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子喜欢打游戏,家长技高一筹,按照这样的套路,学渣也得开窍

更新时间:2023-10-10 14:34:07作者:无忧百科

儿子喜欢打游戏,家长技高一筹,按照这样的套路,学渣也得开窍

文|家有小甜椒儿(原创不易,请勿抄袭,欢迎个人转载分享)

图|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孩子如果喜欢打游戏,该怎么办?

不同的家长会有不同的处理方法,相信有不少家长会强行控制孩子打游戏的时间,也会有家长选择忽视,还会有家长用不一样的方法,使用的教育方法和自己的格局和视野以及经历有关系。

这个家长不按照套路出牌,简直绝了

网上看到这样一个案例,看完拍案叫绝,忍不住称赞,这家长真的是太高明了。

儿子喜欢打王者的游戏,家长就用王者编了一套数学试卷,我是从头看到尾,还在内心反复琢磨了好久,不玩游戏,做起这个题目,有点困难。



可是对于玩游戏的孩子来说,兴趣就上来了,我甚至把这套试卷拿给喜欢玩游戏的朋友家的孩子看,他竟然很兴奋,一改“学渣”往日的颓靡状态,兴奋地去看这些题目,认真算起来了。

让人拍案叫绝的原因就在于,既不用强行干涉孩子的这种行为,又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人,增强了数学逻辑思维,让孩子看到了游戏本身背后的逻辑思维,这简直就是一个完美的引导方法。

如果按照这样的教育方法,一个不喜欢学习的学者,都有可能逆袭,爱上学习,成绩逐渐提升。



好的教育方法,应该是左右逢源

关于如何教育引导孩子,讨论的多了,和家长沟通的多了,会发现有三种状态:一种是完全摆烂,不管出于什么原因吧,就是不管孩子,这一种不在今天的讨论范围之内;一种是完全控制,你必须要按照我的思路来做事情,否则你就是不听话,我是为了你好;还有一种是,左右逢源,正向引导,以孩子为中心,最后达到教育目的。

上述这样的方法,就是第三种方法,孩子出现了这样的问题,家长不是一刀切,或者是严格控制孩子,而是想出这样一个方法,让孩子在游戏中也认识感受到数学的逻辑思维。

很显然,第三种方法,就是最好的方法。

在第三种教育方法下成长起来的孩子,更容易获得幸福且积极向上的人生,关键的一点是,他们一直是正向的,不会有压力感,更不会有压迫感,所以他们的性格是顺向发展起来的,不会有任何拧巴的迹象。



第二种教育方法成长起来的孩子,容易陷入一种困境:无法与自己和解。

孩子是无辜的,但是因为一直生活在压迫下,他们的三观已经发生了微妙的变好,很多时候他们会把压力考虑在其中,父母给予的压力在他们人生中的影响,比他们自己认知到的还要大。



不强迫孩子,不代表摆烂

每当我和好朋友讨论起如何教育引导孩子的时候,就有人告诉我说,你之所以可以坚持你的观点,和你的教育方法,是因为你有一个比较听话的孩子,给你换一个试试?

我还是不太认可这样的说法,我始终相信孩子不是天生如此,孩子成为眼前的样子,很多时候是拜父母所赐。

现在给我换个孩子来带,这种假设不合理,这要看孩子的年龄,三岁以前的孩子最容易塑“性”,3岁到6岁可以接受,如果孩子已经超过6岁了,再想要改变孩子,就难上加难了。

我们的孩子呈现出来的样子,一定是和他(她)从一出生到现在的成长有关系的,所以这种假设不合理,也不客观。



经常会有网友留言说:正向引导,不打不骂,不强迫,那孩子就养废了。

我基本上不回复,因为有这样认知的家长,是很难一时间改变他们的观点的,回复这个问题,需要几篇文章的长度吧。

所有正向引导、不打不骂、不强迫的孩子,都成为了那个让父母省心的孩子,正向引导,不代表不引导,不强迫不代表摆烂,方法不同而已。



看一看这个逻辑

家长看到省心又肯努力的孩子,往往会忍不住说“别人家的孩子真优秀”,看到自己的孩子就懊恼说“不省心”。

而那个“别人家的孩子”好像真的就是不用父母操心,完全是自发努力向上的。

问十个学霸的家长,十个家长都会告诉你:孩子不用管,很省心。

在这种形势下,很多人都得出一个简单的结论,来安慰自己“天生的,没办法”。

当学霸的家长反过来告诉我们说:别强迫孩子,这样会引起孩子的逆反心理,我们又会说:不强迫孩子,孩子会更烂。

就像走入一个死胡同一样,其实不想改变个人思维的,是我们这些家长。

学霸们省心,不用父母操心,那是因为父母已经操过心了。



这样说吧,孩子6岁以前,父母操心一年到两年的心,引导孩子养成了良好的习惯,孩子上一年级以后,父母就真的不用操心了。

孩子小时候不操心,孩子上小学以后,父母就操碎了心。

只是操心的阶段不同而已。

孩子幼年时候,我们告诉孩子这件事不能做,他会很容易信服,所以不用强迫,孩子6岁以后,我们告诉孩子这件事不能做,他可能听都不会听,也许强迫的方法可以暂时约束孩子,但是随着孩子逐渐长大,也会变得越来越叛逆,越来越难管。



从一而终,正向引导

我们所说的正向引导,是从孩子出生以后就正向引导,试着多跟孩子沟通,最好是孩子从3岁开始以后,就重视正向沟通,2岁到3岁,沟通起来还有点费劲,但是孩子多少能听懂。

养成教育方法真的是以孩子为中心的习惯,关注孩子的行为特点和变化,然后积极调整方法,阶段性纠正不足,正向引导,多让孩子自己去做决定。

这种方法的好处就是,激发孩子的自主能力,增强孩子的独立性,提升孩子的判断能力,不要小看这几点,这就是支撑一个人的基础。

如果中途才考虑尊重孩子的独立人格,最初一定会遇到各种问题,会觉得正向引导下教育不出好孩子,所以教育要趁早,干涉更要趁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