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排球超级联赛保定第一阶段赛程安排一览
2023-10-30
更新时间:2023-10-19 17:46:04作者:无忧百科
一度风光无限,被称为港股IPO之王的海通国际证券集团有限公司(下称海通国际,HK0665),而今繁华落尽,面临退市的局面。
海通国际曾经服务过邮储银行、渤海银行等大客户,巅峰时期一年之内帮助过48家公司实现港股IPO,其员工的平均薪酬也远超腾讯等互联网大厂,成为无数大学金融专业毕业生向往的公司。
它何以败落如此?这既有这一两年来港股市场疲软的原因,也跟其投资策略失误有关。
重仓地产美元债
10月9日,海通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公告,同意全资子公司海通国际控股有限公司(下称海通国际控股),以协议安排方式对海通国际控股的附属公司海通国际进行私有化。这个结局几乎没有悬念,伏笔其实早就埋下了。
今年以来,港股市场前所未有的低迷,海通国际的股价持续疲软,并一度跌至0.56港元的最低位。
对于退市的原因,海通国际方面称,一是当前业绩承压,维持上市不是必要选项。此言非虚。自2021年开始,海通国际业绩开始下滑,尤其在2022年发生大幅亏损,金额高达65亿港元。二是若完成收购合并,海通国际将成为海通国际控股的全资附属公司,而后者母公司是海通证券。如此一来,海通国际将能够受益控股股东稳健的财务表现和信誉,从而有助降低融资成本。
作为IPO中介机构,海通国际曾经表现出色。它深耕香港资本市场,早在2016年,彭博排行榜就显示,企业融资业务IPO,无论从项目数量来看,还是以承销金额去计算,海通国际均位列香港投行首位。海通国际还在香港所有股权融资项目承销排名第二。也因此,海通国际被外界称之为“香港公开发售之王”。海通国际服务的客户很多来头不小,有中国邮政储蓄银行、渤海银行、万国数据、泰格医药等等。
然而,因连续踩雷高风险投资业务,海通国际业绩出现巨额亏损。如2021年,海通国际计提减值的8亿港元中,就有5.6亿港元源自踩雷2020年的一笔瑞幸咖啡银团贷款。
海通国际踩的最大的雷,是中资地产美元债。公开数据显示,海通国际管理的海通亚洲高收益债券基金中,房地产公司的债券持仓曾高达81.55%。这些年,全球货币紧缩叠加地缘政治等因素,中国房地产行业整体处于低迷状态。在外界看来,海通国际在这个时候,还不断在房地产领域下重注,这是非常不理性的。
等海通国际醒悟过来时,已经迟了。直到2021年12月,海通亚洲高收益债券基金才发生大幅调仓,房地产持仓占净值比重大幅调低至48.36%。此后每个月,这只基金虽然都在调低,直到2022年8月房地产持仓只有15.46%,但房地产行业依然位于第一大仓位。据《棱镜》报道称,该基金持仓中,包括禹洲集团、正荣地产、佳兆业集团、中国恒大、华夏幸福、花样年等地产公司。这些房企均在2021年-2022年出现违约及展期。
“踩雷地产公司债券,这暴露出海通国际在风险控制方面存在问题。”IPG中国区首席经济学家柏文喜告诉「市界」。
人均年薪曾高达百万
海通国际也曾有过风光无限的时刻。
海通国际的收入可细分为财富管理、企业融资、资产管理、环球市场及投资。企业融资分部主要是投行业务,即为企业提供股权融资承销项目,包括IPO项目。
2019年,海通国际的投行业务表现出色,不到150人的团队,创造出7.82亿港元的收入,人均创收超过500万港元。在香港市场,海通国际分别完成了44个IPO项目,以及48个股权融资项目,同比增长19%和17%。这两项业务均位列香港全体投行第一。在美国市场,海通国际全年完成了5个美股IPO项目,以及3个美股再融资项目。
