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第一课:王婆卖瓜,要找李婆来夸

更新时间:2023-09-04 10:33:36作者:无忧百科

开学第一课:王婆卖瓜,要找李婆来夸

本公众号为一线语文教师个人原创公众号,所有文章均为个人独立撰写,欢迎点击上方的“水寒说语文”关注。

2023年第六十八期(总第738期)


新学年,学生已经上初二了,我在已经教了一年的班上,做的开学第一课是这样的:《》。

但除了原来的班,这学期我又接手一个新班。这是一个以数学水平作为核心选拔标准组成的班级,同学之间是陌生的,我和同学之间就更陌生。考虑到诸多因素,如果把在我已经带过一年的那个班上讲的“开学第一课”直接挪过来,实在有一点儿不大合适,不符合因材施教的基本原理。

本次课的课堂录音,有兴趣可以听一听。

于是,改换一个思路,在这个新班做了一个不一样的开学第一课。

先要做一个简单的自我介绍,从介绍我的“字”说起,并进一步说明“水寒”这个“字”和我的“名”在经典中的联系,源自《荀子•劝学》中的“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水寒”这个“字”包含我的职业期待,希望我的学生都能青出于蓝,都能超过我。具体可以关注这篇文章:《》

以上属于常规操作,每次接手新班级都要给学生讲一讲,通过自我介绍拉近彼此的距离,同时,又能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学到一些传统文化知识。

自我介绍这个常规操作结束之后,接下来就是针对这个数学班的特殊操作了。

先给定了两道选择题,明确提示学生按照他们的直觉,按照他们的本心来选,不要有任何的心理负担,老师不会因为他们选择某个答案就用有色眼镜去看待他。

这两道选择题是这样的:


1.你认为语文学习是否重要? A.很重要 B.不重要 C.不知道 2.你对语文是否感兴趣? A.很感兴趣 B.不感兴趣 C.没感觉

简化起见,只设计了左、中、右三个选项,而没有设计更为复杂细微的选项。

调查结果怎样呢?

第1题,所有学生都举手选择了A选项,也就是认定语文学习很重要。第2题则只有5名同学选择A,他们对语文很感兴趣,还有2名同学选择B选项,不感兴趣,剩余的26人选择了C选项,没感觉。

从这两个题的选择可以看得出来,学生在回答问题时,明显并没有完全按照自己的真实感受来回答。他们在回答第一个问题时,是有顾虑的,是打了一些埋伏的,要不然怎么会齐刷刷地所有人都认为语文学习很重要,但却在回答第二题时,绝大多数人都对语文没感觉呢。显然这两者是冲突的,实际上第二道题才代表了学生更为真实的认知和情感倾向,这在我的意料之中。

如果绝大多数人都认为语文学习很重要,并且对语文很感兴趣,那就不是数学班,而是文科班了。那我这个语文老师也就没有必要接下来再讲语文很重要这一话题了。未来的教学用力方向也会不大一样了。

我和学生说,虽然你们每个人都认为语文学习很重要,但我接下来还要讲一讲语文学习很重要,有很多学生听后大笑起来。这实在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每个学科都说每个学科很重要,不仅仅中学老师要说,小学阶段老师就开始说,对大多数同学而言,简直是听得耳朵要起茧子了。

我对他们说,虽然我要想讲一讲“语文很重要”这一话题,但并不是我作为语文老师来给你们灌输这样的观念,那实在是王婆卖瓜,自卖自夸,缺乏说服力。

接下来,我给学生展示了下面这样三则材料,每则材料有两句话,为同一个人所说。每读完一则材料后,我就让他们猜猜说这些话的人是谁。


【材料一】 “语文天生重要。” “学理科的不学好语文,写出来的东西文理不通,枯燥无味,诘屈聱牙,让人难以看下去,这是不利于交流,不利于事业发展的。”

没人能猜出这两句话是谁说的,因为从话语中无法判断说话人的身份。我告诉学生,每个人一定都知道这个人,依然猜不到。当我把华罗庚这三个字写在黑板上时,每个人都很惊讶。他们每个人从小都参加过不止一次的“华杯”竞赛,但从不知道华罗庚居然说过这样的话。

我推荐学生去读华罗庚的两篇作品,一篇是《统筹方法》,另外一篇是《大哉,数学之为用》,从中体会华罗庚的文学修养。同时给他们讲了华罗庚对对子的一个故事。“三强韩赵魏”对“九章勾股弦”。讲讲这副对联有怎样的妙处。有个别同学知道这副对联。


