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有暗香来》华浅的“重生”成笑话,梦境与现实的纠葛!
2023-10-30
更新时间:2023-09-22 11:10:11作者:无忧百科
《西出玉门》,豆瓣开分7.2。
在同类型的剧集里,这个得分其实不低。
毕竟,在审核尺度和特效投入等限制面前,要想把“摸金校尉”这个题材的故事说好,确实特别难。
但这并不是说,《西出玉门》就特别值得夸耀。事实上,它是一部优点和缺点,都特别明显的剧集。
优点的部分,主要来自原著作者尾鱼。
看过原著的人都知道,尾鱼是那种脑洞非常大的作者。
在她笔下,悬疑与冒险交织,浪漫与惊奇兼具——这种才情的结果就是,她勾勒故事的方式,对诡谲剧情的铺陈,以及在这个过程里对受众情绪的拿捏,都为剧集改编赢得了先机。
但它的缺点就在于,倪妮实在太油腻!
在尾鱼原著里,叶流西是那种非常飒的“沙漠玫瑰”——美得自然,也美得爽快。
但倪妮在演绎这个角色时,却带有一种装酷的迹象,一举一动一颦一笑之间,都给人一种“看我不美死你”的油腻感。
美女也油腻
POST WAVE FILM
先来说缺点吧。
有必要强调的是,“倪妮太油腻”的感觉,并不是笔者单方面的个人感受。大家刷一下与《西出玉门》相关的评论,就能看到不少观众,都在吐槽这个点。
在剧情里,倪妮扮演的叶流西在接听有卖瓜时,随手切了一块吃。
倪妮在这段里的表演是这样的:她看见白宇扮演的昌东走过来,就转头盯着对方,脸上戴着墨镜,嘴里咬着西瓜。
她的动作设计问题在于:嘴唇贴着西瓜并没有咬,而戴着的墨镜也没能遮住两只大眼睛。
结果就是:观众并没能从这段表演里,体会到叶流西看到昌东时的情绪,究竟是感到诧异,还是觉得在意料之中。
她更像是想告诉观众,作为角色表演者的演员本人,很女性、很可爱、很妩媚。
如果说这里的表演还只是演员没能抓住角色性格与情绪的话,那么接下来的戏,就明确地滑向了油腻。
为了体现角色在烟火气里讨生活,有一段叶流西穿着红色围裙做烧烤后,跟昌东聊天的戏。
为了体现角色的飒,叶流西还是戴着墨镜——但这段戏的问题其实不在服装道具,而是倪妮的肢体动作:
她把身子调成略微前倾和后仰两个动作,一边镇定自若地谈笑风生,一边斜视着对方。
随后,身子往椅背上一靠,上半身舒展开来,二郎腿盘上,手里拿着烤串,依旧歪着头,用自认为自信大方的方式与昌东聊天。
更糟糕的是,接下来她摘掉了墨镜,眼睛都不眨一下地斜盯着昌东,一边用嘴叼着墨镜腿,一边再搭配嘴角吃烤串剩下的小零食。
近些年来不停有女权意识批判男性凝视——如果还有谁对这个概念理解不深刻的话,看看这段戏里叶流西盯着昌东的眼神,就能加深理解了。
坦白讲,看到倪妮在这个段落里的表情迹象,笔者脑海里当时就出现了两个人。
一个是在泳池旁穿着白裤裸露上身大秀舞姿的杨烁。
另一个就是在古装题材里一边拉面一边泡妞的杨洋。
这些片段之所以让人觉着油腻,最大的问题不仅是演员没有进入角色,更在于演员过分自信地沉溺于自己的身体和外貌上,想在这些瞬间尽可能地展示自己。
换到《西出玉门》里的倪妮就是:她太知道自己的漂亮了,就禁不住使劲去展示。
就像是早期放出的剧照里,被人称作惊艳的这张“车窗探身”照——这一幕不管是在剧照里,还是在原著中,都是名场面。
在原著里,小说中是这么说的:“灯光都打住她,半幅天地迷离,一身妖气。”
