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港股回购规模已超800亿港元,大部分上市公司“亏多赚少”

更新时间:2023-10-08 00:11:16作者:无忧百科

今年港股回购规模已超800亿港元,大部分上市公司“亏多赚少”


结束了持续多日的下跌走势,港股在昨天(10月6日)迎来上扬。

截至6日收盘,香港恒生指数涨1.58%,恒生国企涨1.47%,恒生科技指数涨1.55%。其中,医疗保健设备与服务、运输、制药、生物科技、软件与服务、保险、房地产等行业或概念板块均呈现不同程度的涨势。

今年以来,港股市场持续走低,恒生指数更是在10月4日创下年度新低(报17094),较年初高点跌超20%、累计跌幅超13%;恒生科技指数也于当日刷新了近四个月的最低值(报3732.33),较年初高点跌超20%、累计跌幅超9%。

或许正是基于如此背景,进入2023年,港股上市公司纷纷大力回购股票。Wind统计数据显示,今年以来,已有156家港股公司出手回购,截至9月28日,港股回购金额已经达到809亿港元,约为2022年的79%。

据了解,这已经是港股连续三年加码回购。2021年至今,港股回购金额逐年增加,2021年至2022年的回购金额分别为381亿港元、1024亿港元。

具体到港股上市公司,今年以来,包括腾讯控股(00700.HK)、友邦保险(01299.HK)、东风集团股份(00489.HK)、协合新能源(00182.HK)、复星国际(00656.HK)、贝壳-W(02423.HK)等都曾频繁出手回购公司股份,以求提升估值。

钛媒体APP注意到,仅10月6日,就有约32家港股上市公司进行回购,其中亦可见腾讯控股、友邦保险、东风集团股份、协合新能源、复星国际等的身影,合计回购金额约5.63亿港元。

10月6日部分港股上市公司回购信息,图源格隆汇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以来,腾讯控股和友邦保险分别凭借合计约321.6亿港元、208.24亿港元的回购金额,位列港股上市公司回购榜的第一和第二。其中,腾讯控股共进行88次回购,回购金额合计约321.6亿港元,占总股本的0.877%;友邦保险已进行140次回购,回购金额约208.24亿港元,占总股本的1.12%。

另有消息指出,今年来已进行回购股票的156家公司存在“亏多赚少”的情况,仅有41家公司的回购均价低于现价。其中,账面亏损最多的是友邦保险,回购均价约80港元,现价67.5港元,账面亏损近40亿港元;其次是腾讯控股,账面亏损超30亿港元。

对于为何港股上市公司愿意接受“亏钱回购”?有业内人士向钛媒体APP表示,当上市公司股票被低估时,上市公司便会进行股票回购以支撑股价,一方面为提升公司估值,另一方面可以改善公司财务状态并提高股东回报。

据悉,上市公司回购股票的动机与所处行业、公司经营状况、企业资本架构、财务成本、现金水平等因素有关。若上市公司增加回购,意味着公司的低估值和相对价值得到平衡,同时也具有补偿和减轻股票抛售压力的因素。

不过也有分析师表示,当前港股市场处于悲观低迷的情绪中,即使上市公司估值便宜,仍有不少投资者会有所保留,担心会掉入“估值陷阱”,得不偿失。“如果港股流动性没有得到根本性好转,再便宜的估值也不适合布局。”该分析师指出。

此外,钛媒体APP注意到,虽然港股上市公司频繁回购公司股票,但以腾讯控股和友邦保险为例,两家公司在经历了短暂的股价低迷后,均已扭转跌势。

截至10月7日港股收盘,腾讯控股股价报收305.2港元,涨1.8%,成交额为33.78亿港元,当前公司总市值约2.91万亿港元;友邦保险股价报收67.5港元,涨2.35%,成交额为27.2亿港元,当前公司总市值约7774.42亿港元。


针对港股上市公司持续回购后的股票走势情况,华泰证券曾进行过一次具有“试验性”的统计,分别以1周/1个月/3个月的时间,对进行过股票回购的港股上市公司的涨跌幅与相对恒生指数超额收益,计算出这些公司的上涨概率与胜率,得出的结论是:回购对短期股价有明显提振,但中长期表现较为分化,主要包括以下两种情况。

一种是回购后一周平均上涨0.65%、中位数持平,胜率达53.1%,上涨概率略低于50%,或表明回购行为多发生于市场底部左侧;另一种是回购后1个月、3个月平均上涨0.84%、1.94%,但中位数分别为持平、下跌0.5%,且上涨概率、胜率均低于50%,说明中期表现分化,平均涨幅主要由小部分表现好的个股贡献。

换言之,回购数据对长线择股有较大的参考意义,但若是短期持有,则需要考虑更多其他的因素。(本文首发于钛媒体 APP,作者|陈伟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