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牛败走演唱会

更新时间:2023-10-19 00:13:20作者:无忧百科

黄牛败走演唱会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眸娱(ID:mouyuchanye),作者:眸娱,原文标题:《黄牛败走演唱会:实名也没用,没用也实名》,题图来源:视觉中国

如果一定要问中国的演唱会到底“实名制”了没有?

我很想回答你,如实。好像都实名了,但又好像和没实名一个样。

但这样的情况在2023年后可能会逐渐发生改变。10月12日,周杰伦2023“嘉年华”世界巡回演唱会上海站开麦,然而有一件事赶在周杰伦开嗓前先冲上了热搜,那就是场馆外观众们集体收到了黄牛退票的通知。

微博热搜的话题词条是“黄牛确认已无法售卖周杰伦上海演唱会门票:只能捡漏,要求强实名”。


演唱会倡导实名制数年,为何这一次有了新变化?

黄牛,激情2023

2023年对于黄牛而言,首先是个肥年。

一线巨星演唱会现场盛况空前,甚至拉动了当地的短途旅游经济,由此衍生的一些现象频频登上热搜。次一档的歌手在今年上半年同样能收获售罄大满贯,连带着票务号召能力较低的歌手,也以拼盘演出的模式下场捞金。

据文旅部数据统计,2023年1—8月,全国共举办演唱会、音乐节等大型演出活动900余场,观众人次突破1000万。演唱会复苏情况远超其他线下场景,已经成为了一种年度现象,簇拥着更多有资格承办的单位和地方城市加入进来。

新参与者的入场,造就了一些由于经验缺失而引发的问题。例如,举办TFBOY十年之约的西安以及承接迷笛音乐节的南阳。但最大的问题,始终还是在票务销售上。没有经验的主办单位把更多的票务压力转移在了与黄牛公司的合作上,黄牛借机炒作,甚至出现了咖位越小,票价越高的奇观。

5月31日,有网友在人民网“领导留言板”上反馈:演出市场复苏强劲,但演唱会门票却开售即“秒空”。相反,“黄牛”却在社交网络上大肆加价销售,希望能够规范行业秩序。

这条留言在7月25日得到了反馈,称已在制定相关售票政策,逐步推行“谁购票谁观看”的措施。

情况确实有所改变。在5月份的五月天鸟巢演唱会上,所有门票被要求实名购买,并在入场时规定购票者的身份证件与入场人的身份证件以及脸必须一致,方可进入馆场,也就是“人证脸”合一的强实名的方式。后续在刘若英、梁静茹、蔡依林等多位明星的演唱会上,也都实行了这一模式。

但也有资深乐迷表示,演唱会的票务规则并非一成不变,更像是在配合检查。甚至有黄牛拍胸脯说,让人放心来,最后关头肯定能把人送进去。事实上,大部分演唱会在临近开场的最后时间确实修改了票务规则,允许“转赠”,这就给予了黄牛操纵空间。

一面政策趋严,一面执行“放水”,黄牛在其中忐忑捞金。直到撞上了这一次周杰伦演唱会,不仅门票到最后都不被允许“转赠”,甚至原本答应后台录入的门票也未兑现,才出现了大量黄牛在开唱前“割肉”离场的盛况。


(后续有黄牛以2600一人的价格,强行推人过闸机,被捕4人)

实名为何难奏效?

事实上,国内演出行业的票务系统之所以一直难以透明化,主要原因在于国内长期存在着多重票务系统并存的情况。

销售方面,既有线上大麦、猫眼等票务平台,也有当地地方的票务公司参与。掌握票务资源的既有主办单位,也有剧场单位、演出单位乃至大量并不具有相应资质、却能独立开发票务销售的小型公司。

由此,在收票过程中,各平台到底分到了多少张票,每个平台又售出了多少,根本无法进行有效监管。也就衍生了,官方售票“秒没”,“黄牛”票源却十分充足的市场现象。

为了应对这一乱象,文化和旅游部早于2021年8月19日正式实施《演出票务服务与技术规范》,这也是国内首个演出票务领域的行业标准,其在票务销售上遏制黄牛抢票的核心措施,还是两个字,实名。

然而在实际抢票体验中,虽然购票被要求一票一证,但票务市场依然僧多粥少,黄牛还是掌握着众多票源资源。

事实上,这并非存在技术门槛。早在相关政策尚未出台的2019年,林俊杰的《圣所2.0》世界巡回演唱会就已经开始了“强实名”进场的模式。在当天热搜,林俊杰也喜提“黄牛克星”的称号。


“实名制”拦不住黄牛的原因有二。

其一在于,购票实名,观众进场却不实人。这就导致黄牛依然可以采用机器抢票,乃至原始的多人抢票的方式,利用身上众多的身份信息进行抢票,再高价转卖给真正有需求的观众。

曾多次依靠黄牛抢票的乐迷向向表示,“每一个黄牛身上,基本都把背后一大家子的身份信息捏在了手上,演唱会散场后满场都是观众找黄牛还身份证的身影。”

