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罪认罚罚金标准如何确定 认罪认罚罚金数额怎么算

更新时间:2024-05-16 20:08:41作者:佚名

认罪认罚罚金标准如何确定 认罪认罚罚金数额怎么算

一、认罪认罚罚金标准如何确定

也就是说罚金多少,需要根据犯罪过程的情况来判定,法律上没有明确的一个金额。在《刑法分则》对罚金数额的规定主要有以下五种情形:

1.无限额罚金制。即指《刑法分则》仅规定选处、单处或者并处罚金,不规定罚金的具体数额限度,而是由人民法院依据刑法总则确定的原则——根据犯罪情节,自由裁量罚金的具体数额。在无限额罚金的情况下,根据司法解释第2条的规定,罚金的最低数额不能少于一千元;未成年人犯罪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判处罚金的,罚金的最低数额不能少于五百元。

2.限额罚金制。即指《刑法分则》规定了罚金数额的下限和上限,人民法院只需要在规定的数额幅度内裁量罚金。例如,刑法第170条规定,伪造货币的,处3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5万元以上50万元以下罚金。类似规定在刑法分则中为数不少,主要集中在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罪一章中。

3.比例罚金制。即以犯罪金额的百分比决定罚金的数额。例如,根据刑法第158条规定,对虚报注册资本罪,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虚报注册资本金额1%以上5%以下罚金。

4.倍数罚金制。即以犯罪金额的倍数决定罚金的数额。例如,刑法第202条规定,以暴力、威胁方法拒不缴纳税款的,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拒缴税款1倍以上5倍以下的罚金。根据这一规定,罚金数额取决于犯罪数额,犯罪数额越大,罚金数额也越高;反之,亦然。

5.倍比罚金制。即同时以犯罪金额的比例和倍数决定罚金的数额。例如,根据刑法第141条规定,对生产、销售假药罪,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销售金额50%以上2倍以下罚金。这类罚金数额的条文主要集中在刑法第三章第一节所规定的生产、销售伪劣商品罪中。

二、认罪认罚罚金标准如何确定的相关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十五条,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自愿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承认指控的犯罪事实,愿意接受处罚的,可以依法从宽处理。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七十八条,被判处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在执行期间,如果认真遵守监规,接受教育改造,确有悔改表现的,或者有立功表现的,可以减刑;有下列重大立功表现之一的,应当减刑:

(一)阻止他人重大犯罪活动的;

(二)检举监狱内外重大犯罪活动,经查证属实的;

(三)有发明创造或者重大技术革新的;

(四)在日常生产、生活中舍己救人的;

(五)在抗御自然灾害或者排除重大事故中,有突出表现的;

(六)对国家和社会有其他重大贡献的。

犯罪分子犯罪不仅给自身带来刑事处罚,而且对公众社会带来极大的恶劣影响,破坏社会的稳定,所以法律上对于违法犯罪者,必须处于严重的金额罚款,不过在考虑犯罪事件的严重程度以外,还会考虑犯罪分子的经济条件,可以酌情处理。

为您推荐

认罪认罚罚金标准如何确定 认罪认罚罚金数额怎么算

认罪认罚罚金标准是如何确定的,这个问题涉及几种情形标准,一般情况下都是要根据犯罪的情况如何,法官才能够判决应该处于多少罚金,这个标准一般是对犯罪过程的具体情况定多少罚金,或者是我国有法律规定的罚金是多

2024-05-16 20:08

行政听证的参与人有哪些,行政听证的参与人有哪些规定

行政听证的参与人有:申请人、当事人、主持人、记录员、证人等。行政听证的目的是行政机关对当事人的违法行为进行描述,并且做出重大决定前充分听取公民和其他组织的意见,保证行政处罚的公平公正性。

2024-05-16 20:08

行政给付的类型包括什么? 行政给付的类型有哪些?

行政给付的类型包括:抚恤金、生活补助费、安置费、救济费、优待费、社会福利费或者其他视实际情况的协商的费用等。行政给付是需要当事人按照裁定执行的,如果拒不执行法院可以执行强制执行。

2024-05-16 20:08

行政处罚时效2年还是6个月?(行政处罚6个月和二年)

?行政处罚时效是两年。行政处罚的时效是指对违反行政管理秩序的行为人追究行政责任,予以行政处罚的有效期限。在我国的行政处罚的实施的过程的规定中,如果行政相对人的违法行为在2年内未发现的,不再给予行政处罚

2024-05-16 20:08

行政仲裁属于行政解决机制吗?

行政仲裁是属于行政解决机制的,此时是一种行政司法的行为。在我国的行政法律规定中,我国的行政司法行为是指行政机关根据法律的授权,按照准司法程序审理和裁处有关争议或纠纷,以影响当事人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

2024-05-16 20:08

行政强制措施12种的方式包括什么?

行政强制执行的12种方法包括:强制传唤,强制拘留,遣送出境,强制许可,强制扣留,强制拍卖,强制拆除,强制履行,强制隔离治疗等。如果是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根据自己管辖的具体范围,在当事人不履行相关义务的情况

2024-05-16 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