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排球超级联赛保定第一阶段赛程安排一览
2023-10-30
更新时间:2023-10-29 09:08:10作者:无忧百科
“新四军的将士,用自己的鲜血和生命铸成的‘铁军精神’激励着我们前行。”
“新四军的光辉历史,激励我们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续写奇迹。”
“纪念馆如何吸引更多的年轻人参观?”
1943年1月,中共中央华中局和新四军军部移驻黄花塘,从此江苏淮安成为了华中抗战的指挥中心和领导中心。在东方卫视10月23日播出的《这就是中国》节目中,复旦大学中国研究院院长张维为教授和中共江西省委党史研究室副主任刘津来到江苏淮安,一起回望革命历史,致敬光荣的新四军。
张维为:
“光荣北伐武昌城下,血染着我们的姓名,孤军奋斗罗霄山上,继承了先烈的殊勋……八省健儿汇成一道抗日的铁流,东进,东进,我们是铁的新四军”。
一曲慷慨激昂的《新四军军歌》把我们带回到烽火连天的抗日战争,带回到新四军军部所在地淮安。这里也是新四军军部在一地驻扎时间最长的地方,我们老一辈革命家陈毅、粟裕、张云逸等曾在这里运筹帷幄,指挥作战,与八路军配合,为夺取抗日战争的全面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
新四军教导总队文化队队长何士德手书《新四军军歌》
我们来淮安是为了向新四军的先烈们表示我们最崇高的敬意,新四军的将士用自己的鲜血和生命铸成的“铁军精神”永远激励着我们前行。对我个人来说,这也是向自己的父辈表示深切的怀念和敬意。抗战全面爆发后,我父亲兄妹四人全都参加了新四军,以自己的血肉之躯投入了伟大的抗日战争。
我父亲先是在新四军地方武装,后进入苏中公学,也就是抗大的新四军分校学习工作。公学的主要任务是培养部队的连级和区级以上的干部,时任校长是粟裕。公学历史虽然不长,但为军队和地方先后培养和输送了4000多名军政干部。他参加的最大战役是渡江战役。而我的叔叔则一直在野战部队,先后参加了保卫新四军苏北指挥部的郭村战斗、苏中七战七捷、孟良崮战役、淮海战役、渡江战役,后来又参加了抗美援朝出国作战。
父辈们没有给我们留下金银财宝,留下的是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特别是坚定的奋斗意志和强烈的家国情怀。
众所周知,新四军的前身,是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在南方八省坚持游击战的红军将士和游击队武装。1937年底,日军开始进攻上海,威胁南京,国民党被迫与中共达成协议,将这支队伍改编为国民革命军陆军新编第四军,简称新四军,北伐名将叶挺任军长。
新四军长期被蒋介石看作心头大患,曾经历“皖南事变”这样的重大挫折。但在党的坚强领导下,新四军凤凰涅槃,浴火重生,继续战斗在抗日前线,屡立奇功。
抗战期间,国民党部队节节败退,等于把经济富饶、交通便利、战略地位极其重要的华中地区让给了日军。新四军部队不畏强敌,深入敌后,成为插在敌人心脏地区的抗日劲旅,收复大片失地,建立了跨苏、浙、皖、鄂、豫五省的八块抗日根据地。新四军先后对日伪军作战2.46万余次,毙伤日伪军29.37万余人,俘虏12.42万余。
新四军从组建时才1万人,到1947年1月新四军改编为华东野战军时已经发展到31万人,为接下来的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战争提供了骁勇善战的主力部队。
看过电影《长津湖》的人都记得,志愿军战士趴在零下三四十度的冰天雪地里一动不动,随时准备向敌人发起冲锋,但最后大部分战士的生命永远定格在这个动作上。这就是“铁军”血脉的延续。