2020年,从营收口径来看,海通国际以83.3亿港元的收入,位列中资券商第一,大幅领先排名第二、第三的华泰国际和中信国际。行情一片大好的海通国际,于2019年年末至2020年9月,招揽了七位大将。包括前德银亚太区高管李克非出任投行联席主席,前大和资本市场董事总经理孙明春出任首席经济学家,前中金公司TMT明星分析师陈昊飞出任股票研究主管董事总经理等等,其中多位有过在瑞银集团或瑞银香港的从业经历。
▲(孙明春)
与招贤纳士、业绩向好成正比的,是海通国际令人艳羡的高工资。据新浪财经报道,2018年,海通国际有1126名员工,薪酬为11.55亿港元,平均员工年薪为102.5万港元。2019年中期财报数据显示,海通国际当时的薪酬支出为13.48亿港元,按1119名雇员计算,人均薪酬为120万港元,折合110万元人民币,远超中金的89万元、腾讯的84万元、中信的77万元,更超过了母公司海通证券的69万元。
这主要归功于海通国际多元化的销售渠道。海通国际构建了涵盖香港、新加坡、纽约、伦敦、东京、孟买及悉尼等全球主要资本市场的金融服务网络。“通过全面的业务板块,海通国际覆盖机构客户、企业客户、高净值客户以及零售客户,在全球主要资本市场均设有分支机构。”海通国际副主席、行政总裁林涌曾在公开场合提到。另外,母公司海通证券的整体实力和品牌规模,也为海通国际提供了强大的支撑。
海通国际为员工也安排了全面的培养和发展计划。比如“风帆计划”,这个计划培养出众卓越的中层管理人员,并提供不同的合规培训课程,同时开展了国际管理培训生发展计划以培养和储备人才。“内部设有绩效管理制度,每年为所有于7月前入职的全职员工进行绩效评估,以评估员工的工作表现及职业培训的需求度。”一名海通国际的员工告诉「市界」。
这名员工表示,公司内部还制定和实施了培训资助政策,通过资助培训的方式,鼓励员工考取专业资格或修读外部培训,确保员工符合证监会持牌人士进行持续专业培训的相关规定。或许正因为如此,海通国际保证了员工的服务质量。而服务质量,也是IPO企业愿意与海通国际合作的重要原因。
今年3月,在投资者互动交流平台上,海通国际表示,公司持续调降风险资产,优化了资产结构,当前权益投资和固定收益敞口已大幅下降,海通国际主要业务正常开展。目前,母公司(海通证券)不持有中资地产美元债。
不过,元气大伤的海通国际已经难回昔日盛况,今年上半年港股IPO市场寒气袭人,海通国际也难以独善其身。
财报显示,海通国际企业融资分部,今年上半年总收入同比大幅下降34%至1.9亿港元,分部除税前溢利则同比降36%至3567.3万港元。同期海通国际仅完成7个股权融资承销项目(包括IPO、二级市场配售及供股),较上年同期的11个项目有所下滑。其中,香港IPO保荐项目仅有2个。发债项目方面,上年同期海通国际完成97笔债券发行项目,今年上半年仅完成48笔,已遭腰斩。
如此情况下,海通国际的员工成本也大幅下降。2022年末、 2023年6月末,海通国际员工数分别为996 名和 880名,员工成本下降至11.56亿港元及4亿港元。员工人均年薪下降显著,从 2020 年的人均115万港元降至当前的91万港元。
“对于中资券商来说,应重视风险控制,避免类似的问题再次发生;在二级市场估值大跌,以及交投活跃度受影响的情况下,应考虑如何应对融资功能和形象维护功能受损的问题;应注意同业竞争,配合母公司整合内部资源,以便实现更好的发展。”柏文喜告诉「市界」。
但对海通国际来说,亏损困境还未解除之时,大股东想通过私有化,扭转内忧外患困境这条路,并没有那么好走。
作者 | 陶 婷
编辑 | 孙春芳
运营 | 刘 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