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atown把中秋节过成了笑话

更新时间:2023-09-28 22:33:44作者:无忧百科

Chinatown把中秋节过成了笑话


对于留学生来说,“想家”早已成为常态,每当过年的时候,这种情绪便会被格外放大。本是团聚的春节却只能独在异国他乡为学业忙碌,真是要多惨有多惨,其实除了春节外,还有中秋,只是这个节日和春节一样,被paper和due填满....难怪大家都说“人在北美不配过节”。

我是Sue,一个在湾区写代码的程序媛。

正所谓人在北美不配过中秋,要不是朋友圈满屏“中秋快乐”自带备忘录效果,我几乎都把这个节日给忘了。

像我这样的当然不止我一个人,对于留在美国的大部分华人而言,今年中秋的氛围感比国内的生娃意愿还淡。

国内来的朋友第一次在美国过中秋,让我带她去一趟纽约,没有其他原因,纽约拥有号称全美最大的唐人街。

“既然是最大,总不能比国内差多少吧?高挂的大红灯笼总不能少吧,游街的花车也不能没有吧?”

我笑了笑,不愿打破她的单纯。


去纽约前,朋友制定了想象中的完美计划:上完课,拉着朋友去法拉盛体验摩肩接踵的中秋氛围,最好是还能臭美几张“旅美高华”式自拍照给家里人看看。

再跑去中超买点鸡鸭猪牛羊,抓点火锅底料,顺便拿几盒快过期的月饼,虽然没什么人吃,但氛围必须拉满。

最后提着大包小包淹没在千篇一律穿黑色的纽约人群里。


我告诉朋友,在美国过中秋也不是完全没有好处的,不用在饭局上面对亲戚的指点江山,不用被迫送酒,构思祝酒词,更不用回答“多大了还不找个好人家嫁了”之类的陈词滥调。

但生活就像李佳琦,该找自己的原因,努力工作没?这么多年工资涨没涨,为什么还是过得那么糟糕?

中秋前夜,朋友遭受第一个暴击:明天上课有quiz,涵盖本学期所有内容。短短两句话,用四个字概括就是中秋别过。

勉强振作并打开电脑抱了一小时佛脚后,她还是跟着我去了唐人街,并喜提第二次暴击:烂俗的街头。

不知道是不是去年动态清零激化了又一波移民潮,还是唐人街三个字自带下沉气息,纽约的唐人街用“就这”形容都是客气,用还行评价都侮辱了还行。

整个华埠的上空被零星几根挂着红灯笼的钢丝切得四分五裂,随地乱吐口香糖的陋习也被路面上随处可见的黑色斑点记录了下来。


没有太多心情继续逛街,我们很快就回家了,刚推开门,朋友迎来中秋最大反转:家人来电。

对我而言,在海外过中秋,无论做了怎样的心理准备,臆想自己有多愉快,看到家人出现在屏幕上,听见“晚上吃什么”的时刻,我脑子里会自动出现一些本不应该出现的画面。

比如躺在沙发上和兄弟姐妹们打《王者荣耀》的场面,比如摁着辈分更小的弟弟妹妹们应付大人安排的活儿,或者给长辈敬酒,陪长辈们打麻将,并大声抱怨谁又点炮了的画面。

在厨房转悠看看有什么想吃的月饼或零食,哪怕什么都不做,看看老人家们做饭也挺好的。

以前还没出国,只觉得这些场面稀疏又平常,但离家万里,脑子里回转的都是这些无所事事的瞬间。

“这就是golden time吗?”朋友问。


不过就算难受,眼泪是肯定不会掉的,几杯酒下肚之后,还得翻开电脑跟课友搅基,应付第二天的midterm和quiz。

可能人都是这样的,在应对不得不完成的任务的时候,才逐渐懂得成年人的生活是什么含义:接受、妥协。

留学生的中秋哲学就是这样的:就算节日氛围比央视中秋晚会还无聊,也要学会见缝插针。

并且最能治愈人的,还是朋友圈里哭天抢地的抱怨:

“中秋节on call还有谁?”“边吃月饼边赶due有人吗?”“有比我更惨的吗?”

治愈人的,永远是看见有人更惨。

毕竟回国与否,并不妨碍整个中秋都得当工作日过,无论是网课那两年还是现在,所以一边赛博串门一边抬头看图书馆里的队友,是每一届留学生的日常。

所以离家万里其实也不是不能接受,毕竟还能得一点同情分。


所以,Chinatown的中秋节真的是个笑话吗?

“或许我才是那个笑话吧。”朋友说。

我看了看周围的人,其实大家都没好到哪里去。

在帕洛奥图写代码的学长天天和阿三PM吵架,在纽约做审计的学姐看excel看到头发都白了,在华尔街做并购案的大神给VP半夜送方案一周送5次,剩下2次没送是VP在出差。

本以为那个刚靠AI融资的大牛当老板最爽,结果大牛昨晚边开车边给投资人打电话,对方一句“我们准备撤资了”让他差点把车开沟里。

算了,至少还有一口月饼吃,在湾区有队友,下能下厨房,上能火车便当,至少生活还过得去。

当然,在我留学的时候,别说性生活的,连生活都没有了。

本文系原创发布,欢迎分享到朋友圈,未经许可不得转载,北美学霸君诚意推荐

本文标签: 美国  纽约  节日  唐人街  祝酒词  中秋节  chinatow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