电影《长津湖》剧照
这三个冰雕连中的两个连,隶属志愿军九兵团二十军。二十军的前身是新四军第一纵队,源于红军时期的闽东独立师、淞沪游击队、江南人民抗日义勇军等武装力量,后成为新四军的三支队六团,团长是叶飞。早在1939年初,这支部队就挺进到江阴、无锡、常熟、苏州和上海近郊一带,直插敌人心脏,并在1939年7月直接攻击日军控制的上海虹桥机场,烧毁日军飞机四架。这一胜利当时极大地鼓舞了国人抗日救国的士气。
我记得在2019年《这就是中国》播出后不久,我们专门做过一期谈中国理念的节目,谈到“实事求是”时,我曾经讲过人民解放军“战神”粟裕的故事。粟裕曾任新四军第一师师长,华东野战军的代司令。他的作战思想是彻底的实事求是。
1948年前后,中央军委最初考虑是让华野三个纵队挺进江南,逼国民党调整他们在中原的战略部署。但粟裕从战争全局和中原的实际情况出发,做了分析,看到了难得的战机。他展示了了不起的担当精神,向中央军委直接建议,在中原黄淮地区打几场大规模的歼灭战,这也就是后来著名的淮海战役。
当时淮海战役第一仗是要消灭国民党的黄百韬兵团,总攻日期定在11月8日,但粟裕在前线发现战局千变万化,黄百韬兵团的集结动向发生了变化,战机稍纵即逝,所以他及时调整部队的部署,同时给中央军委发电报,请求将淮海战役发起的时间提前两天,改到11月6日。毛主席亲自批准,并说坚决地打,不必事事请示。实践证明,这一决策打乱了敌人的部署,迅速夺取了整个战场的主动权。后来毛主席专门评价淮海战役的时候这样说:“一锅夹生饭,硬是被你们一口一口地吃下去了。”
我当时还表述了这样的看法:我们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们需要一大批像粟裕这样的“一门心思谋打仗”的战将,既能够吃透党中央的整体战略部署,又富有担当精神,敢于创造性地工作,这样才能打开一个又一个的新局面。我们面临的中美贸易战、科技战、金融战舆论战,还有两岸关系问题、“一带一路”倡议的高质量落实、第四次工业革命等等,其实都是我们的机遇。
新四军为抗战和解放战争的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在中国人民解放军1614名开国将帅中,新四军出身的将领总计371名,将近是总数的四分之一。同样,新四军也为新中国的建设和改革开放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涌现了一大批治党治国治军的栋梁人才,包括刘少奇、李先念、陈毅、邓子恢、粟裕、谭震林、方毅、张爱萍、吴学谦、邹家华、韦国清、叶飞、张鼎丞、陈丕显、彭冲等党和国家的优秀领导人,包括薛暮桥、孙冶方、范长江、李一氓、钱俊瑞、夏征农、冯定、贺绿汀、沈西蒙、亚明等一大批优秀的专家、学者和文化人。
陈毅和部分干部合影
新四军展现的勇往直前的“铁军精神”和勇于担当的实事求是精神,也一直鞭策着我们做好每一期《这就是中国》节目。过去五年先后发生了中美贸易、科技战、疫情防控、香港修例风波、乌克兰冲突等许多事件,我们都在第一时间发声,从不人云亦云,而是从底层逻辑出发,做出自己独立的判断和预测,这些判断和预测经受住了时间和实践的检验。
最近,随着华为Mate 60 Pro手机上市,一句“遥遥领先”金句传遍海内外,而我们在中美科技战爆发最初就明确地预测,美国将会输得很惨,我们要给美国领导人颁发“特殊贡献奖”。我们经常对围剿中国的西方话语进行“范式解构”和“降维打击”,我想这也是“铁军精神”在新时代的展示。我们节目的成功表明,西方话语可以随便忽悠中国人的时代已经终结。
新四军的“铁军精神”在中国各个战线都在延续,我们在华为公司所取得的巨大成功中也看到这种“铁军”传承的延续——华为的口号是:铁军出击,勇往直前,势不可挡,必争第一,胜利胜利胜利!
