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排球超级联赛保定第一阶段赛程安排一览
2023-10-30
更新时间:2023-10-23 12:16:05作者:无忧百科
记者 王珍
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理事长、上海市经济学会副会长连平日前表示,城镇化发展仍是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之一,建议每年发行3000亿-4000亿元特别国债,专门用于支持城镇化建设。
10月20日,连平在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主办的2023年香港峰会上表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的高速成长与城镇化建设息息相关。自1978年以来,我国城镇化率(城镇常住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平均每年增加1.1个百分点,从18%增长到65%以上,非农就业人口占劳动人口比例从30%左右增长到75%以上。
他表示,尽管如此,目前我国城镇化水平仍低于发达国家75%上下的平均水平,未来至少有10个百分点的增长空间。结合城镇化带来的居民消费和投资增量,参考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以购买力平价对2030年中国GDP的测算,预计平均每年农民转市民将拉动GDP增速约1个百分点。
从消费来看,连平指出,农村居民转市民将大幅提升其消费层级,最显著的就是住房支出占比上升。自2013年以来,农村居民住房支出占比常年稳定在20%左右,但城镇居民住房支出占比从2013年以前的10%左右大幅提升到20%以上,2022年达到25.2%。未来无论是购房还是租房,农民在转为市民的过程中会大幅度抬升住房支出金额和占比。
他表示,假设到2030年全国人口保持在14亿人左右,每年城镇化增长率为0.8个百分点,则平均每年农民转常住人口规模大约是1200万人,合计每年新增消费支出规模约5500亿元。按照支出法计算,平均每年拉动最终消费支出约0.82个百分点。如果针对“三农”问题的改革方案顺利推进,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潜力逐步释放,其对消费支出与GDP增速的推动力可能会逐年提高。
从投资来看,根据连平的测算,过去十年(2013-2022),平均每户农村转移城市人口大约可以带动相关投资12万-15万元。预计到2030年,每年可新增投资约4500亿元。另外,随着流动人口转市民户籍进程加快,户籍率的提升将使得配套的地方政府公共服务支出被动增加,预计至2030年,平均每年额外财政支出将达到3500亿元。
连平表示,综合测算,农民转市民进程每年将带动消费和投资金额合计达1.35万亿元左右,拉动GDP增速约1个百分点,这对步入中高速发展的中国经济而言贡献十分显著。
为有效促进城镇化发展,连平认为,需要采取两项措施。一是运用新增财政资源落实社会保障,加大城市对农民的吸引力。他建议每年发行3000亿-4000亿元特别国债,专门用于支持城镇化建设,并与各地户籍率变化直接挂钩,以鼓励地方政府持续推进城镇化建设。
另一方面,需要通过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增加农民的财产性收入,提升农民落户城市的意愿和能力,以城市和农村相向发力的方式来加快城镇化步伐。“农民在获得土地成交所形成的财产性收入后,进城买房租房、落户置业和消费投资的能力必然会得到大幅提升,有助于农民在城市顺利落户。”他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