此前在TFBOY“十年之约”西安演唱会上,甚至有网友晒出了黄牛给她弄到的一张身份信息为1949年奶奶的门票。而在此之前,根据“tfboys十年之约”演唱会官方公告,这场演唱会同样要求实名制入场,验票时将对入场观演人的人脸、证件、座位及纸制门票的观演人信息进行比对,全部信息确认一致后方可入场。

但后续在众多网友的见证下,这位观众也依然凭借这张身份证成功入场。


黄牛手中另一大票源来自于主办方在内部流通过程中流出的“内部票”。

“内部票的来源很复杂。”从业者黄琯透露,“有些主办方会拿出一部分票来进行关系维护,非粉丝用户拿到这类门票大部分都会低价出手给我们,甚至一个单位的打包售出的都有。”

但他也透露,也有主办方以内部流通的幌子,圈住了大量的门票用来和黄牛进行合作。“具体这部分门票会有多少,要看主办方控制了多少比例的票源。”

多年从事演唱会票务一线工作者周粥认为,这一次周杰伦演唱会上,黄牛现象得到全面遏制,主要推动力在于此前九月份发布的新通知。

在9月12日文化和旅游部、公安部联合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大型营业性演出活动规范管理促进演出市场健康有序发展的通知》中,主要强调了“演出举办单位公开销售的门票数量,明令不得低于核准观众数量的85%”的要求。并对复杂且分散的销售渠道进行了整合,再配合门票“实名绑定、实名入场”,不得转赠等限制措施,极大提高了黄牛想要囤票转卖的难度。

周粥表示,实名制度确实是解决黄牛泛滥最有效的方式,但实名的主要问题并不在于“实名”上。此前实名制度的长期无效化,是因为由实名制引发的许多相关问题尚待解决,所以行业还是维持了旧的方式。

“现在其实也没有解决,但起码问题已经暴露出来了。”

强实名后的新问题

问题最早出现在来看演出的观众身上。

在今年上半年实行了“强实名”制度的演唱会上,包含刘若英的上海演唱会,任贤齐的西安演唱会,都出现了歌迷因退票难而维权的事件。

周粥解释道,“强实名”制度下,意味着门票无法在二级市场流通,必要的退票渠道是观众权益的保证。但在当时的情况下,更多的门票是砸在了囤票的黄牛手中,一旦开通退票渠道,这些损失就必须要由主办方来承担。

黄牛和主办方并非天然盟友,而是在互相钳制中存在合作。一个假设是,如果黄牛通过伪装成普通粉丝,在门票开售时就大量购买门票,然后在演唱会开场前要求临时退款。这些“观众”用社交媒体造势,以《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为矛,打造舆论压力强行要求主办方开通退票窗口。

“这个口子一旦打开,退票的就绝对不仅仅只有观众。”周粥非常确信这一点,并认为上半年多场演唱会歌迷要求退款事件之所以会闹那么大,背后可能就有黄牛的推波助澜。

不可否认,“强实名”政策有其积极的一面。一方面确实有效遏制的黄牛泛滥的现象;另一方面也避免了不法分子进入现场,从而保护了观众的人身安全。


但目前在这条制度的实施下,要不是主办方最后临时修改了规则,允许门票“转赠”,让黄牛得逞;要不就是连带观众一同被挡在了“不允许”退票的权益外。

在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岳屾山看来,当前的“强实名”做法过于一刀切,防了黄牛,也把观众防住了。目前的“强实名”是以侵害消费者权益的方式在执行。

“即使剔除黄牛干扰,在未来这也是个长期问题”周粥进一步补充道。“退票制度要如何制定,才能既能保证观众利益不受侵害,又不至于让主办方来承担全部的风险。”

不久前,江苏省消保委对强实名购票提出了进一步的完善建议,认为文体演出行业可以参考铁路售票机制,完善购票、退票等流程,完善售后服务机制,建立完善的“候补”“退票”流程,避免黄牛票在二级市场泛滥。

而即使相关配套措施能够同步跟上,由“实名制”衍生出的问题依然还有众多。

一方面,黄牛改“屯票倒卖”为“代抢”,利用之前的软件等技术建立了高效率的抢票手段来垄断市场。

黄琯表示,这种模式更加受到歌迷欢迎,抢到买单,无效退款。“因为演唱会都用强实名的模式,我们甚至能借此涨价,只是确实不如以前好做。”

根据眸娱观察,此类情况等同于消费者完全将自己的身份信息、验证码交付给黄牛,存在极大的个人信息安全隐患,相关信息很容易被挪作他用。

而另一方面,“实名制”在执行上也给了主办方极大的压力。每场演唱会动辄成千上万人的规模,需要在开场半小时内,在安检口以人脸识别的方式,一个个核对人脸、身份证、票务信息。抛开由此产生的巨大人力成本和核验成本,目前国内大部分场馆在硬件设施上也难以达到这个要求。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眸娱(ID:mouyuchanye),作者:眸娱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 hezuo@huxiu.com

本文标签: 抢票  票务  林俊杰  刘若英  周杰伦演唱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