让我们再一次致敬新四军、致敬人民军队、致敬华为、致敬淮安、致敬所有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者!
刘津:
我们回顾人民军队的历史,可以看到有这样一支部队,信仰坚似铁、斗志硬如钢,在抗日战争中筑就了抗日的“钢铁长城”。
为什么叫“铁的新四军”?因为他们有着“铁军”的缘起。
在大革命洪流中,共产党员叶挺率领国民革命军第四军的独立团立下赫赫战功,为四军赢得了“铁军”称号。1927年8月1日,在南昌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第一枪的叶挺,担任总指挥,划破夜幕的枪声拉开了武装反抗(国民党)的大幕。1938年1月,新四军的军部在南昌成立,新四军在这里组建。
从国民革命军的第四军到国民革命军陆军新编第四军,不仅是番号的接续,更是历史的蜕变,新四军在抗战当中再铸了“铁军”的辉煌!叶挺曾经说过,“就是因为独立团是共产党的军队,因为有了共产党,我们才能成为‘铁军’。”
为什么叫“铁的新四军”?是因为有着钢铁般的意志。
皖南事变后,新四军军长叶挺在囚牢里写了《囚歌》,直诉要以烈火和鲜血推翻国民党的反动统治,出狱次日即要求加入中国共产党,坚定地捍卫自己的信仰!历经三年游击战的苦难砥砺,红军游击队在与党中央失去联系以后,啃树皮、吃草根,露宿荒山野岭,在极端恶劣的情况之下依然信念坚定。
叶挺《囚歌》手迹(图/中国军网)
东进的新四军,既要正面抗击日伪,还要防止国民党顽军制造的“摩擦”,处境十分危险,即便在国民党顽军制造“皖南事变”遭受重大挫折之后,仍以坚定的信仰激励斗志、以使命担当激励奋发向前,用生命书写了奇迹!
为什么叫“铁的新四军”?是因为筑就了御倭的钢铁长城。
新四军由组建时的1万余人,发展到抗日战争胜利之后的主力部队21万余人、地方部队9万余人。
我们看到“刘老庄连”的82名勇士为了掩护主力部队撤退,和领导机关(转移),血战1600余日伪军,歼敌170余人,最后全部壮烈牺牲。战斗仅仅结束了3天,刘老庄的村民就送来了82名青年,在烈士牺牲的地方重新组建了连队。
同样是在1943年,面对传染性极强、致死率极高的“黑热病”,新四军的卫生战士逆行疫区,奋战一年多,取得了战疫的胜利。
为什么叫“铁的新四军”?还因为新四军孕育了“铁军”文化。
新四军的领导十分注重“铁军”的文化建设。我们可以看到叶挺、项英都是文武兼备,刘少奇、陈毅文采斐然,在其中还有一位开国上将赖传珠,每日必记日记。他们的这种品格,与先进的抗日知识分子有着强烈的文化共鸣,也吸引了大批人才的加入。
先进知识分子的加入,带来的是人才储备的增多,体现的是教导队、随营学校、战地服务团的大量举办,报纸、杂志的积极开办,进而又吸引了更多的进步青年。据1941年10月新四军第一师的统计,营职以下干部60%是知识分子,连队政治指导员80%是青年学生出身。
新四军之青年队(图/《良友》)
在文化抗战当中,新四军既强调“抗日”“救国”两大时代主题,又注重通俗化、大众化融入生活。所以我们今天可以看到新四军袖标上的“N4A”的符号,可以看到指战员们通过演话剧来讲述革命道理,甚至新四军的指挥官用着莱卡相机;但我们同样可以看到更多专业的文艺团体,深入基层,看到他们“为工农兵服务”,他们扭秧歌、唱地方戏、刻板画、画年画,创造出扎根中华大地的时代文化经典。
历史承载基因,厚积力量!我们回望新四军的光辉历史,就是要激励新时代的我们,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更好地扎根中华沃土,牢记民族大义,勇担历史使命,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续写新时代的更大奇迹。谢谢大家!
