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排球超级联赛保定第一阶段赛程安排一览
2023-10-30
更新时间:2023-10-23 08:09:07作者:无忧百科
“他去做 OpenAI 的原因或许是更喜欢权力。”
文丨特约作者 周恒星
山姆·阿尔特曼是谁?在 2022 年 11 月 ChatGPT 横空出世之前的硅谷,问题的答案并不清晰。他非程序员出身,是一个并不太成功的创业者(这一点他自己也承认),半路出家经营一家大型孵化器,还曾经考虑参选加州州长。
一位匿名的硅谷 VC 曾经把他形容为美剧《继承之战》里的 Tom Wambsgans ——躲在岳父的羽翼之下表面顺从,却抓住一切机会往上爬,暗中窥探最高权力。
当 ChatGPT 震撼全球,一些人开始把他称作 “我们这个时代的奥本海默”。阿尔特曼今年 38 岁,这正是奥本海默着手组建曼哈顿计划的年纪。他身材瘦削,有一双绿色的眼睛。在一次采访中,阿尔特曼还神秘地说起自己跟奥本海默是同一天生日。
2015 年,也就是 OpenAI 成立的同一年,《纽约时报》的编辑请阿尔特曼在周末专栏上介绍他喜欢的一本书,他推荐了《美国普罗米修斯:J·罗伯特·奥本海默的胜利与悲剧》。
有人把他称作下一个马斯克,两人曾关系紧密但如今已经公开决裂;他声称不持有 OpenAI 营利实体的任何股份,作为 CEO 正把它的估值推向千亿美元;他不知疲倦地游走于各国政府之间,呼吁监管 AI——差不多也就是呼吁政府来监管自己。这不禁让人联想到了 70 年前奥本海默向公众大声疾呼原子能安全的场景。
阿尔特曼的导师、忘年交,Y Combinator (YC)的联合创始人保罗·格雷厄姆 (Paul Graham) 说:“有些人赚到足够的钱之后就停止了,但山姆似乎对钱的兴趣度不是特别大。另一种可能是,他去做 OpenAI 的原因或许是更喜欢权力。”
硅谷只是阿尔特曼通往权力之路的第一站。
2005 年,当时只有 19 岁阿尔特曼从斯坦福大学退学,与他人共同创立了 Loopt,一家社交媒体公司,这个应用程序可以告诉你朋友在哪里。同年这家公司成为进入硅谷最著名的孵化器 YC 的首批创业公司;Loopt 未能起飞,但阿尔特曼卖掉它赚到的钱让他能够进入风险投资领域。之后,他创办了小型风险投资公司 Hydrazine Capital,筹集了约 2100 万美元,这其中还包括了 Paypal 联合创始人彼得·蒂尔的资金。
2014 年,YC 的联合创始人格雷厄姆和利文斯顿 (Jessica Livingston) 出人意料地聘请阿尔特曼作为格雷厄姆的继任者来管理 YC,当时他只有 28 岁。
可以想象格雷厄姆非常欣赏阿尔特曼。他曾在《写给学生们的创业指南》中提到,阿尔特曼是一个很特立独行的人,2006 年他第一次见到二十出头的阿尔特曼, “当时见到他不到三分钟,就在想,啊,19 岁的比尔·盖茨估计也就这样了吧!”