【材料二】 “我从小打好了语文的基础,这对我学习其他学科提供了很大方便。” “如果允许复旦大学单独招生,我的意见是第一堂先考语文,考后就判卷子。不合格的,以下的功课就不要考了。语文你都不行,别的是学不通的。”

这则材料,有人能判断出说话的人是复旦大学的领导。也有聪明的同学猜出是数学家,我告诉他们这个人与华罗庚齐名,有人居然猜祖冲之,实在有一点儿关公战秦琼的味道。最后,我告诉他们这个人是苏步青,简单介绍苏步青的成就后,给他们讲了苏步青在初中阶段写第一篇作文的故事。苏步青模仿《左传》的笔法,写出了一篇非常棒的作文,被老师欣赏但又有所质疑,随后苏步青用会背诵《左传》全文这一事实回应了质疑。


【材料三】 “在学好数学的同时,更不能偏废语文。语文的训练是成为真正学者的第一步。” 早期受父亲的训练,我养成了对中国历史、文学,特别是诗歌的兴趣,一生受惠。他甚至影响了我在数学方面的工作。我不是说具体如何解决问题,而是如何去看问题。从他那里,我学懂了必须了解问题的历史背景,总结过去,足以为未来提供线索。

这则材料同样也没有人能猜得到是谁,但学生的逻辑能力不错,他们已经明确判断出这一定是一位数学家说的话了。可就是不知道他是谁。我告诉学生,这个人的名字也一定每个人都熟悉,但还是没人猜中。再告诉他们,你们这个班就是以这个人的名义来命名时,所有人一下子恍然大悟,原来是丘成桐。

我告诉学生,可能你们只是知道丘成桐获得过菲尔茨奖,沃尔夫奖,这两个奖项相当于数学领域里的诺贝尔奖。能获得一个就很厉害,更何况获得两个呢?不过,除了极高的数学成就,不管是在他的采访中也好,还是在他的自传中也好,都体现出极高的文学修养。

接下来的问题就比较简单了,为什么我要强调语文学习很重要,却偏偏选择几个数学家来说事,而不选择诸如鲁迅、叶圣陶、朱自清等这样的文学大家的论断呢?道理很简单,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对什么人说什么话,要想让你的论说力量更强,那就不能王婆卖瓜,自卖自夸,而是王婆卖瓜,要找李婆来夸,然后才能更让人信服。

当然,以上所引用的名家论断,对学生而言,可能还是有一点儿在云端的意思,更长远的东西他们不一定能看得清,也不一定更有感受,那就说一点儿眼前的,利益攸关的。

我给他们出示了三张中考试题的截图,分别是北京市2023年中考的数学、物理、化学的阅读题,用这些阅读题告诉他们,不学好语文,在解决这些科普阅读题时,就可能面临很多障碍,所以必须学好语文。而且,未来的中、高考会不断强化这种情境考查,不具备良好的语文阅读能力,必然会不断碰壁。




为什么不选择语文或者史地政的试题,而一定要举数理化的试题呢?道理同上,也是王婆卖瓜,要找李婆来夸。试想一个饭店,如果只有老板自吹自擂饭菜很美味,那会有人相信吗?如果很多食客都说味道不错,是不是更为可信?如果连竞争对手,对门饭店的老板都承认这家的饭菜做得确实好,是不是就更具说服力了呢?

当然了,学好语文最重要的还是读书。所以我在本节课的最后,推荐了两本书给他们,要求学生最近有时间就要开始读起来,过一段时间做一些交流。

一本是丘成桐的自传《我的几何人生》,书中谈及了很多关于人文与科学之间的关系问题。

另外一本是华裔数学家,美国数学协会会长弗朗西斯·苏(Francis Su)所著的《数学的力量》。书中谈及了很多数学中体现出来的人文之美。


为什么要推荐这两本书呢?当然首先还是要为语文学习服务。那为什么不推荐一些文学名著呢?原因也很简单,对很多学数学的孩子而言,一下子让他读那些陌生的文学名著,他们的感觉一定像我当年做数学题一样痛苦,所以得先做点儿铺垫,给个台阶,从他们相对熟悉的内容读起来,然后由易到难,逐步提升。

图片来自网络,如涉版权,请联系删除。
欢迎分享,若公众号转载,请联系授权。

给我自己的作品带个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