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排球超级联赛保定第一阶段赛程安排一览
2023-10-30
更新时间:2023-10-27 21:00:52作者:无忧百科
作者 | 燕大
千呼万唤,终于来了!
昨夜官宣,8月25日国常会通过的《关于规划建设保障性住房的指导意见》国发【2023】14号文,由国务院于9月1日正式印发,近期已传达到各城市人民政府、各部委直属机构。
这个保障房《意见》在8月26号就有报道过,但足足等了两个月直到昨天才真正发布。
看文件名就知道,这是真正意义上把保障房建设和供给作为明确目标!
事实也确实如此,《意见》明确两大目标:
一是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和供给, “让工薪收入群体逐步实现居者有其屋,消除买不起商品住房的焦虑,放开手脚为美好生活奋斗” ;
二是推动建立房地产业转型发展新模式,让商品住房回归商品属性,满足改善性住房需求,促进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推动房地产业转型和高质量发展。
针对当前保障性住房存在的问题,从土地、资金、建设主体、公建配套的标准等方面,解决“一揽子”相关问题。
经常关注政策发布和宏观经济的人都应该知道,这一步举措有多么重要。
不但重要,而且也实在是太难得了!
要知道之前就有太多呼吁,就拿北上广深四大城市来说,动辄两三千万人口,但几乎每个城市都有上千万“ 未解决住”的问题的群体。
我在一个多月前写过一篇文叫 ,当时出台的一系列楼市政策,包括推动超大城市城中村改造、广州打响放松限购第一枪、首套二套降利率降首付,等等,但无不是仍然停留在刺激楼市层面。
而刺激性措施激发的是存量博弈,并不产生增量!道理很简单,买不起的再怎么刺激他也买不起。
疫情过去,众人欢欣鼓舞本以为所有一切都会瞬间变好,但现实狠狠给了一巴掌,就业和收入变的越来越不稳定,开支却越来越大,兜里的钱完全不禁花。
北上广深这些城市有动辄占一半、超千万的庞大外来人口,但你给再多的刺激消费政策,动辄五六万七八万块一平米的房子也是绝大部分打工人买不起的。
别说买了,就算租,租金也不是大多数普通打工人能够承受的。
所以,换句话说,之前就存在的很大一部分住的问题并没有得到实质有效的解决。
而多年来,从国家层面少有出台过专门推动保障房体系建设的顶层设计。
2021年开始,为落实《政府工作报告》关于大力发展保障性租赁住房的要求,2021年5月住建部发布关于“集中式租赁住房”建设适用标准的通知。
2021年7月,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快发展保障性租赁住房的意见》,确定以公租房、保障性租赁住房和共有产权住房为主体的住房保障体系。这是首次从顶层上进行设计。
其中共有产权房做的比较出名的是杭州,2021年年底杭州市就出台相应的管理办法并付诸实践。
从那开始,顶层上是设计了,但现实中具体如何,最底层打工人冷暖自知,能够解决住的仍只是很少一部分。
而且有些地方不但未解决问题反而加倍折腾打工人,就像某地的统租房政策,国有出资、民企干活,成立新公司,对划入的城中村进行统一收房,改造之后再出租出去。
但原租户突然发现,这些改造完的房子不是简单的给自己改善租住环境的,统到最后亮眼的是房租上涨,要搬离再去周边找房子,结果发现房源也都在涨价。
单身社畜咬咬牙也就算了,一人吃饱全家不饿,可那些拖家带口的被折腾的心急如焚。
房东们遥相庆祝 、 奔走相告,打工人则不得不得咬牙承受更高的租金,住的问题没解决,倒是把收入低的筛滚蛋了。
前面8、9月份一系列楼市刺激政策、经济兜底政策,更多的是刺激已有住房、不缺住房的人来托底楼市、不缺钱的人去消费。
这是典型的存量经济,较难达到增长效果,毕竟手上不缺房的人此时最想的怕是赶紧逢高卖出,而不是当接盘侠。这一点跟股市一样,如果没有真金白银增量资金流入,而是不断净流出,那股市必然会萎缩下行。
所以,我当时就推断,真正托底楼市、拉动经济的政策,应该把重点放在一线及其他核心城市的保障房上面!
因为,首先未解决住房的主要是常住在大城市打工的中青年,尤其像北上广深这种动辄就有千万外来常住人口的核心城市。
其次,现在商品房明显难以在短期内再恢复财富和就业聚集效应,足以说明到了调整侧重点的时候!
等了两个多月的规划建设保障性住房的指导意见,现在终于已经发布,保障房建设提到空前地位,意味着大规模保障房建设和供给真正提上日程。
可以说这实在是一步绝妙好棋, 既能解决住的问题改善民生, 又能扩大有效投资, 并推动迟滞不前的建筑产业链再度活跃。
光是四大一线城市就有数千万外来常住人口,解决住的问题,必然能爆发显著的经济增长。
关键是,这种增长将是由内到外且可持续的主动意识。
不需要刺激,更不需要盯着存款打主意,存款自然就会进入消费生产循环。
-End -
希望和你一起共鸣!
weixin-queen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