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学生看《令人心动的offer第五季》

更新时间:2023-10-25 10:34:27作者:无忧百科

法学生看《令人心动的offer第五季》

原创文章,已得到独家授权,转载请添加公共微信“qmfmggwx2”进行接洽,取得许可后方可转载。对未经许可转载导致的侵权,本编辑部保留追究的权利。

作者简介:卡拉,大三法学生

令人心动的offer第五季再次回归律政界,作为被第一季深深吸引至法学专业的法学生,我对第五季的期待更上一层,播出后更是想边看边做笔记。

这波综艺播出以来,实则也广受诟病,专业人士吐槽它没有还原律师的真实状态,所以这部综艺主要受众还是学生。

看第一季时,我还只是名高中生,第五季播出时我已经成为了一名法学生。

不同之处在于,以前“门外汉”的我只知道观察律师的工作状态和生活状态,而接触了几年的法学学习,我会更关注于实习生们的表现所反映出来的职场需求,从而对照自身反思不足之处,也会同步思考每一期的课题。

节目为了满足主体的多样化,分别选择了8位层次不同、性格不同的实习生,每个法学生都能从他们的身上找到自己的影子。

朱绰盈


这位“港姐”期待薪资6万、拒绝加班的反内卷举动在第一期就引起不小争议,这一方面来源于她的成长环境和教育背景,另一方面更是她的实力所给予的自信。

其实这才是该追求的理想工作状态,不过基于市场资源分配不均的现状,努力也不一定有回报,这种工作状态也只能是“理想”。


在第一期中,“港姐”虽然因为语言上的限制,理解错了“意外”的概念,没能8点准时下班,但她在表达时不卑不亢的神态,以及报告的完整逻辑结构,都给人眼前一亮的感受。

她的分析不同于常规的“5W1H”或是“从诉求到争议点,再到法律适用”之类的逻辑模板,而是基于案件事实,从合同本身出发,一步步向下深挖,最终得出结论。这样强大的逻辑能力,并非一朝一夕练就。

良好的逻辑能力正如一根将珍珠串成项链的线,提升逻辑能力,将树状的思维变成线性的语言,需要从输入和输出两个方面入手。

首先要大量的输入,才能言之有物。

其次,法学生们可以在阅读判决书中习得法官们的逻辑结构,再通过平时的语言表达和写作进行刻意输出类似的逻辑结构,从而强化自己的结构性思维。

平时利用碎片时间观看辩论赛和纪录片,快速提取其中心论点与论述框架,再用自己的语言复述也是一个不错的方法。

梁崴


梁崴苏大本科生的身份并不显眼,表现也并不亮眼,是许许多多法学生的真实缩影。

苏大法学的综合实力的确很强,但“非五院四系或顶尖名校”“本科生”“无亮眼实习或竞赛经历”这几个标签的同时叠加,使他极有可能在简历一关就被红圈所刷掉。

当然,这里并不排除节目为了保证实习生类型多元化而录取他的可能,也有可能确实实力超群通过面试斩获offer。

第一个来报道、主动社交加微信、在简历和报告上制造小设计……

通过节目表现出来的一些细节能看出,他深知自己在求职上不占优势,希望通过低薪资和多尝试,为自己换取一个成长的机会,去探寻更多的可能性。

但不管是“朱绰盈”们大方自信的实力追求,还是“梁崴”们希望通过内卷和低报酬来换取自己成长的机会,都没有绝对的对错,不过是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在简历和报告上巧妙的构思,确实会让我们给别人留下更深刻的印象,但从长远来看更重要的还是自身的能力。

张雅琪


细节决定成败,严谨对于律师行业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张雅琪的第一份报告就将当事人的名字弄错,触犯行业大忌。其在法律报告的撰写中也存在很多表述口语化现象,在向合伙人汇报时更给人一种表达紧张、语言不通顺的感觉。

表达能力逃不过言之有物、言之有理和言之有神,言之有物需要大量的知识储备,言之有理需要表达与逻辑并行,表达有精气神、不露怯,才能良好的输出。要同时做到这三点并非易事,但也并非不可成之事。

复述新闻或其他内容可以训练我们的语言本能,平时上课抓住发言的机会可以锻炼我们当众讲话与应变能力,刻意的对镜练习也可以纠正自己的小动作和眼神,让表达更加自然。

许文婷


许文婷在之后的一期中因压力落泪,调整好情绪后又迅速回归工作状态,这不禁让我思考律师行业对于抗压能力的需要。压力可能来源于案源与案件本身,也可能来源于法官、当事人或者对方律师。