著名的硅谷风投家马克·安德森(Marc Andreessen)说过,在阿尔特曼的领导下,“YC 的野心等级上升了 10 倍”。格雷厄姆认为,阿尔特曼一直在尝试通过癌症治疗、核聚变、超音速客机以及人工智能等多个领域技术进展,全面改变我们的生活方式。
“我认为他的目标是创造整个未来。” 格雷厄姆说。
除了 YC 掌门人的身份,媒体是阿尔特曼的另一大利器。一方面,他喜欢写作,跟导师格雷厄姆(也是著名的创业圣经《黑客与画家》的作者)一样,他频繁更新的个人博客受到硅谷创业者的追捧,让他成为硅谷最有影响力的意见领袖之一。
另一方面,阿尔特曼也喜欢通过与媒体记者打交道、“交朋友”,来扩大自己的影响力。
科技媒体 The Information 创始人杰西卡·兰西(Jessica Lessin)不久前在专栏里回忆,2008 年自己还是初出茅庐的《华尔街日报》记者时与其打交道的经历。当时她试图写一篇关于阿尔特曼创立的 Loopt 公司带来隐私风险的负面报道。22 岁的阿尔特曼得知后没有愤怒,反而主动表示要提供帮助,并发送了一份非常长的文件,概述了 Loopt 已经确定的所有风险和其应对措施。
兰西评论说:“任何创业者得知《华尔街日报》将在一篇有关移动隐私危险的报道中专题报道他的公司时,都会惊慌失措并逃之夭夭。阿尔特曼却反其道而行之。他试图控制叙述,并让自己的名字登上了头版。”
2014 年,我从北京搬到硅谷成为一名科技记者。过去五十年,硅谷是科技革命的发源地,这里干旱的气候和红褐色的丘陵,令人想起电影《奥本海默》中的洛斯阿拉莫斯山谷。
当时,我正筹备带领一群中国创业者考察硅谷科技行业。很多报名的创业者点名想去 YC 参观,我于是求助于兰西,请她帮忙牵线。阿尔特曼说他有兴趣跟我见面聊一下,见面地点就在斯坦福大学的一间教室。那天他在那里教授创业课。
我到达教室时,课程还没有结束,只看见一个瘦削的年轻人站在讲台上。他有一张硅谷创业者的典型面孔:年轻、苍白,极客,语速飞快,充满激情讲述着如何用创业改变世界。
下课后人群散去,我走向他作自我介绍。他有一些腼腆,就像一个普通大学生。我们就在那间偌大的教室里聊了一会。具体聊的内容我已经不记得了,只记得最后他说 “我应该多去中国看看。”
一个月后,我带着一群中国创业者拜访了 YC 总部,阿尔特曼很热情地与中国创业者们打招呼,气氛和谐融洽。当阿尔特曼在欢迎致辞的时候,不远处有一个他的同龄人在静静地看着,他的名字叫张一鸣,当时开发了一款叫做今日头条的新闻应用。
张一鸣回国后专门写了一篇游记文章,提到 YC 虽然不提供场地,但是它会给创业团队找来业内知名的创业者作为导师传授经验,YC 对孵化企业唯一的要求就是把产品做好,迅速扩大用户规模,至于其他事情尽量不要操心,这是国内的孵化机构非常值得学习的一点。
“总结起来一句话,这是中国科技公司的 ‘黄金时代’,机会就在那里,与所有跟今日头条一样正在创业路上的同学共勉。” 张一鸣最后写道。在那之后他便开启了中国互联网最波澜壮阔的全球化之旅。
在那次拜访之后,我和阿尔特曼就建立了联系。他身上有一种独特的气质——真诚中带着谦逊。这在浮躁的硅谷,几乎算一种美德了。在这里很多场合下我认识的一些人,他们看起来高深莫测,最后被证明空空如也。
几个月后,阿尔特曼在他的个人博客上写了一篇题目为《中国》的文章。在这篇文章里,他关注的问题让他更像一位政客。文章开头,他提到如果使用购买力平价指标,中国经济在 2014 年已经超越了美国。