圆桌讨论
主持人:在2021年的时候,习近平总书记给上海市新四军研究会百岁老战士回信,在回信中他说,“对中国共产党人来说,中国革命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常读常新。”所以今天我们在江苏淮安录制这样一期《这就是中国》,我们一起来回望新四军的战斗史,从他们的光荣历史当中汲取许许多多的力量。
从游击战走来,到抗日战争壮大,经历解放战争,还有一部分战士还参加了抗美援朝战争等等,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整个新四军队伍的形态可能也不一样,人数也不一样,战斗的状态也不一样。所以在回望革命历史汲取力量的时候,我想请两位再给我们做个解读,对于这支队伍来说,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力量把他们牢牢地组织起来,穿越历史的硝烟,始终是一个那么坚挺的符号?
张维为:我当时问我父亲,“当时国民党也抗战,共产党也抗战,你为什么参加共产党?”他说当时南京作为首都已经被日军攻陷了,然后国民党的基层政权本来老百姓就有很多抱怨,它们的腐败非常厉害,到南京攻陷之后,整个就垮掉了,没有基层政权了。这个时候就是我前面讲的,包括新四军袭击上海虹桥机场等等,让他们一下子看到了希望。这是一支完全新的力量,这个力量有希望,这是很朴素、很直觉的认识,所以他们就要加入新四军。
另外前面你也提到,新四军的传统是第五次反围剿失败之后,他们留在根据地,分在八个省、十五个板块。极为分散的游击武装,在很多情况下甚至很长时间根本听不到中央的指示,所以他们必须独立地做出许多判断,哪怕是为了自己的生存,他们也要豁出去。这是一批痴心不改、就是要搞革命的人。
主持人:我们用现在年轻人说的一个词叫“气质”,新四军这支队伍是气质很不一样的一支队伍。您刚才在演讲当中也说到,这队伍里很多人的文化水平比较高,他们同样信仰非常坚定,而且作战能力非常强,特别是游击战争,自己独创了很多打法。
张维为:我记得1939年周恩来到新四军总部演讲,然后他就发现一个细节,他说“我看见下边听课的人都会做笔记,有的还会做速记。”实际上当时在我们的部队中,很多还是文盲,新四军总体的文化水平在我们部队当中是比较高的。后来很多技术人才,你仔细追溯,比方说我们兵器工业的开创者之一吴运铎,又被叫作“中国的保尔·柯察金”,我们海军第一任的司令员是张爱萍,我们部队的很多技术兵种都从新四军出去的。
主持人:对,还有贺绿汀,他是中国著名的音乐家,是上海音乐学院的院长,由他作词作曲的《游击队歌》影响了很多人。
刘津:文化其实体现出来的就是气质。那么为什么新四军的成员的文化水平会这么高?首先,在民族危亡关头,广大青年有着一腔报国热血,为了民族复兴,他们愿意报国。在那个时代,在国民党的腐败之下,他们看不到希望,而中国共产党在那个时代成为了中流砥柱,所以知识青年不断地涌入,极大地优化了新四军成员的文化素质。
