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给仍然偏紧 是否意味着猪肉将迎来新一轮涨价
2023-04-13
更新时间:2023-04-06 00:02:06作者:未知
2月22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做好2022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想法》,即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公布。文件中提出,保障“菜篮子”产品供给,稳定生猪生产长效性支持政策,稳定基础产能,避免生产大起大落。
猪肉是“菜篮子”中重大产品之一,但是猪肉价格受到猪周期影响波动较大。财联社记者多方采访获悉,目前国家主要通过监测能繁母猪产能及稳定规模猪场存量来调控生猪供应,生猪市场供应以及猪肉产品价格保持相对稳定,能避免价格不合理大幅波动。
值得一提的是,一号文件中重点提及大豆和油料产能提升工程,大豆副产品豆粕作为养殖饲料主要蛋白来源直接影响生猪养殖成本。多位一线人士对财联社记者表示,政策利好刺激推广国内大豆种植,对于饲料价格上涨有肯定抑制作用。
明确稳定生猪基础产能
对比2021年一号文件,2022年政策方向从“保护生猪基础产能,健全生猪产业平稳有序发展长效机制”调整为“稳定生猪生产长效性支持政策,稳定基础产能,避免生产大起大落”。
首席分析师冯永辉向财联社记者表示:“生猪不同于其他产品,产能调节到影响实际供应会有10个月滞后期,这就导致猪价涨涨跌跌,周期性强,国家对基础产能调控预案主要方式在于设定产能警示线上下限,让产能和价格完量在这个范围内波动,诸如前段时间启动猪肉收储等举措,都是国家政策调控方式,产能稳定,猪价自然也能稳定。”
猪易网首席分析师曾紫华接受财联社记者采访表示,稳定生猪基础产能的重点在于将能繁母猪存栏量变化率作为核心调控指标。“稳定基础产能与此前农业农村部印发《生猪产能调控实施方案(暂行)》基本一脉相承。”
根据政策要求,十四五”期间,以正常年份全国猪肉产量5500万吨生产数据为参照,设定能繁母猪存栏量调控目标,即能繁母猪正常保有量稳定在4100万头左右,最低保有量不低于3700万头,保持能繁母猪存栏量在保有量的合理区间波动。
除了调控能繁母猪存栏量,稳定基础产能还需要调控规模养殖产能,稳定规模猪场存量。目前年出栏500头以上的规模养殖场(户)会被纳入全国生猪养殖场系统备案,各地要保持规模猪场(户)数量总体稳定以确保生猪产能总体稳定。
上海钢联农产品事业部生猪分析师陈晓宇在接受财联社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大型企业比例仍在增加,未来这种自繁自养的养殖模式会成为行业主要发展趋势,对于规模企业来说提议优化母猪结构,把低效能母猪群换掉,调整存栏结构。不管是规模企业还是中小散户,此时不再追求种群数量,而是降本增效,提高种群质量,最重大的是不能放松生物安全防控,避免疫病对种群带来的影响,也避免生猪价格过度变化带来的伤害。对于未来生猪市场,还是要顺应行业发展趋势,鼓励规模化养殖的同时,也不能忽略散户的发展。
大力实施大豆和油料产能提升工程
对于养殖行业而言,大豆、玉米价格波动显著影响饲料价格。在今年猪价下行周期中,饲料大涨无疑促使养殖行业雪上加霜。根据卓创数据,截至2月22日,国内43蛋白豆粕均价为4462元/吨,较年初价格累计涨幅25.48%。受此影响今年以来饲料行业已经迎来两轮涨价潮。
财联社记者注意到,此次文件中重点提及大豆和油料产能提升工程,要求加大耕地轮作补贴和产油大县奖励力度,在黄淮海、西北、西南地区推广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多位养殖一线人士告知财联社记者,大豆压榨后副产品豆粕是养殖行业重大蛋白饲料,推广大豆种植,能够提高国产大豆供给,对于饲料价格上涨亦有肯定抑制作用。
冯永辉表示:“我国大豆进口依靠程度较高,近两年进口量已达历史新高,大豆政策制定更多原因在于粮食安全战略,涉及到国计民生的基础物资要端在自己手里才能放心。今年大豆价格上涨主如果因为南美等地大豆减产和国际形势影响,当然国产大豆自给率提升、依靠程度下降后,价格也自然会回落。”
大豆进口量增加亦有饲用需求拉大的原因,农业农村部多次推广低蛋白日粮技术,添加工业合成氨基酸不足短板,降低豆粕等蛋白原料用量。曾紫华表示,现在多家饲料企业和大型养殖企业都在这个方向发展,或将成为行业发展趋势之一,因为低蛋白日粮技术不仅能够缓解大豆压力,而且能够避免环境污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