“作为一名充满希望的美国公民,最关键的问题是,一个国家是否有可能在人口少四倍的情况下保持与另一个国家一样强大。美国从来都不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但它一直是最大的经济体,美国是如何做到这一点的?一个重要的方法是我们要在创新和开发新技术方面保持卓越。上个世纪,大量重大技术进展(远远超过我们在世界人口中所占的比例)都来自美国。”
下一次重大技术进展是什么?阿尔特曼不久后给出了答案。
2016 年秋天,美国硅谷举行了一场私人放映活动,那是一部关于人工智能意识的科幻电视剧《西部世界》。导演乔纳森·诺兰是克里斯托弗·诺兰的弟弟。这个活动的召集人是时年 31 岁的阿尔特曼。活动在阿尔特曼的朋友、俄罗斯籍犹太风险投资家尤里·米尔纳(Yuri Milner)位于洛斯阿尔托斯山上的豪宅里。
受邀参加活动的嘉宾都收到这样一封邀请函:“山姆·阿尔特曼和尤里·米尔纳邀请您参加《西部世界》首播集上映前的观影会,这是一部探索人工意识和人工智能前景的 HBO 新连续剧。”
参加放映活动的嘉宾都是硅谷赫赫有名的人物,谷歌的联合创始人谢尔盖·布林是其中的一个。更多的是从 YC 中脱颖而出的年轻创始人们。
作为硅谷的意见领袖和社交中心点,阿尔特曼很早就开始公开讨论人工智能对人类未来的潜在威胁,早在 2012 年左右就放弃了人类智能独一无二的观念,那时谷歌的 AlphaGo 还没有诞生。在一次与朋友的徒步旅行中,他突然意识到 “能够复制人类大脑的硬件” 即将来临。
阿尔特曼很快就找到了自己的知音马斯克。AI 强于人类的一天终将到来,两人对此坚信不疑。马斯克和阿尔特曼详细讨论了一个目标——“人工智能对齐”。这一目标旨在让人工智能系统与人类的目标和价值观保持一致。
阿尔特曼曾经引用奥本海默的名言为 AI 技术辩护:“技术之所以发生因为它是可能的。” 他和马斯克计划通过成立一个实验室来达到这个目标。
在帕洛阿尔托的一场小型晚宴上,阿尔特曼和马斯克决定创办一个非营利性的人工智能研究实验室,他们将其命名为 “OpenAI”。这个名字是马斯克想到的,实验室的目标是将努力对抗谷歌在这一领域日渐强大的主导地位,并 “确保人工智能不会伤害人类”。
一些硅谷领袖也很快加入,包括彼得·蒂尔(Peter Thiel)、LinkedIn 联合创始人里德·霍夫曼(Reid Hoffman)、Stripe 前首席技术官格雷格·布罗克曼(Greg Brockman)。
两人有将近 15 岁的年龄差距。在很长一段时间,马斯克某种程度上扮演了阿尔特曼导师的角色。
阿尔特曼曾当面向马斯克求教过如何面对头脑中的疯狂想法。“当所有人都告诉你这是一个疯狂的想法时,你是如何作出决定的?或者,你是从哪里得到了内在的力量,去作这样的决定?” 阿尔特曼问。
马斯克回答:“我并不是没有恐惧感,我的感觉很强烈。但有时,当一件事足够重要,你足够相信它,你就会不顾恐惧,放手去做。”
两人的关系破裂发生在 2018 年,据报道,马斯克在提出执掌 OpenAI 遭到拒绝后离开了该公司。同时也放弃了继续为 OpenAI 提供资金的承诺,这让阿尔特曼陷入了困境。
里德·霍夫曼也证实:“基本上,他(马斯克)在说:‘你们都是一群蠢货’,然后就离开了。”