主持人:对,就像刚才张老师举例,他的父辈参加新四军,明显感觉到这支队伍的精神力量是很不一样的,令人耳目一新。我们刚才也说,新四军这支队伍从游击战一路走来,不断地淬炼、不断地壮大。您刚才举到一个时间段,就是在抗战大局之下要跟国民党合作,当时局面很复杂,国民党还在打压我们的军队,我们怎么既服务好抗日大军,同时也跟国民党合作好,这也是一种能力。
张维为:我记得有部老电影叫《东进序曲》,它讲的就是这段历史。新四军要进入苏北和八路军汇合,同时在江苏的国民党顽固派就阻挠——当时还是“统一战线”,新四军严格意义上讲是国民革命军——所以这当中既有斗争又有合作,甚至发生严重的冲突。当时毛主席讲的“有理,有利,有节”就是这个意思,既要斗争也要合作,斗争是为了合作。最后他们成功地打败了国民党的顽固分子,和八路军会合了。
淮安这一带,有很多很多这样的故事。包括我们小时候看吴强写的小说《红日》,也和这里有关;一直到山东莱芜战役,都和这段历史有关。
主持人:说到以斗争求团结,“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之下整个国际格局是非常复杂的,总书记也特别强调,一定要“坚持发扬斗争精神”。而“斗争精神”不是简单的斗争,我们就是以斗争求最大的和平、求最大的团结。所以当我们学习新四军的发展历史的时候,这也是其中的一个学习点。
刘津:在新四军的这个特质当中,有几个点特别值得我们学习。
第一,它有强大的生命力,只有自己生存下来、壮大起来,才能够真正地站得住。这生存能力在抗日战争期间也得到了极大地体现。
第二,要有极强的决断力。我们都看到,新四军无论是在三年游击战时期,还是在抗日战争时期,都是在夹缝中求生存,很多时候战机是稍纵即逝的,所以准确地抓住战机,迅速地开展作战,扩大战果,这个非常重要。
第三是执行力。我们的人民军队最强的应该就是这种党的领导之下的执行力了。一旦党中央或者上级下了命令,我们可以迅速地集结并开展作战,最终取得了很大的胜利。所以我想学习这个,对于我们新时代应对挑战很具有启示意义。
主持人:我想可以用很形象的一句话来总结,那就是最好的生存能力,其实就是最强的竞争力。在任何时候,比如新四军打游击战时面对的生存环境跟抗日战争时面对的环境不一样,面对解放战争时又不一样,但是如何把这支军队保存好、发展好、壮大好,无形当中最强的竞争力就出来了。可能对我们当下的建设也有这方面的指导。
向苏南敌后挺进的新四军第一支队
张维为:它这个基因,离不开当时三年极其艰苦条件下的游击战。当时国民党是彻底地封山,大米、油、盐都进不去,生存条件极其艰苦,与外边的信息又几乎全部隔绝,在这种情况下,你要生存下来本就不容易,还要打仗,还要打胜仗;之后变成新四军,还要跟国民党进行合作。这个就是它复杂的地方。
主持人:对,精神传承最重要的载体就在于人,因为人是有思想的,人是有精神力量的,人是有能力的,那么多人在一起,就是一股巨大的作战力量。所以当我们回顾新四军的历史的时候,可能最早打游击战的时候人都已经很少了,但是每一个人都是一颗火种,这些人还会吸引更多的人,这个队伍会越来越壮大,就像张老师的父辈这样的有志青年都会投身新四军,只要是想要报效国家、为人民谋福利的都可以吸纳在其中。我们刚才讲到了“统一战线”,“统一战线”是不是也是新四军的一个很大的特色?
