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排球超级联赛保定第一阶段赛程安排一览
2023-10-30
更新时间:2023-10-27 15:29:53作者:无忧百科
“二次房改”真的要来了吗?这应该是最近不少人都在讨论和思考的问题。或许房地产新格局将形成。从大的层面讲,或许买不起房将成为历史话题。消除买不起商品住房的焦虑,让商品住房回归商品属性。
10月26日,据经济观察网报道,8月25日国家审议通过了《关于规划建设保障性住房的指导意见》文件(“14号文”)。“14号文”提出了保障性住房建设和筹集、保障对象和标准、配售和管理、支持政策等方面的基本原则,具体执行办法由各地制定。
这意味着住房保障将快速进入新阶段。从国家部署这次房地产改革来看,房地产必将迎来新的巨变。
1、消除买不起房的焦虑,保障的归保障,市场的归市场,推动房地产转型新模式。
在这个14号文件中,特别要说明的是,其明确了两大目标,一个是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和供给,“让工薪收入群体逐步实现居者有其屋,消除买不起商品住房的焦虑,放开手脚为美好生活奋斗”;二个是推动建立房地产业转型发展新模式,让商品住房回归商品属性,满足改善性住房需求,促进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推动房地产业转型和高质量发展。
过去买不起房的着急,买得起房也着急,总之房地产市场的不完善让所有人都焦虑。
这两大目标可以说都跟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这个定位紧密结合,也都是从民生角度看待房地产的思路。无论是保障房还是商品房,都在强调自住属性。
不过第一个目标是保障性的,第二个目标是回归市场的,虽然不鼓励炒房,但自住依然是最重要的,而投资应该介于两者之间的一种存在,或许将不会再有太多的限制。
只有把保障性住房地位提升到空前地位,这样市场也才更加市场,保障与市场的双边定位关系将更加明确,被多地称为“新房改方案”。所以说,大家经常说的“二次房改”可能真的要来了。
保障的归保障,市场的归市场,让买不起商品房的人没有了后顾之忧,因为有保障房,过去大家不喜欢租房或保障房,原因很简单,保障这一块并不完善,所以未来,配套政策还应该包括保障房中不管是买还是租,都应该让他们享受到更多的权益。
保障房用地供给这块,“14号文”提出对商品住房库存大的城市,可按市场化、法治化原则,适当改建或收购存量商品房用作保障房,积极盘活利用闲置土地和房屋,避免重复建设造成浪费。所以,未来将大幅盘活现有的存量市场。
比如在这个文章刚刚通过时,经济学家任泽平就发表意见,他建议,推动市场化的二次房改,可以考虑:以常住人口增量为核心改革“人地挂钩”,优化土地供应,优化住房供应结构,加快补齐租赁住房短板。
这与国家奉行的政策实际上是一致的。
2、房地产新格局将形成,各个层次的人都可以选择适合自己的住房形式,这就是未来的长效机制。
如果说第一轮房改是确立了住房市场化格局,那么新一轮房改将是补上保障房这一课,让保障和市场并驾齐驱,共同发挥其积极作用。这样也将形成新的住房格局。特别是观念的更新将对原有的房地产市场形成巨大影响。不过房价稳定依然是主旋律。
将来,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将真正成为房地产长效机制,每个群体都不再为住房发愁,结合自己的收入选择不同的居住形式,最重要的是未来租房和买房的环境将大幅改善。人们不再怕租房,而是会主动选择租房。
说具体一点就是教育、医疗等配套权益。不能让租房的觉得低人一等。而对于买商品房的人,他们将通过市场的手段获取自住权利,同时肯定投资功能也更加明显。这也无可厚非。
比如,有实力的可以选择更好的商品房,而且是高端居住形式,中低收入群体就选择租房,保障性租赁住房,而夹在中间的可以买共有产权的住房,既有产权,总价又不会太高。总之,大家可选择的余地更多了。
3、从“有没有”向“好不好”转变,房地产从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转变到了新阶段。
说真的,房地产对经济增长贡献不小,房地产对老百姓住房水平的改善也不小,这些都是客观存在的。不过房地产带给大家的一些问题更是客观存在的。
从国家的表态来看,房地产从增量市场向存量市场转变的一个结果就是追求高质量发展,速度慢下来是肯定的。不要老盼着回到过去,那是不可能的。房地产业高质量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提高住房品质供给,从“有房住”向“住好房”转变。房地产从“有没有”转向“好不好”的阶段正是我们正在面对的。
14号文无疑是一次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改革,为老百姓提供了更多的住房选择和改善机会,也推动了房地产业的发展和转型,推动了房地产全面转型的步伐,从过去追求高速度向现在追求高质量发展转变。这是时代的选择,也是老百姓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