放在剧照里,倪妮秀发未拢、上身穿红,一只手抓着车身,另一只手随身子半吊在空中。
但无论原著的文字还是剧照的静态,它们都只是提供了一个需要去发挥想象力的静态感。
如果看完整个片段,发现导演用了柔光滤镜来配合慢动作,以此来凸显倪妮“风情万种”的表演,那你很难不在她表情浮夸、身体做作的肢体语言里,感受到不属于角色的表演痕迹。
而且她从车上下来时,更是把手中的刀叼在嘴里,刻意硬拗出酷飒冷峻的造型来。
演员知道自己漂亮是好事,但不加控制不做匹配地肆意展露,就成了坏事——所有被观众评价为油腻的演员和表演时刻,问题都出在这里。
倪妮也不例外。
她太知道自己很漂亮了,以至于忽略了表演的第一要旨,是服务于角色,而不是服务于本人。
换句话说,演员的漂亮是要隐藏在表演后边的,演员一定要让角色的性格、情绪和状态,先于自己的漂亮而存在,这样她才能打动观众。
就像是《花样年华》里的张曼玉,已经不能用漂亮去形容,而是风韵、性感,尤其是她身着旗袍展露腰线扭胯摇曳在酒店昏黄的长廊里时。
但那个片段里的张曼玉,更多是要让观众感受到欲望没有依附时的失落与荒芜。
《花样年华》里的张曼玉
那种美艳是让人心碎的,因此也是服务于角色的。
但倪妮的叶流西的漂亮是服务于演员的,所以是油腻的。
矮子里边拔大个
POST WAVE FILM
再说优点。
坦白讲,尽管说是优点,其实也不见得多么突出。
但为什么还要这么讲,是因为在同类型的题材和故事里,它已经属于瘸子里边拔将军、矮子里边拔大个的剧集了。
更直白来说就是:不是它多优秀,完全是同行的衬托。
而且这个同行的衬托,还完全得益于主创人员的不作为——说主创不作为,是因为包括导演和编剧在内的主要工作人员,并没有发挥积极的主观能动性,而是玩儿起了“抠书式翻拍”。
所谓“抠书式翻拍”,说的就是导演和编剧基本上放弃了浓缩甚至改编剧情的方式,完全按照书里已有的情节和台词直接照搬。
这样的好处就是,只要在悬疑的氛围和选角的人设上没有出现太大偏差,基本就不会偏离原著的质感。
熟悉尾鱼的读者很清楚,她是个特别会埋伏笔的作者,极其擅长在靠近谜团的时候再制造谜团,用巨大的脑洞来嵌套谜团之间的关系,同时辅以光怪陆离的诡谲想象力。
简而言之就是,悬疑与冒险交织,浪漫与惊奇兼具。
所以尾鱼的故事,总是越发展越迷人,越到后边越劲道——《西出玉门》也一样,它的故事讲到“玉门关内”的时候,用引人入胜来形容似乎并不为过。
正是得益于尾鱼原著的这种优点,在改编时不思进取的主创,才能让剧情变得扣人心弦。
因为它只需要在审核允许的范围内,一五一十地复刻原著中,冒险之旅上那些诡谲的脑洞和景观,比如在帐篷上的行走皮影戏,从土台里飞出砸死人的棺材,还有突然响起的鬼谣,和像巨眼、能杀人的沙球等等。
能把这些原著里的名场面视觉化,就足够满足观众的需求。
但是说白了,这不是影视主创的功劳,而是他们躺在原著作者的功劳簿上,坐享其成的结果。
对影视创作者来说,这其实是一种保守的体现,所以算不得多么荣耀的优点。
作者丨毛头
所见即所想。
编辑丨毛头 排版丨lmx
媒体统筹丨佐爷灵魂贩卖馆
「注:本文部分图片来源于豆瓣及网络,
若有侵权请主动联系我们。」
后浪力量 | 2023短片征集计划倒计时1天
好课 | 孙红云纪录片拉片课
⬆️ 关 注 【 后 浪 电 影 学 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