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太原站wtt常规挑战赛比赛时间是从11月7日开始吗?
2023-10-30
更新时间:2023-08-25 18:18:41作者:无忧百科
本报(chinatimes.net.cn)记者王敬 张智 深圳报道
8月23日,港股上市公司英恒科技(01760.HK)发布了2023年中期业绩报告。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6.26亿元,同比增长27%;毛利为5.4亿元,同比增长21%;股东应占利润1.55亿元,与上年同期基本持平。其中,新能源业务延续了快速的增长势头,同比增幅达58.1%;智驾网联业务同比增长117.6%。
8月24日,在英恒科技举行的中期业绩媒体线上发布会上,英恒科技主席、联席行政总裁兼执行董事陆颖鸣在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从管理层(角度)来讲,在宏观经济形势、去年以来行业的缺“芯”问题和疫情影响下,(我们)对上半年业绩基本认可。”
展望下半年,陆颖鸣表示:“我们认为整个市场的基本需求还在,保持谨慎乐观的态度。”
新能源汽车业务增长58%
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下称“中汽协”)的数据显示,2023年上半年,中国汽车销量为1323.9万辆,同比增长9.8% ,其中,新能源汽车销量达374.7万辆,同比增长44.1%。
根据公开资料,英恒科技是中国一家快速发展的汽车电子解决方案提供商,主要业务是提供新能源、自动驾驶、汽车网联、车身控制、安全及动力传动系统的关键汽车电子部件解决方案,于2018年在香港联交所上市。
2023上半年,随着中国汽车市场竞争加剧,汽车整车制造企业供应链加速转型,由塔状垂直趋于环状扁平,这样的转型对汽车供应链带来了不同的挑战。但在此背景下,汽车电子解决方案提供商反而迎来一些机遇。
半年报数据显示,2023年上半年,英恒科技营业收入上升27% 。其中,智驾网联业务是英恒科技增长最快的板块。该业务的应收同比增长117.7%至2.03亿元,占总收入的比例由去年同期的5%提升至8%;来自新能源业务的营收同比增加58%至12.5亿元,占总收入的比例由去年同期的38%提升至48%。
对于新能源业务的增长,英恒科技管理层向包括《华夏时报》记者在内的媒体表示,主要是因为随着不断加大包括电机控制系统、电池管理系统、整车控制系统以及热管理系统等研发投入,公司的解决方案自去年底被某车厂投入量产,使得公司交付数量猛增,得以扩大市场份额,并表示对下半年新能源业务有信心,“因为我们认为下半年市场会更好”。
广阔的市场前景下,新能源汽车行业和自动驾驶领域的市场竞争也愈加激烈,此外亦有部分企业开始提供新能源汽车解决方案的业务模式。
对此,陆颖鸣表示:“汽车行业目前在国内变得越来越热门,我们相信一定会有越来越多的企业进入。但汽车电子本身是有一定行业门槛的,对于从业人员会在技术和合规等方面都有相应的一些要求,不是说新玩家一开始就能够很快适应或做到。其次,很多车企更加倾向于和一些长期服务的合作伙伴进行配合,因为车辆相较于其他行业来讲是一个长开发周期的行业,并且它整个产品的生命周期也会很长。再者,从业务模式和所提供的服务来讲,英恒科技可能与涌入行业的新玩家有所重叠,但不存在绝对的竞争关系,在很多具体项目和技术上来讲,实际上更多的是合作关系。”
不过,对于近期新能源板块频繁降价,陆颖鸣也直言,确实对公司的客单价造成了轻微的影响。“我们是量产交付的产品或者方案,如果客户要求降价,我们的客单价格会略微有些影响,但是不是降得特别多。”他表示。
“缺芯”状况已有缓解
记者注意到,英恒科技上半年毛利率达20.6%,与去年同期大致持平,跑赢众多同业。
报告期内,该公司经营利润率和净利润率分别录得8.1和5.8%,与去年同期相比分别下滑1.4个百分点和1.5个百分点。对于这两项数据的下滑,英恒科技首席财务官兼执行董事黄晞华向包括《华夏时报》记者在内的媒体解释称,主要是由于期内加大研发投入,较去年同期多投入了约1.9%导致的,如果剔除额外的研发投入,经营利润率实际轻微提升0.5个百分点。
半年报数据显示,英恒科技2023年上半年研发费用为2.33亿元,同比增长59%,占营收比例提升至8.9%。据陆颖鸣介绍,公司常年来一直维持着高位数的研发投入,一般占营收的6%—7%左右的水平。此外,公司会平衡当期的研发投入和当期的营收。
据英恒科技半年报,整车厂及其一级供应商继续是本集团的主要终端客户,当中包括中国十大知名新能源乘用车品牌。
对于整车企业的订单情况,陆颖鸣表示:“我们的研发战略和市场战略都是紧紧围绕整车厂在电动化、智能化、传统汽车电子的发展方向(开展的)。现在整车厂对我们研发方案的要求及互相沟通的频率越来越高,我们基本上都是从项目的初始状态就和整车厂的企业、工程院等就展开合作。从趋势来看,整车厂或者tier1(车厂一级供应商)给我们订单是越来越多的。”
此外值得一提的是,针对市场普遍关注的“缺芯”问题,陆颖鸣透露:“过去六个月的时间里,我们看到芯片短缺的情况在相对几家大的芯片供应商已经有所缓解,但某几类核心的芯片还是存在短缺的(情况)。由于我们跟本土自主品牌的车企有过去将近20年的合作,所以在产能预测方面与主机厂是配合的,而且贴近他们的需求。截至目前没有一个主机厂因为我们缺芯而产能下降的。展望未来,缺芯的情况是逐步在缓解。我们也有信心全球关注车载业务芯片的上游生产单位,会跟着全球车载电子汽车的发展趋势,还会增加产能,进一步缓解我们‘缺芯’的实际状况”。
责任编辑:徐芸茜 主编:公培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