要处理好其中的关系,需要付出很多努力,也需要掌握许多技巧。高强度的行业里,熬不住者即出局。律师需要相当强的承受能力,不被压力影响,也不被客户情绪影响,才能帮助客户找到最佳解决方案。

解压方式没有更好,只有更适合。大部分的焦虑都源于不可控性,只有不断提升自身实力和阅历,才能降低事件的不可控性,不让情绪成为包袱。

汪雨橦


同样是经验不足的实习生,同样是日期写错等细节错误,但汪雨橦还出现了改变案件基础事实等错误。

事实是案件法律分析的基础,绝不能改变基础事实,也不能在原有事实上进行自己的演绎,无中生有或者先入为主的自行补充案件细节。

客观事实是法律事实的基础,但客观事实却难以转化成法律事实。从当事人主观陈述的生活事实,到案件事实,需要反复的归纳和重新整理,从案件事实上升为法律事实则需要进一步对人的行为进行规范上的解说。

培养从纷繁复杂的事实中提炼“法律事实”的能力,需要法学生们在平时的学习中,将法律规范与案例事实来回映射,打通二者之间的联系。

王泽鉴教授曾言“法律人,必须不断地来回穿梭于法律规范与案例事实之间,由案例事实,探寻法律规范,由法律规范认定事实,进行涵摄工作。”

只有如此,才能真正做到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

黄凯


拥有清华法硕的学历和五战考研的毅力,却在第一期时写不出一份完整的法律报告。

当然,黄凯在后续的表现也逐渐展现出综合实力。连续五次考研,他的心理承受能力可想而知。这让我联想到了近日微博上一个热搜话题“她被困在考研考编里的5年”。

原文章主人公在21到26岁的五年里,将自己关在老家10平米的小卧室里备战考研考编,一遍又一遍,很遗憾她没有如黄凯般上岸,最终还是投入到找工作的大潮。

五年考研,冷暖自知。“考上高中就好了,考上大学就好了,考上研就好了,找上工作就好了……”,太多的人被学历诅咒困在一个接一个的上岸里。

从前的我更倾向于把考研理解成“被大环境推着走的无奈”,这种无奈不似随大流,并非跟着人群走。而更像是被人群拥挤着向前,人数已经多到摩肩擦踵的程度,连转身重新选择的可能性都没有。

主动跟随谈不上,更多的是一种被迫向前。现在的我虽然如此认为,但却多了一些主动性,就像大学教授的也不仅仅是书本上的知识一样,我相信读研所带来的也绝不仅仅是一块职场敲门砖。

一方面,提升学历能够降低职业转换的难度,在没有明确的就业目标之前,学历也是在为我们创造出更多的可能性和可选择性。

另一方面,提升学历可以使法律人对法律有更深的理解和把握,法律随着社会的变化而不断变动,法律人的知识体系需要不断更新。

只有准确把握其变化逻辑及法律核心,才能深刻理解和把握法律的更新,而学历提升更为直接的作用则是逻辑能力与法律思维的再深造。

优质笔记&专业咨询

请点击青苗法鸣小程序

青法在线向全体青年学人进行长期征稿

秉承“有问题,就搜青法在线”理念。从专业学习、考试升学经验,到比赛训练、项目申报,再到求职经验、职场心得,全方位带动青年学人发挥“传帮带”作用。诚请大家惠赐优稿!

1.长期征稿:包括但不限于各类经验贴(如考研、法考、保研、外语学习、校园竞赛、求职实习等)、学习心得类文章( 如笔记方法、考点总结等)、实务类文章(如办案手记、法律检索技巧等)以及信息整理类原创文章(如考研数据整理与分析、就业趋势判断等等)。

2.优质选题:研究生选导师经验;

课题申报、结项经验;

模拟法庭、创新创业、科研立项等经验;

实习投递经验、工作心得;

毕业生选调、考公、律所/央企求职、面试经验;

就业形势与职场新人思考感悟;

保研夏令营、九推备战经验;考研公共课高分备考经验;考研保研数据及案例分析;出国留学申请、就读心得体会;专业学习、校园生活、期末考试逸闻趣事;本科生、研究生专业学习方法。

赐稿邮箱:qmfmbjb@163.com。稿酬等详情信息请见:

本文责编 ✎liusu

本期编辑 ✎十月-鲲

法学学术、热点争鸣、交叉学科,请认准“青苗法鸣”微信公众号

长期收稿邮箱:qmfmbjb@163.com

社群交流请添加公共微信:

公共微信2:qmfmggwx2

付费咨询与讲座请添加小助手微信:qfxzsggw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