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太原站wtt常规挑战赛比赛时间是从11月7日开始吗?
2023-10-30
更新时间:2023-09-26 12:33:39作者:无忧百科
随着新媒体技术不断向纵深发展,高中信息技术学科逐渐暴露出学习资源无法有效支撑学习的发生、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不足、学习评价局限于“诊断性终结”等问题,而智慧教育作为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新趋势,为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提供了新的途径。
鉴于此,作者厘清了高中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的研究现状,明晰了智慧教育如何赋能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培育,并提出了智慧教育视域下的高中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途径,以期为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改革提供参照。
高中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现状
从20世纪80年代至今,我国的信息技术课程经历了从文化课程向技术课程再向文化素养课程的转变,目前正转向核心素养的研究。
笔者以“高中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为主题,在中国知网(CNKI)中文数据库上进行检索,时间截至2023年1月1日,剔除与本研究不相关的文献,共得到可参考有效期刊文献约538篇。
笔者按照文献的被引量由高到低进行排序,对前100篇论文进行研读、梳理、分析后发现,目前国内学者主要集中在对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的课程评价、核心要素分析、教学内容结构建构以及课程目标建设等方面的研究。
例如,魏雄鹰、肖广德探讨了面向学科核心素养的课程评价,包括目标、原则、学业质量的类型和内容等多方面。任友群、黄荣怀从基本思路、基本理念、基本特征三方面对《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修订稿》进行了详细说明,提出当前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实施的迫切任务是加强教师培训和完善教学环境。
于颖、于兴华探讨了学科核心素养四个要素在教学实施过程中的平行问题,并以CTACK关系框架为基础对教学内容结构进行了建构。陈明选、张宁提出了学习活动对学生核心素养培养具有独特价值,重点强调了数字化学习与创新对学生能力培养的重要作用,并围绕这一要素从活动目标、主题、方式、评价四个方面构建了学习活动框架。李锋、赵健界定了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培养目标,并据此建构了信息技术课程的框架体系。
综合上述几位学者和其他学者们的研究观点,笔者发现,目前国内少有对高中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培育路径的系统研究。鉴于此,笔者顺应新时代教育发展趋势,从智慧教育的角度出发,探讨高中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路径,以期推动学科核心素养发展,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并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智慧教育赋能高中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培育
笔者从智慧教育的视角出发,探讨智慧教育如何赋能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的四个维度,以期为后续学科核心素养培育路径的探究提供理论依据。
1.智慧教育赋能信息意识的基础支撑
智慧教育的核心思想是学生主体智慧的培养和发展。在智慧学习环境中,借助各类传感器捕获、识别、记录相关信息,使学生的学习状态达到最佳,从而大幅度发展学生的智慧,以达到“转识成智”的目的。由此可知,经由智慧教育所培养的人才,善于沟通、协作和研判,这对学习主体信息意识的强化有很大帮助。
2.智慧教育赋能计算思维核心
智慧教育顺应时代发展诉求,注重培养新时代学习主体所应具备的各种技能,其中之一便是学生的计算思维能力。在智慧学习环境下,学生在5G、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的支撑下,可以快速全面地对数据及数据中携带的信息进行分析和处理,从而解决一些重复的、简单的低层次问题,以便有更多的时间和经历参与到解决智慧型、更有利于思维发展的学习任务中去。
在智慧学习环境下,信息技术学习主体通过分析、判断、深入思考,建立解决问题的流程或规则,同时能迁移解决其他类似的问题,具备较强的问题求解能力,这有助于学习主体计算思维的开发。
3.智慧教育赋能数字化学习与创新能力的保障
智慧教育符合新时代发展要求,注重培养学习主体的创新技能。其中,创新技能便是学生的数字化学习与创新能力。智慧教育能够智能感知学习情境,识别学习主体特征,为学生学习活动的顺利开展提供合适的资源和服务,有效促进学习主体的智慧生成。
在智慧教育情境下,学生借助5G、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手段的支持,运用智慧教学法,开展独立探究学习和团体协作学习,并在不断进行创新创造活动的过程中养成良好的学习品格。这正是信息技术学习主体数字化学习与创新能力提升所需要的。
4.智慧教育赋能信息社会责任的价值体现
智慧教育主张引导学生发现、掌握和运用自我智慧,充分挖掘学生的自我潜能,促进学习主体高阶思维能力的提升。在智慧环境下,借助新媒体、新技术手段构建虚实融合的空间体系,有效契合学生的数字化学习特征与多元化价值取向,致力于营造智慧型学习环境及信息化教学方式。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易沉浸于虚拟空间群体交互活动中,其主体意识显著增强。在智慧学习环境下,学生具备一定的信息意识与能力,能够遵守现实和虚拟空间中的相关规范。由此可知,智慧教育有助于学习主体信息社会责任的培养。
高中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途径
1.创设全场域学习环境,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操作能力
高中信息技术学科的内容注重考查学生的操作能力,因此,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的关键途径是使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技能解决真实情境下发生的问题。