阿尔特曼后来说:“当时的情况非常艰难。我不得不重新调整自己的生活和时间安排,以确保我们有足够的资金。”
与马斯克喜欢戏剧性的冲突不同,阿尔特曼似乎有意回避冲突。在艾萨克森的描述中,阿尔特曼是一个敏感的人,跟马斯克的冲突让他痛苦。阿尔特曼后来告诉科技记者卡拉·斯维什尔(Kara Swisher):“他是个浑蛋,我俩行事风格真的很不一样,我不想要他那种风格。”
寻求同盟和化解矛盾才是阿尔特曼施加自己影响力的方式。2018 年底,就在公司失去了主要资金来源陷入了困境之时,在爱达荷州太阳谷举行的技术领袖年度聚会上,阿尔特曼在一次 “偶遇” 后,成功说服了微软首席执行官萨提亚·纳德拉(Satya Nadella)以及微软首席技术官凯文·斯科特(Kevin Scott),最终达成了一项合作协议——微软向 OpenAI 投资 10 亿美元,双方还在微软的 Azure 云平台上进行了深度合作。在那之后,阿尔特曼辞去了在 YC 的一切职务,担任 OpenAI 的 CEO,全身心投入了这家创业公司。在这里,他并不参与技术开发和人工智能的研究,他更多扮演的是制定战略目标、议程,将团队聚集在一起的角色。
除此之外,他重新设计了 OpenAI 股权架构,在原来非营利组织的架构上又设立了一个营利实体,引入外部资本,并按照利润的增长设立了四个阶段,在前三个阶段,利润回报将向外部投资者倾斜;而到了最后一个阶段,也就是利润达到 1500 亿美元之后,OpenAI 母公司将无偿收回所有股权。OpenAI 再度回归成为一家非营利机构。
而阿尔特曼作为设计者和掌舵者,不持有营利实体的任何股份。他就像一个精明的政治家,在金钱和权力之间,似乎后者对他更有吸引力。
当 ChatGPT 于去年 11 月推出后,OpenAI 立即成为最热门的新科技初创公司。
马斯克更加愤怒了。2023 年 2 月,他 “召唤” 了阿尔特曼到推特总部同他会面,并要求阿尔特曼带来 OpenAI 的创始文件。马斯克质疑他,要求他证明自己凭什么能够合法地把一个由捐款资助的非营利组织转变成一个营利组织。阿尔特曼试图向马斯克证明这一切都是合法操作,他坚称自己既不是股东也不是套现者。他还向马斯克提供了新公司的股份,但马斯克拒绝了。
谈话破裂,马斯克开始在推特以及多个公开场合攻击 OpenAI 和阿尔特曼。
2 月 17 日,他在推特上写道:“OpenAI 是作为一家开源的非营利公司创建的,以制衡谷歌,但现在它却已经成为一家由微软有效控制的开源、利润最大的公司。”
3 月 15 日,他在推特上又写道:“我仍然很困惑,我捐赠了约 1 亿美元的非营利组织是如何变成 300 亿美元市值的营利组织的。如果这是合法的,为什么不让其他人这样做?”
他之后又发布了 “我相信一切都会好起来的”,却在一个表情包中附上了这样的文字:“我意识到人工智能是人类有史以来最强大的工具,现在掌握在无情的垄断企业手中。”
马斯克还在 7 月份宣布成立了自己的人工智能公司 x.AI,并称其目标是 “了解宇宙的真实本质”。但很明显,这更像是马斯克喜欢戏剧冲突的又一次体现。他甚至透露,他们开发的新产品名字叫做 “TruthGPT”。
对于马斯克所做的这一切,阿尔特曼保持了缄默,并没有反击,甚至还说对于马斯克的行为表示理解。
5 月,OpenAI 和第三方开发者合作,一口气上线了 70 个插件 , 阿尔特曼写了一条一语双关的推文:“夏天来了(The summer is coming)”。