张维为:对,实际上当时新四军组建的时候,国共双方就谁担任军长发生分歧,最后叶挺是一个大家都能接受的人选,就让叶挺出任了。你看新四军里边的名将叶飞,他是华侨,从菲律宾回来的,此外新四军还有很多技术人员。所以新四军的整个组成也显示了我们革命队伍本身就是一个“统一战线”,大家为了爱国、为了救国、为了抗日而团结在一起。
刘津:新四军这个“统一战线”,有着特殊的历史环境。首先,理论上它是国民革命军,是国民政府下辖的一支部队,所以它要从国民党那里争取更多经费和政策上的支持;第二个方面,我们要争取更大的、更多的力量投入,特别是我们的新四军来到比较富庶的江淮地区,我们怎么样和当地更好地结合、怎么扎根下来,进而吸引更多的人加入以推动发展,这也需要新四军去不断地努力。
张维为:我还可以举一个例子,就是当时袭击虹桥机场的主力,我们现在都叫新四军,实际上当时那个主力是叫江南抗日义勇军。这个抗日义勇军活跃在江阴、无锡、上海一带,他们希望成为新四军的一部分,但新四军军部说现在还有困难,因为这是要国民政府同意的,你们再等一等,但你们就是我们的人,只不过名称上还是用你们现在这个“江南抗日义勇军”。
主持人:工作先做起来。
观众互动
朱鸿禹:我来自江苏淮安淮阴,我小时候每次过年回家的时候,都会路过刘老庄。在刘老庄的街心矗立着一座烈士雕像,雕像的周围是熙熙攘攘的人群,老百姓们都非常拥护着(刘老庄连)八十二烈士。在今天我走上工作岗位之后,我想问一下,我们新四军“一门心思谋打仗”的精神要怎么运用在我们的工作岗位当中?谢谢。
刘津:刚才这个年轻人提的这个问题非常之好,如何找准这种大局和方向,一门心思地往前走?正如新四军抗日,宣传群众、发动群众,取得更大的胜利,这是他们那一个时代走的路;今天我们的年轻人学习新四军,我觉得也是要更好地走好自己的路,强大自己,进而推动整个社会的发展。
张维为:我补充一点,新四军有这么一个特点,就是对党中央的战略部署理解得比较深刻,但在处理具体工作的时候,又往往具有很大的创造性,能发挥自己的创造力。粟裕就是最典型的人物,他对中央的部署理解得非常深刻、非常全面,但他不是机械地执行的,他是创造性地执行,而且有意见时他直接跟中央反馈,直接报告到毛主席那,问能不能是这样一种打法。
这点对年轻人应很有启发,就是很多工作千万不能满足于上面一个命令,你就机械地执行,而是要动脑子,发挥创造性。我觉得带着创意做任何一项工作,你的工作一定会做得更好。我们一起共勉。
主持人:张老师说做事情要有创意,但是创意的来源,我觉得首先是心里要有那股子劲,只有你一心一意地一定要把这事做成,创意自然就来了。对于普通年轻人来说,可能可以把这句话改成“一门心思谋奋斗”,或者“一门心思谋发展”。
粟裕将军的目标就是在党的指挥下,为人民谋福利,为了打胜仗。所以我想对我们年轻人来讲,整个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在那,但你具体到自己身上,非常简单的一点,就是一定要实现你个体的奋斗目标。我想每个人把自己的奋斗目标实现好,这个宏伟的目标可能也会实现。
徐晶晶:在新四军中,我们已经很熟悉许多男性将领的事迹了,我想知道女性在新四军甚至在后来我们的妇女权益保障中发挥了怎样重要的作用?谢谢。
主持人:我们这位观众还别着党徽,是一位青年党员,她特别关心女性发展,关心在新四军当中女性的作用,以及她们又为妇女的权益保护等等做过哪些事。
张维为:我母亲也是新四军。她当时当小学老师,进入新四军以后继续教书,也做财会。新四军的根据地是相当广的,收复失地后需要大量的基层干部,现在叫公务员,她就做这个事情。
刘津:张老师母亲的亲身经历也充分地说明了,在那个时代新四军的各种文化创造吸引了一大批女性青年加入其中。同样,在这个战斗过程中还有阿庆嫂、“双枪老太婆”,这些都是新四军里非常著名的女战士的故事。
其实无论是新四军还是我们党的其他部队,都有大量的女性加入,另一方面,我们也可以从中看到中国女性对国家、对家庭、对事业的支持。封建时期会讲“妇女不能犁田,不然会受到雷击报应”等等,但是在党的带领之下,不仅允许妇女犁田,还创造了更多的业绩。在新四军当中也是,前方打仗更多依靠男性,而后方更多的是依靠女性。所以我们看到新时代的中国,妇女的地位应该说是得到了极大的肯定。这是我的一些体会。
“新四军女学员”(图/《良友》)
卞龙:两位老师好,我叫卞龙,是黄花塘新四军军部纪念馆馆长。1943年1月,新四军军部从盐城转移到黄花塘这个地方,从此以后,就成为华中敌后的抗战中心,一直到抗战的胜利。陈毅、张云逸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这里领导华中军民巩固根据地、发展抗日武装,后来就是反攻作战,直到取得了最后的胜利。
那么作为一个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纪念馆如何发挥它的作用?如何吸引更多的年轻人来参观、学习、继承新四军的精神?