智慧教育借助新技术手段,为学生创设了一个虚拟与现实、学校与社会相融合的全场域学习环境。这一全场域学习环境具备无缝联通、感知、适配、记录的属性,它将线上、线下空间无缝联通,根据学生的学习风格和学习目标及时推送学习服务,并全程记录学生的学习过程数据,且能够直观、简洁地呈现,使学生的学习过程与结果精准地可视化。
例如,在教科版《高中信息技术基础》必修一第二章“信息的获取”的内容讲解中,教师首先向学生提出问题:学校要举办文化艺术节,需要同学们收集相应的文化素材,你需要什么设备?具体怎样操作?基于此问题,教师引导学生利用摄像机、麦克风、音箱、计算机等各类设备以及各种信息资源学习平台进行实际操作,并对照片、视频、音频等媒体信息进行采集和导入。
在此过程中,学习平台可以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学习目标和学习状态及时推送学习资料和学习服务,这种综合感知和及时推送,为学生高阶思维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2.整合泛在性学习资源,为学生个性化学习提供精准推送
在当下的信息化时代,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产生了海量的网络学习资源。随着教育行政部门的积极推动和高校的广泛参与,学习资源的建设更加多元化,高质量学习资源的获取成本也在逐渐降低。
智慧教育贯彻“泛在、开放、共享”理念,采用最新的信息技术手段,利用各种信息技术平台,以服务于学生个性化需求为出发点,对优秀的学习资源进行整合、共享,建构了一个非常严密的知识网络,让学生不论身在何地,都可以及时获取、下载资源。
例如,在《信息的获取》一节课中,学生可以与同伴、信息技术教师组成学习共同体。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可以根据学习任务所需从智慧平台下载大量丰富的学习资源,并可以随时对学习资源进行整合。
这种高质量教育资源的无缝整合和精准推送,既减轻了学生的学习负担,也能更加有力地为学生的个性化需求提供支持和服务。
3.创造生成性活动,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智慧教育视域下的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以生成性教学活动为主体,学生沉浸于真实的问题情境,基于已有的认知结构,对信息资源进行重组建构,从而解决实际问题。
在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过程中,教师首先应鼓励生成,鼓励学生开拓思维,不断进行创新性尝试,如让学生采用个性化方法获取信息,在作品中融入自己的创新元素等;
其次教师应关注生成,关注学生在课中、课后的操作练习情况、小组讨论交流环节等,并在交流展示环节向全班同学展示优秀的学生作品,借此鼓励学生的自信心;
再者教师要创设生成,为学生创设辅助学习的支架,如范例、问题、图片、音视频等,在教学过程中采取生成性的教学策略,从而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例如,在《信息的获取》一课中,教师要鼓励学生采用个性化方法获取信息,鼓励学生开拓思维,从多角度思考解决问题的方式。
当学生遇到问题举手请求帮助时,教师不要直接给出答案,而是提供给学生一个学习支架,如参考图示、相似案例或请学生再仔细阅读书上的对应概念,让学生通过不断摸索尝试,思考出解决问题的办法,这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内化,对学习效果的提升和长期记忆的达成也有很大帮助。
4.提供体验性服务,满足学生个性化需求
智慧教育强调教育要为学生的智慧发展提供体验式、全方位的服务,如活动支持服务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负责学习活动的组织和引导,不断启发学生进行课堂互动,完成相应的学习活动;
技术支持服务是指在新媒体、新技术等手段的支持下,根据学生的学习状态和学习需求提供资源精准推送,并完整记录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全部数据,以保障智慧学习的顺利开展;
规则支持服务是指信息技术教师和技术支持者为保障学习活动的顺利开展而制订的规则,如学生文明上网守则、学生上机操作守则、机房安全守则等。
例如,在教授人教-中图版高中信息技术选修模块《多媒体技术与应用》的第四章“虚拟现实初探”时,教师在课前向学生推送虚拟现实相关的学习资源和专题网站,学生利用虚实融合的可视化仿真技术,通过浏览教师课前推送的学习资源,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专题探究和实践操作。
在拍摄全景图的过程中,学生亲身体验现场拍摄,并在教师的鼓励性引导下,尝试利用ULeadCOOL360(全景照片无缝拼接合成软件)制作全景图照片。
5.采取智慧型评价,促进学习主体能力素养的形成
基于智慧学习背景的智慧评价,不再由单一的成绩分数考核评定学生,而是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参与表现、小组合作学习情况、讨论交流情况和提交的作品质量等进行综合考量。
例如,在《虚拟现实初探》一课中,教学评价既要关注学生提交的校园全景图作品的质量高低,也要分析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的表现情况,如在小组合作时是否能够积极参与活动、是否与组内其他同学积极讨论交流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在独立探究时是否可以根据推送的学习资源主动学习等。通过智慧系统记录的完整数据,能够精准地分析出学生的学习效果。
结语
本研究通过对高中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培育现状的解读,明晰了智慧教育对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培育的价值取向,尝试构建出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途径,即:
通过创建全场域学习环境,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整合泛在性学习资源,为学生个性化学习提供支持和服务;
创造生成性学习活动,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提供体验型学习服务,满足学生个性化需求;
采取智慧评价,促进学习主体能力素养的形成。
需要说明的是,在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过程中,还需要注重改善教师的教育信息化能力、控制技术研发成本等。
本文作者:
王宁 辽东学院师范学院
文章刊登于《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23年第12期
引用请注明参考文献:
王宁.智慧教育视域下高中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培育途径探究[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23(12):26-29.
欢迎订阅
纸质版订阅
电子版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