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50年前累计投资至少250万亿元,低碳经济蓝海掘金

更新时间:2023-08-24 22:07:51作者:无忧百科

2050年前累计投资至少250万亿元,低碳经济蓝海掘金


中国已是全球低碳经济的最大投资者,有望成为全球低碳经济的引领者


文|周园

近年来,全球每年的碳排总量超过500亿吨,大气层中的温室气体浓度达到2500万年以来的最高值,全球变暖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展。若不加以积极干预,到本世纪末,全球平均气温将上升4摄氏度,导致75%物种濒临灭绝、全球粮食产量下降50%,人类将面临巨大危机。

2016年签署的《巴黎协定》首次将所有国家纳入应对气候变化这一共同事业,意义非凡。《协定》承诺将全球平均气温升幅控制在2.0℃以内,并努力争取将温升控制在1.5℃以内,为世界各国指明了未来数十年的发展方向。截至目前,该协定的缔约方达194个。

在《巴黎协定》等国家间框架基础上,各国政府纷纷制定碳中和目标。其中瑞典和芬兰预计将在2045年实现碳中和,为全球首批实现碳中和的国家。其他发达国家均把目标设定为2050年达成碳中和,中国则承诺力争在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

截至2021年月,全球有33个国家或地区颁布/提议应对气候变化的立法或出台相关政策,共代表全球排放总量的66%。我们预测,到2025年全球约有75%的排放总量有望通过立法或行政手段纳入严格监管。


鼓励低碳产业,欧美力度空前

欧盟分两步走实施进口碳关税。

第一步为2023年1月起,逐步向部分进口商品征收碳关税,根据产品的含碳量和碳定价计算税费,进口产品需符合欧盟制定的碳排放量披露要求。

第二步,到2026年1月起全面实施,法规所涵盖的进口产品需购买数字碳证书,证书定价将与欧盟碳排放交易体系下的碳配额动态定价挂钩。

欧盟碳关税的实施将对全球供应链产生深远影响,刺激钢铁等高碳产业实现跨越式转型或制造转移。以中国钢材行业为例,碳关税生效后钢材企业出口欧盟将面临高额碳关税,平轧钢平均利润率下降40%左右。同时,决定碳关税高低的含碳量由钢铁生产工艺决定,中国主流的电炉长流程工艺比先进的短流程工艺碳排高70%。这一差异将导致拥有更先进低碳钢材制造技术的国家,如美国、土耳其,获得更大的成本优势,中国出口欧洲的每吨钢材相较上述国家或将多缴50%碳关税。

碳关税政策的出台也将利好欧盟自己的制造业和全球的绿色创新产业。欧盟是全球主要出口目的地之一,欧盟的碳排披露要求、核查与定价标准将因碳关税而在全球范围内得到推广。为避免碳关税带来的高额成本增加,部分产能可能因全球供应链重塑而回流到欧洲,进而刺激欧盟经济发展。

美国则采用政策补贴方式,政府加码对于绿色产业的支持力度。美国政府在2021年和2022年分别通过了《基建投资和就业法案》以及《通胀削减法案》,两项法案叠加,未来10年美国在绿色可持续领域的政府支持资金将达4790亿美元。如果按照5-15倍乘数效应放大,全社会在绿色发展领域的投资最高可达7万亿美元。

此笔投资未来将主要流向四大领域。

通过巨额资金扶持,美国政府预期实现跨越式能源结构转型,引领全球绿色技术创新,并带动制造业回流,进一步巩固其在全球范围内的影响力。

在能源端,政府主要向具备一定成熟度的新能源技术提供大额税收优惠政策,最高可达初始成本的60%。这一举措将大幅提升清洁能源的经济性,能源成本下降20%-60%不等,其中以陆上风电和太阳能降幅最大,获得政策补贴后,平准化能源成本分别下降63%和50%。随着新能源成本下降,装机容量和利用普及率也会进一步提升,预计2030年美国新能源发电装机容量将由2020年的40%提升至2050年的65%-80%,真正实现能源转型。

在应用端,政府针对购买电动车的人群提供补贴,乘用车最高补贴7500美元,商用车最高补贴4万美元。高额补贴将进一步提升电动车吸引力,加速燃油车、电动车等价进程,比原定目标提前五年左右实现两者等价。

在生产端,与电动车补贴挂钩,作为电动车补贴的前提条件,一定比例的核心电池零部件、原材料必须来自本土厂商或者已与美国签订自贸协定的国家。具体而言,40%电池原材料需要来自美国或与美国有自贸协定的国家,50%的电池零部件需采购自美国、墨西哥或加拿大,比例必须每年提升1%。这将带动核心产业链回流美国。

在技术端,重点支持前沿绿色技术发展,以氢能、CCUS、DAC三大技术为核心,给予前所未有的高额补贴。其中,生产氢气可根据减排量获得高额补贴,建造区域性制氢厂可获得额外80亿美元扶持资金。在CCUS和DAC方向,对比现行政策,新法案补贴力度分别提高了1.7倍和3.6倍,力度空前。

