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虹吸武汉了!

更新时间:2023-10-08 18:19:42作者:无忧百科

苏州,虹吸武汉了!

作者:余飞

来而不往非礼也。武汉盯上了苏州的产业升级经验,苏州则盯上了武汉的大学生。

今年年中,武汉领导班子曾组队奔赴长三角,在上海、苏州、杭州狂拉了一波投资,并学习了长三角的在工业发展中的经验。

而近日,苏州承包了八节高铁车厢,去武汉拉了一火车大学生来苏州两日游,试图通过自身的城市魅力和产业实力,吸引更多的武汉大学生来苏州就业。

时代周报披露:

9月23日,G1738次高铁从武汉驶出,其中8节车厢被包下,定向邀请了600多名武汉高校学生乘坐。这些学生中,硕博比例占八成以上。这是苏州首次推出的“高校引才专列”。毕业生在苏州进行为期2天的现场招聘和城市体验之旅,往返车票和食宿全包。

苏州此举,一方面体现了武汉作为中国科教重镇的人才实力,另一方面也反映出在人口红利终结之下二线城市的集体人才之忧。

武汉,民国到如今,一直都是中国城市中的佼佼者。
在民国时期,武汉的经济实力就一度位居全国前三,强悍的经济与重要的战略地位,让这座城市在现代教育上,也同样先知先觉,于此奠定了武汉的高教重镇地位。

目前,武汉在高校数量、优质学校数量和大学生数量方面,均位居全国前列。

相比之下,苏州虽然被冠以中国最牛地级市头衔,但苦于行政地位偏低,在优质教育资源争夺上,往往力不从心,只能借助他山之石。

在本科院校数量上,武汉有46所本科院校,位居全国第二,仅次于北京。苏州的本科院校数量仅8所,只有武汉的六分之一。



制图:城市财经;数据:教育部

在名校数量上,苏州相比于武汉,更是相形见绌。

武汉拥有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两所985兼211大学,还有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武汉理工大学、华中农业大学、华中师范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5所211大学。

在新时代的“双一流”大学数量上,武汉拥有7所。

相比之下,苏州仅一所苏州大学能够拿得出手,为211兼双一流大学。



在人才数量上,武汉的在校大学生数量位居全国第三,高达133.3万人,仅次于广州、郑州。而且在研究生数量上,也位居全国第三,仅次于北京、上海。



制图:城市财经;数据:各城市统计局

尽管武汉的大学生留存率并不高,在2017年之前,武汉三分之二的大学生都流向了东南沿海,为他人做嫁衣,但庞大的规模,即便留存率不高,留下来的数量也够让其他城市艳羡不已。

特别是苏州这类本身人才储备不够、人才竞争力也不够强悍的城市。

我们都知道,苏州的工业实力没得说,位居全国第三,仅次于深圳、上海。且是全国唯三工业增加值在万亿之上的城市。

同期的武汉,只位居全国第16位。



而且在城市千亿产业数量上,苏州拥有11个,位居第二,仅次于上海。其11个千亿产业总产值高达34547亿元,比深圳还高,位居全国第一。

同期的武汉,千亿产业数量只有5个,5个千亿产业总产值不到万亿。



所谓三人行,必有我师。在工业发展和产业升级路上,苏州不仅是武汉,还是全国绝大多数城市的老师,这是苏州的优势。

而在人才储备实力上,武汉则是全国大多数城市的楷模。

武汉、苏州各有优势,取长补短才是最好的选择,所以今年武汉与苏州开启了双向奔赴。

武汉今年年中专门参观了苏州下辖的中国最牛县级市昆山,学习昆山经验。

对于苏州来说,其实压力更大。

从苏州的人口增量来看,虽然顶着全国最牛地级市、工业实力三强城市的头衔,但苏州的人口竞争力一点也不强悍。

2021年常住人口增量8.8万人,去年只增加了6.32万人。



制图:城市财经;数据:各城市统计局

不可否认,苏州在2008年以后的产业升级上很成功,目前已经是两条腿狂奔,一条腿是传统工业,一条腿是新兴工业。

但苏州想要保持着现在的位置,并想要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必须吸引更多的人才前来助力发展。

苏州此次奔赴武汉,狂揽武汉大学生来苏州就业,其实也是打响了产业升级保卫战。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科技的载体在创新,创新的源头在人才。

就苏州本身来说,其对苏州大学的人才吸引力还是很强悍。根据苏州大学发布的《2022届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显示:

苏州大学本科毕业生67.83%留在了江苏省内就业,7.16%去了上海,其余去了其他省市。硕士、博士毕业生也有60%以上留在江苏省内。



从城市角度来看:

近7成留在江苏省内的毕业生,一半左右留在了苏州。其中本科生有42.4%留在了苏州,硕士毕业生73.46%留在苏州,博士毕业生69.51%留在苏州。



这样的留存率,可以说是相当高。

但是苏州苦于学校规模不够,人才储备不高,高校质量也不够拔尖。

在人口红利终结的背景下,人才争夺战愈战愈烈。好在苏州有产业优势,产业、岗位、收入是吸引人才前来的最大动力,这些苏州都能很好满足。

面对苏州的出击,像武汉、西安、成都、重庆、长沙这些高教实力不错的城市,也面临着如何留住人才的困扰。

人才是升级产业的基础,产业是留住人才的筹码,二者相辅相成,才能渐臻佳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