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收集出轨证据才会被采用 出轨如何收集证据

更新时间:2024-01-09 09:12:41作者:未知

怎么收集出轨证据才会被采用 出轨如何收集证据

怎么收集出轨证据才会被采用

【为您推荐】凉州区律师 尚义县律师 隆尧县律师 滦南县律师 富阳市律师 斗门区律师 民勤县律师

婚姻关系存续期间要是发现对方有出轨行为的话,此时是可以要求离婚的,但在离婚的时候为争取更多的利益,就需要提供有效的证据证明对方出轨。那么实践中该怎么收集出轨证据才会被采纳呢?我们一起在下文中进行了解。

首先,要明确因出轨可以请求损害赔偿的情形

根据我国《婚姻法》的规定,只要存在“有配偶者与他人同居”或构成“重婚”导致离婚的情形,无过错方都有权请求损害赔偿。

“非法同居”即“有配偶者与他人同居”,根据相关司法解释,“有配偶者与他人同居”的认定公有3个要件:

1、婚外异性;

2、不以夫妻名义;

3、持续、稳定的共同生活。

“重婚”则是以夫妻名义共同生活。

所收集的证据如果不能证明他们有长期共同生活的情节,那么即使是“捉奸在床”,也只能被认定为“通奸”行为,这种情况下起诉离婚通常会得到支持,但是并不能得到离婚损害赔偿。

证据可以从两种证据入手收集证据:

1、直接证据

(1)性交录像,要求能够清晰的辨认正在发生性行为的双方并没有被剪辑;

(2)性交场面照片,要求说明照片的来源、拍摄时间、地点等信息;

(3)书面认可,发生婚外情的当事人自己书写的保证书、承诺书、认错书等;

实践中可以引导丈夫在“保证书”、“悔过书”中检讨自己与情人长期共同生活的情节,然后可以经过公证成为认定“重婚”或“非法同居”的有力证据。

(4)本人认可的录音,行为人自己承认婚外情的录音,要求录音真实合法。这需要取得证据的途径要合法,在这方面可以先咨询律师问好可以用哪些方法,怎么实施。

2、间接证据

(1)婚外所生孩子,需要对方认可,否则,需要亲子鉴定,非常麻烦;

(2)暧昧短信,取得困难,转发又容易引起法官怀疑---是否经过了修改之后转发给你的?条件许可可以及时将短信内容公证。

(3)证人证言,很难独立证明婚外情事实;

(4)录音材料,一些与婚外情有关的语音记录;

(5)共同租房证据,直接证明同居,但不能直接证明发生婚外性行为。

间接证据不能直接证明重婚或是有配偶者与他人同居行为,需要有其他证据佐证。

法院认定一方出轨的证据形式

当事人自认的曾经发生过出轨过错行为的保证书、悔过书、道歉信等书面证据,直接证明夫妻一方与其他异性发生不正当两性关系的照片、视频资料、开房记录,实名认证能够查证属实的电话记录、QQ聊天记录、短信记录相关内容等。女性在损害事实发生时要及时留存证据,依法维护自身权益。

发现对方出轨的,此时需要收集出轨证据加以证明,而不是说自己看到了一次出轨就能作数,在法庭上面讲究的是证据,若没有充足的证就可以证明对方确实有出轨行为的话,也就无法判定夫妻之间感情破裂,那么法官是不会准予夫妻离婚的。

为您推荐

怎么收集出轨证据才会被采用 出轨如何收集证据

1、直接证据1、性交录像,要求能够清晰的辨认正在发生性行为的双方并没有被剪辑。2、性交场面照片,要求说明照片的来源、拍摄时间、地点等信息。3、书面认可,发生婚外情的当事人自己书写的保证书、承诺书、认错

2024-01-09 09:12

在什么情况下探望权会被中止,什么情况下可以中止探望权

在司法实践中,一般认为中止事由有下列情形:1、探望权人成为限制行为能力人或无行为能力人的。2、探望权人患有医学上认为不宜与他人接触或有传染可能的疾病。3、探望权人对子女有违法行为的,包括民事侵权和犯罪

2024-01-09 09:12

有哪些常见的债务风险 什么是债务风险

1、诉讼时效风险。2、债务人破产风险3、债务人解体风险。如债务人在解散或被撤销时已无财产偿还债务等。4、债务人犯罪风险。5、社会性风险。指由于人们法律意识不强,有法不依,使债权人无法依法追偿债款的风险

2024-01-09 09:12

2022非法获取公民个人信息罪处罚内容是什么

违反国家有关规定,向他人出售或者提供公民个人信息,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2024-01-09 09:11

受胁迫打的欠条是否有效 被胁迫打欠条应该怎么处理

欠条应当是无效的。对于债务纠纷案件,债权人对债务人提起诉讼之后,法院要经过开庭质证,审查其提供的欠条是否是债务人真实意愿;此时,根据“谁主张谁举证”的原则,如果债务人有证据证实债权人所提供的欠条是自己

2024-01-09 09:11

端午不放假违反什么法律?(关于端午节放假的法律)

端午节不放假违反了劳动法:劳动法规定用人单位在下列节日期间应当依法安排劳动者休假: 1、元旦。 2、春节。 3、国际劳动节。 4、国庆节。 5、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休假节日。

2024-01-09 0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