

此次雷蒙多访华,前后共4天之久,实际上并没有什么拿得出手的成果,说明美国并没有带着诚意来,他们只是在不断试探中国的态度,然后作出相应的对华政策而已。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发现,今年美国高官密集访华,从布林肯到克里,从耶伦到雷蒙多,来了一波又一波,每次都带着“乐观”态度回去,但每次都是不了了之。

这次雷蒙多出发之前,还特意释放了一些“善意”,将27家实体清单解除制裁。弄的湖南大学和南昌大学还很不高兴,凭什么啊,咱们比谁差吗?

事实上美国就是这么认为的,他们对中国的制裁清单有1500多家,移除这27家算什么诚意?无非是虚晃一枪,试图套取中国的利益而已。

但他们自己也是骑虎难下,色厉内荏。一方面继续坚持遏华政策,一方面又想让中国彻底妥协。所以谢峰大使直接就用一串数字,来揭露美式政客的虚伪。

中国是美国最大农产品出口市场,第三大贸易伙伴。全球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占一半,每40秒生产一辆电动车;星巴克在华开设6500家门店,每9小时新增一家。

中美贸易早就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脱钩只会两败俱伤。所以现在双方都难受,但中国始终敞开大门,谈可以,打奉陪,只是美国始终在耍手段而已。

不过雷蒙多确实也不是泛泛之辈,虽然双方会谈没有取得什么实质性成果,但谈了总比不谈好,至少还是达成了两条共识:

第一,双方成立工作组,建立副部长级会晤制度,每年两次;

第二,启动出口管制信息交流机制,由部长助理级定期沟通交流。

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细节是,允许相关企业参与。也就是说,大家政见或有不同,但根本上还是要听企业的意见,听听离市场最近的企业家怎么说。

因为雷蒙多是商务部长,也是中美脱钩的坚持拥趸者,所以说这两个共识看似平常,实际上能谈成这样已经非常不容易了,多少有点实质内容。

中美之间现在基本靠外交对话,这对于经济外贸显然是行不通的,特别是外贸层面必须要坐下来,具体问题具体沟通,才能打破僵局。

中美之间最大的障碍其实是情绪,是美国一手挑动起来的反华情绪。只有让美国一些反华政客安静下来,放下对抗,才能相向而行。

这个过程,需要时间,更需要斗争。他们打他们的,我们打我们的,各打各的,反正全球经济共同体,大家都在一条船上。

要制裁多久,我看我们不要做决定。让美国商务部,过去是罗斯,现在是雷蒙多,或者将来什么部长,由他们去做决定。

也就是说,他们愿意制裁多久就制裁多久……

一直制裁到我们完全胜利!

-End -

本文标签: 美国  克里  华为  罗斯  雷蒙多  布林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