马斯克在推文下面回了一句:“请确保夏天是安全的。”
AI 成为社会甚至政治议题后,政坛正成为阿尔特曼的下一个舞台。
早在 2017 年,就有传言说阿尔特曼有意愿竞选加州的州长。他对此传言不置可否,但表达过希望看到科技圈的人竞选州长。
在政治理念上,阿尔特曼强烈反对特朗普,同时是全民基本收入的支持者。在这种经济模式中,人们将获得基准收入,以确保他们能够在没有充分就业的情况下养活自己。越来越多的人相信人工智能将取代更多工作,但华盛顿的政客们却对此嗤之以鼻。
5 月,如同《奥本海默》电影里的相似情节,阿尔特曼也坐上了参议院听证会的证人席。他在听证会上说,“如果这项技术出了问题,那就可能会大错特错。”
这场听证会颇为顺利,阿尔特曼成功唤起了美国政界对于人工智能的重视。与 Facebook(现 meta) CEO 马克·扎克伯格(Mark Zuckerberg)、TikTok CEO 周受资在听证会上遭遇的剑拔弩张相比,听证会的氛围堪称一团和气。
“他天生就有说服人的能力。” 格雷厄姆曾评价。
阿尔特曼用他擅长的口才和沟通能力,相当谦逊、真诚地回答了议员的每个问题。媒体注意到,会后阿尔特曼甚至像个大学生一样,跑到主席台前,向听证会小组主席 “虚心请教” 了一番。而参议员们似乎接受了他的警告,相信人工智能会 “对世界造成重大伤害”,并呼吁对这项新兴技术设置一些监管。
有趣的是,有参议员把阿尔特曼当做了自己人,参议员 John Neely Kennedy 甚至询问阿尔特曼本人是否有资格参与组建监管 AI 的联邦机构。
对此,阿尔特曼礼貌拒绝了,“我喜欢我现在的工作。”
听证会落幕后,阿尔特曼启动了他的全球之旅,他的目标是与各国政府和公众分享人工智能的优势以及适度监管的重要性,并提议应该成立一个类似于联合国下属的原子能机构的组织来共同监管 AI。
他首先来到欧洲,会见欧洲各国领导人,长长的名单里有英国首相、法国总统、西班牙首相和波兰总理。在他造访欧洲期间,欧盟议会投票推进名为《人工智能法案》(AI Act) 的立法草案,这套法案被认为是西方首套全面的人工智能法规。草案包括对面部识别的限制,并要求一些人工智能模型披露用于训练模型的版权材料。同样,在阿尔特曼访问澳大利亚时,当地政府正在就监管人工智能进行为期八周的磋商。
除了西装革履会见各国政府首脑之外,他还参加了大量的公众活动,仿佛是一位参加竞选的候选人。
当他来到英国伦敦大学学院演讲时,人们从礼堂门口排队至街头,绵延穿过一个城市街区。在阳光下等待入场的人们交换着彼此对 AI 的看法。在礼堂内,阿尔特曼受到了如摇滚明星般的热烈欢迎。
“我对这项技术感到非常兴奋,它可以恢复过去几十年失去的生产率,并且不仅仅是迎头赶上。” 他重申了他的基本观点,即世界上的两大 “限制因素”,智力成本和能源成本。他表示,如果这两种产品的成本大幅降低,那么对穷人的帮助应该比对富人更大。“人工智能技术将提升整个世界。” 他说。
在伦敦,阿尔特曼还是那么说——监管必须恰到好处。他期望看到的监管模式是 “介于传统欧洲方式和传统美国方式之间”。他警告,过度的规定可能会对小公司和开源运动造成伤害。
他说,“如果有人真的攻克了难关,并建立了一个超级智能 —— 无论你如何定义它 —— 那么制定一些全球规则是合适的……我希望我们至少能像对待核材料一样认真对待这个问题,因为大规模的系统可能会产生超级智能。”
