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应对高考考生心理危机(高考生心理问题)
2023-04-14
更新时间:2023-04-14 19:31:53作者:无忧百科
“大学生自杀是我们不能忍受的损失,它给家庭造成的灾难是毁灭性的,给社会造成的损失也很大。”应邀前来“大学生抑郁与自杀预防与处理培训班”讲学的美国俄亥俄州州立大学心理咨询与会诊中心主任Louise Douce教授的这个观点已经成为许多人的共识。
尽管大学生总体自杀率不高,但清华大学樊富珉教授却强调,应该高度关注这一群体,“每死一个学生,代价太大,不仅仅是钱,它对学校的负面影响、给其他人带来的心理阴影,无法估算”。
承办这次培训的北京心理危机研究与干预中心是中国大陆首家以研究和预防自杀为主要任务的专业机构,它曾对卫生部的死亡数据库进行过分析,发现自杀已经成为我国15~34岁年龄段青壮年人群第一位重要的死亡原因。
据北京回龙观医院院长曹连元介绍,有关中国大学生抑郁与自杀的研究工作刚刚起步,还不知道大学人群中自杀以及自杀未遂行为的发生率。樊富珉教授也只能根据很多资料来估算:“在十万分之十左右。”
樊教授提供的一些调查数据提醒我们:对大学生自杀的危机干预应该成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关注的重点。
2004年,中南大学自杀预防研究所徐彗兰等人在对该校623人的调查中发现(有效问卷为610份):有89人(占总样本的14.6%)表述自己在一年内认真想过要主动结束自己的生命。华中科技大学社会学系的陈志霞等人也在今年对1010名大学生的调查中发现:有过轻生念头的学生占10.7%,其中女性高于男性,三年级最高(为13%),学习成绩差的学生高于成绩好的学生,文科学生高于理科学生。
樊富珉教授对现在的大学生充满同情:“他们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压力和冲突,有各种复杂的问题需要解决。怎么面对困难、有哪些处理压力的技巧等等这些孩子们在正常发展阶段就应该得到解决的问题,由于高考压力的存在而被忽视。”
很多研究证明,尽管自杀往往是多种因素作用的结果,但学业压力、人际关系、情感挫折、抑郁症等神经症的困扰、难以适应环境等是导致很多大学生选择自杀的重要因素。“前3项在大学的心理咨询中,也是出现最多的问题,如果疏导不当可能引发自杀意念。”学习成绩差、专业满意度低、性格内向的大学生应该成为被特别关照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