张维为:总体上现在的年轻人特别正能量。我们现在讲平视西方、平视世界,基本上年轻人是完全平视的,特别是“95后”、“00后”。这点很明显。比方说,他们购物已是以国产品牌为主,这现象背后就是发自内心的一种自信。这就为我们讲好新四军的故事,包括做好展览这种事业,奠定很好的基础。
新四军一代名将粟裕当时要到黄花塘军部来开会,但他是“一门心思谋打仗”,于是他带了一个侦察班,一路侦察日军的情况,回去又一路侦察,而且侦察得很细,甚至到村庄里去了解伪军的派系、日军的步兵,最后打了车桥战役。车桥战役的第一个方案出来后,他说,这个不行,只能消灭50个日军,太少,我们干一票大的;又做调研,最后说能消灭500个左右的日军,他才说“打!”。这场战役很有名,连毛主席都表扬了。一场战役下来,450个日军被消灭,50多个日军被俘虏,我们的抗战也由此进入对日军的反攻阶段。
这故事很有特色,要么不打,要打就要打得痛快,而粟裕有很多这样的故事。我想可以把一个个这样的故事发掘出来,让年轻人多了解。
刘津:我和卞馆长也算是同行。在我看来,新时代的年轻人特别喜欢历史,喜欢从历史中寻找智慧、寻找当下的路。到了这个时代,我们的年轻人平视世界,很多善于独立思考,像以前那种你讲我听的方式已经过时了,他们如今要求更多、也要求更高,这也就要求我们要思考怎么找准主题并讲好。
比如刚才我们讲到的,新四军如何做到吸引这么多知识青年加入自己队伍。国难之下,当时的青年人放弃他可能已经有了的安逸生活,而投身于可能随时牺牲的战斗中去,他求的是什么?他为什么会有这种想法?无论时代多么久远,青年的心是相通的。如何让新四军的故事从高堂之上走入我们青年当中,我想这个值得我们去认真探讨。
张维为:实际上新四军有很多精神财富可以发掘。中国共产党有很多非常优秀的军事将领,粟裕又是他们当中的佼佼者之一,他往往有五成把握就敢打仗,而且他打仗几乎全是先发制人,我们可以把这些作战特点背后的机理都研究出来。另外,他善于“精算”,被称为“打仗的精算师”,部队怎么部署、武器怎么配置,什么场合什么阶段投入多少兵力、配置什么样的火力,他脑子跟计算机一样。这些东西如果发掘出来,对于治国理政、企业管理以及我们的很多工作都会有启发。
所以,不能把一个展览简单作为一个展览,它内容的深度、广度、厚度、温度都可以开发。
主持人:确实故事是最感染人的,最能够走进年轻人的心。就像我开篇时引用的,习总书记说,“中国革命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常读常新”,当我们学习新四军历史的时候,宏大的历史叙事是一个维度,但是我们把它掰开了、揉碎了,会从里面看到许多历史的断面,会看到一个个活生生的人,他们的精神完全可以穿越历史时光,让现在的我们受感染,同时让我们的身上再生出力量,做好自己手上的事。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观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关注观察者网微信guanchacn,每日阅读趣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