礼堂外还有另一种态度。六名年轻的抗议者举着标语,呼吁 OpenAI 停止开发达到人类大脑同等智慧的通用人工智能 (AGI)。一名抗议者拿着扩音器指责阿尔特曼有 “弥赛亚情结”——冒着毁灭人类的风险来追求自我价值。
在墨尔本的演讲活动结束后,身穿灰色亨利衫、深色裤子和一双彩虹运动鞋的阿尔特曼被索要合照、签名的年轻人团团围住。与此同时,大厅里也有抗议者举起标语,其中一个标语上写着:“人工智能很可能导致世界末日。”
墨尔本是阿尔特曼的最后一站,过去的几周里,他惊人地访问了 22 个国家,但没有展现出什么疲惫。
很多人注意到,阿尔特曼的全球之旅没有安排北京、上海或深圳。
阿尔特曼深知中国的重要性。在 OpenAI 成立那年,曾经颇有预见性地在自己的博客里面写道:“……我们要做的事情是找到与中国共存的方法。如果不出意外的话,中国和美国将在一段时间内成为世界超级大国。世界现在如此相互联系,完全独立的政府按照不同的规则行事是行不通的。也许我们可以找到一种方法,既致力于我们真正擅长的事情,又让政府间至少部分合作,而不是走上重复无数次的历史道路——即双方敌意不断加剧直至爆发冲突。”
中国拥有大量的 AI 创业者和开发者,以及完善的基础设施和巨大的用户群体。当了解到新加坡是阿尔特曼环球之旅的其中一站之后,我给他发短信,询问他愿不愿意跟上次一样在新加坡见见来自中国的 AI 创业者。阿尔特曼很快回复,表示 “很感兴趣”,并发邮件让他的助理安排时间。但他的助理很为难,因为阿尔特曼在新加坡只会待半天时间,行程只有一个大学演讲。
几周之后,已经回到硅谷的阿尔特曼以远程视频的方式参加了北京智源的人工智能大会,并发表演讲,呼吁就如何管理人工智能的使用开展合作。
“中国拥有世界上最优秀的人工智能人才,”但他同时强调,“随着日益强大的人工智能系统的出现,全球合作的重要性从未如此之高。”
7 月,OpenAI 宣布和谷歌、微软共同成立 “前沿模型论坛”(Frontier Model Forum),这是一个希望确保前沿人工智能模型的安全和负责任发展的行业机构。阿尔特曼向我透露,他在考虑邀请一些中国公司参加这个组织。
“我们正在和腾讯和字节讨论此事,其它(中国)公司也有可能。”
我们最后一次交流是在几天前,他当时刚刚在台北参加完一个 AI 大会,组织者是富士康的郭台铭。在机场他发短信告诉我,他正要飞往中东——他的 “政治之旅” 还未结束。他提到他有兴趣邀请一些中国开发者参加 11 月份的 OpenAI 开发者日,“请告诉我你有没有中国公司推荐。”
上周,阿尔特曼参加了播客节目《乔·罗根秀》(The Joe Rogan Experience),这档节目以名人在上面吐露心声而闻名。
当主持人问到 AI 时代地缘政治的风险时,阿尔特曼说:“如果(AI) 最后变成地缘政治的竞争,我不认为会有赢家。我对人类携手共进保持乐观……即使出现分歧,至少我们应该有一套全球统一的安全标准和组织,确保所有人遵循同样的规则。我们对于核武器就是这么做的,我相信(对于 AI)同样可以做到。”
不久前,当马斯克不断抱怨 OpenAI 偏离了自己的设想时,在 X.com(原 Twitter) 上有人发起投票——当未来可以决定人类命运的 AGI(通用人工智能)出现时,你希望它的创造者是马斯克还是阿尔特曼 ?