在高额补贴的加持下,绿色技术的经济性大幅提升。以蓝、绿氢为例,将从每年不足1000吨产量,大幅跃升至每年百万吨级产量。而CCUS的规模也将翻10倍,从2000万吨每年到2亿吨每年。


中国有望成为全球低碳经济的引领者

经济产业结构、能源结构、能源使用效率、能源需求强度这四个因素共同作用,造就了中国的碳排放体量。作为全球第一大碳排放国,中国主动达峰面临着多重压力。

第一,中国仍处于快速发展阶段,需要在推进发展的同时快速减排,难度史无前例。第二,大部分国家自然达峰时人均GDP(国内生产总值)约2万美元,中国2020年人均GDP仅略高于1万美元。第三,中国从碳达峰到碳中和过渡的时间短,发达国家的过渡时间普遍为40年-70年,而中国力争用30年左右的时间完成,并将达成全球最高的温室气体排放降幅,时间和力度压力前所未有。

但纵观历史,每一次能源结构的大幅调整都会引起新科技爆发、产业重塑乃至世界格局重塑。积极把握碳中和机遇,中国就能实现新旧动能转换,获得以低碳经济为代表的可持续增长动力。

首先,进一步巩固国家可持续发展能力。践行“双碳”目标,将避免对自然系统造成可预见的破坏,同步提升人民生活质量,最终带来75%-85%的减排量。

其次,对经济的直接促进作用。碳中和的相关举措将带动“绿色经济”蓬勃发展。根据BCG测算,在升幅2℃路径下,到2050年将带动1%-2%的GDP年增长,同时将拉动绿色经济相关就业。

最后,推动绿色技术突破创新。作为世界最大的油气进口国,中国将进一步发展绿色技术,减少80%对化石燃料的依赖,实现能源转型的同时,国家能源安全也更有保障。


2023年5月,江苏宿迁一家光伏企业的生产车间。图/视觉中国

事实上,在低碳经济领域,中国已是全球最大的投资者。

过去十几年,中国在各个维度均采取了切实有效的减排行动。能源方面,中国已成为世界光伏行业的领导者,占全球光伏装机量的45%,并持续引领光伏制造行业创新突破。工业方面,“十三五”以来中国致力于供给侧改革,清退大量低效产能。交通方面,政府通过双积分政策引导新能源汽车普及。建筑方面,中国出台了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和标志认证。农业和土地利用方面,中国是近十年来全球森林面积净增加最大的国家。

2021年,中国已成为全球低碳能源技术第一投资大国,占全球总投资的35%,这一数据在2022年上半年更是攀升至43%,总投资规模超千亿美元。预计中国到2030年将持续保持全球低碳能源投资领域的“领头羊”地位,投资占比26%,年均规模超1.5万亿美元。

中国将在2050年前累计投入至少250万亿元,力争实现1.5℃控温目标,这笔投资将占全国GDP的3%。其中投入最大的为能源、交通、建筑等高碳排领域。能源领域投资将聚焦供需两侧,重点推动供应端可再生能源发展,提升电力系统灵活性,推动碳捕捉和封存技术的研发及应用。需求端则将进一步推广应用电气化。交通领域则重点提高新能源汽车渗透率,发展可再生燃料,并推动公共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建筑领域将重点打造绿色基建,并推动建筑绿色升级改造项目。工业领域将发力绿色产品设计、绿色材料开发、绿色生产工艺等细分赛道。

中国还有可能成为全球绿色科技的引领者和标准制定者。

“双碳”巨量投资带来的巨大国内市场将加速孵化绿色低碳相关的新技术、新场景和新模式。绿色经济将带动诸多绿色可持续领域的细分产业发展机会。主要聚焦在能源、工业、交通、建筑、生活方式等领域的减排,以及CCUS和DAC等前沿排放吸收技术。市场将涌现一批绿色低碳重点投资领域,包括能源领域的氢能、储能、智慧能源管理、CCUS,建筑领域的建筑光伏一体化,交通领域的智慧车路协同,以及新兴的绿色消费科技。

过去多年,中国的科技和绿色领军企业已得到了资本市场的极大支持,其中科技巨头以及初代和二代的绿色领军企业的股东均获得丰厚回报。国家的重视,将使绿色科技领域保持活力,并涌现大量新机遇。预计中国市场里的现有技术将快速规模化,储能、综合能源服务、充电桩等相关赛道将快速发展。而氢能、合成生物学、负碳等新兴技术也将实现突破性发展,带来颠覆性的影响。

(作者为波士顿咨询公司(BCG)董事总经理、全球资深合伙人、BCG气候和可持续发展专项全球领导委员会委员兼中国区联席负责人;编辑:马克)

进入合集,查阅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