我不是技术专家,很难判断技术路线,但作为人类一员,我选择阿尔特曼。
我采访过马斯克,也与阿尔特曼交谈过,我愿意分享一个细节——马斯克和阿尔特曼都不喜欢盯着对话者的眼睛。但我可以很明确感觉到,两者是不同的。
马斯克童年的经历和他未来的规划让他藐视一切人类规则,物理学和第一性原理才是他判断一切的准绳。跟马斯克对话感受不到情绪的起伏,仿佛面对的是一个机器人,他看你的眼神和他看一个马克杯似乎没有什么大的区别。
而阿尔特曼是一个敏感的人,看起来社恐,但却洞察人性。他尊重秩序,会照顾对话者的感受,有同理心,当话题让对话者感到不适时,阿尔特曼会很快察觉并下意识移开目光,不让对话者尴尬。
可以想象,马斯克在通往 AGI 的道路上大概会跟他在特斯拉和 SpaceX 一样杀伐果决,坚信只有他自己能真正安全开创人工智能时代,同时不惜代价——他在过去几年不顾反对激进推进自动驾驶方案的进程中已有所体现。自动驾驶正是人工智能的最重要领域之一。
阿尔特曼也许更看重自己能否在人类历史上留下一席之地,就跟他的偶像奥本海默一样,成为一个时代的开创者、成为正义的化身而被永远铭记。作为一个在核武器的威慑下已经享受了 3/4 个世纪大体和平的人类一员,对我来说,阿尔特曼似乎是更好的选择。
写到最后,我想到著名传记《权力之路》里,作者评价美国历史上最具争议的总统林登·约翰逊时说的——“他从不树敌,他目光远大。”
跟约翰逊一样,阿尔特曼也是走在权力之路上的那个人,一个美国中西部走出的普通少年,目标明确,想赢怕输。只要服务自己的抱负的,什么都能干;为了生存,什么都可以做。忠诚于自己的朋友,原谅自己的敌人。没有傲气,只有理想。
在政坛从不树敌的约翰逊却在总统任上让美国深陷越南战争的泥潭,加速了国内的反战和个人主义嬉皮士思潮,在抗议声中黯然离场。不久后,一个叫做乔布斯的少年在嬉皮士的乐园摘下了一颗苹果,随后开启了个人电脑的技术革命。
年轻政客阿尔特曼的权力之路会走向何方,我们拭目以待。
作者介绍:周恒星,Pandaily 创始人,《Pandaily》(Pandaily.com) 是一家报道中国科技和商业的英文媒体,读者为海外对中国感兴趣的泛科技商业人群,主要分布于北美、欧洲和东南亚。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参考资料:
Vox 关于阿尔特曼竞选州长的报道
https://www.vox.com/2017/5/14/15638046/willie-brown-column-sam-altman-might-run-governor-california-2018
《纽约客》关于阿尔特曼的人物特写
https://www.newyorker.com/magazine/2016/10/10/sam-altmans-manifest-destiny
《埃隆·马斯克传》,沃尔特·艾萨克森著,孙思远、刘家琦译,中信出版社 2023 年 9 月出版
《纽约杂志》特写《阿尔特曼是我们这个时代的奥本海默》
https://nymag.com/intelligencer/article/sam-altman-artificial-intelligence-openai-profile.html
阿尔特曼作客《乔·罗根秀》
https://open.spotify.com/episode/66edV3LAbUXa26HG1ZQaKB?si=yeQPvW4IQgKdV3zmmV8Suw
阿尔特曼的《纽约时报》周末专栏
https://www.nytimes.com/2015/07/12/opinion/sunday/sam-altman.html
阿尔特曼关于中国的博客文章
https://blog.samaltman.com/china
《纽约时报》关于阿尔特曼人物特写
https://www.nytimes.com/2023/03/31/technology/sam-altman-open-ai-chatgpt.html
阿尔特曼在智源大会的视频演讲
https://hub.baai.ac.cn/view/27412
兰西专栏回忆阿尔特曼
https://www.theinformation.com/articles/this-is-how-sam-altman-works-the-press-and-congress-i-know-from-experience?rc=heaveh
《权力之路》,罗伯特·A·卡洛著,何雨珈译,四川文艺出版社, 2018 年 5 月出版
张一鸣关于YC和硅谷之行的游记
http://old_main.geekpark.net/topics/211138之路》,罗伯特·A·卡洛著,何雨珈译,四川文艺出版社, 2018 年 5 月出版
张一鸣关于YC和硅谷之行的游记
http://old_main.geekpark.net/topics/211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