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腹泻益生菌 用对才有用
2023-04-24
更新时间:2023-04-24 15:31:18作者:无忧百科
儿童期情绪障碍对于这一疾病可能很多人不是特别的了解,这一疾病是会影响宝宝的成长的,这和宝宝的成长环境有一定的关系,那么儿童期情绪障碍是怎么一回事呢?儿童期情绪障碍如何预防呢?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儿童期情绪障碍病因
原因较多,遗传易感素质在起病上具有重要影响,此病与其发育和境遇有一定关系,与成人期神经症无连续性。造成儿童情绪障碍的原因较多,其中遗传因素是一个原因,幼儿时期胆怯、敏感或过分依赖者易产生情绪障碍。家庭因素和不良的教育方式、对小孩过度保护或过分严格苛求、态度粗暴等都可能使儿童发生情绪障碍。若儿童幼年时期遭受精神创伤,深刻的情感体验也是常见致病因素。躯体疾病或过度紧张疲劳、学习负担过重对发病均具有影响。
具体分析如下
1、分离性焦虑障碍病因
多发于对紧张性刺激反应过强或过分敏感的儿童。如果这种反应已成为习惯性倾向时,称为“焦虑素质”。此与遗传有关。持续的紧张环境可使儿童发病。所以不要让宝宝长期处于紧张的环境当中。
2、儿童恐怖性障碍
正常儿童在成长发育过程中都可能会对一些特殊的物体或情境出现恐惧害怕的现象,这是面临危险处境的一种防御反应,不属于病态症状。害怕的物体与情境包括与父母分离、黑暗、动物、登高、雷电等。
学校恐怖症常见于学龄儿童,女孩较男孩为多见。可能由于对学校有关事物的恐惧、学业上的失败、对学习的厌倦、或害怕与母亲分离等有关。
3、社交敏感性障碍
儿童对新环境或陌生人产生恐惧、焦虑情绪和回避行为。主要与周围的环境和人有关系。如与母亲的分离。
4、儿童强迫症
儿童强迫症是强迫症的一类,是一种明知不必要,但又无法摆脱,反复呈现的观念、情绪或行为。在儿童期,强迫行为多于强迫观念,年龄越小这种倾向越明显。
5、儿童癔症
家庭不和、教育方法不当、父母对孩子过分纵爱和保护都易使儿童发生癔症。文化程序及家庭经济水平低、或地方风俗迷信影响的儿童也易发生癔症。
6、儿童抑郁症
本症多发生于少年期,病因尚未清楚,可能是多因素所致,包括遗传因素、生化代谢缺陷和环境因素等。
儿童期情绪障碍预防保健
1、儿童期情绪障碍与家庭因素和不良的养育方式,对孩子的过分保护或过分严格苛求有关。首先应查明并协助消除家庭教育、社会环境中的有关不良因素。
2、与患儿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为孩子提供一个没有威胁气氛,且富于感情的环境,对可能发生的情境进行预测,如有可能发生变化时提前告诉患儿。
3、与学校联系,了解患儿在学校的困难。是否怕被同学欺侮,或学习有困难,或成绩不佳怕被老师责怪等。需取得学校及家庭多方面的合作和理解,解除患儿的精神压力,并为其创造良好的条件,恢复其自信心,消除恐惧。
4、健全性格。鼓励孩子多参加集体活动,增进交谈,从小送幼儿园,增加与人接触的机会。不要在他人面前训斥孩子,以免增加过反心理。切忌将患儿独自关闭在家中与社会隔绝。
5、掌握教育孩子的正确方法。向患儿家长宣传有关儿童精神卫生知识,不要以离别来要挟孩子,对待孩子惧怕上学不要打骂和责怪。对孩子的微小进步要给予充分肯定,锻炼孩子的独立社交能力,切忌过分地爱和恐吓。
6、对待较小的孩子恢复上学的开始几天,最好不要由母亲伴送入学,而由其他人伴送,以减少与母亲分手时的焦虑、恐惧。
7、对服药治疗的患儿要注意药物副作用,及时给予对症处理,同时保证患儿营养供给。
按照发生的年龄不同分为下列几种类型
1、婴儿抑郁
6个月以后的婴儿与母亲分离,在经过短暂的急性痛苦期后,逐渐表现行为退缩、对环境反应降低、兴趣丧失、食欲下降、体重减轻、发育停止、睡眠紊乱等。当母亲重新回到婴儿身旁数月后,抑郁逐渐消失。
2、学龄前期抑郁
表现为不快乐、哭啼、活动减少、兴趣减退、行为退缩、不愿参加活动和游戏、食欲下降、睡眠减少和紊乱。由于他们的言语和认知发展水平有限,不能确切地描述抑郁病情,主要是通过行为观察和病史帮助判断;
3、学龄期抑郁
此时期除了有学前期抑郁的表现外,可以出现抑郁体验,自责自罪,烦躁抱怨,有自杀观念或行为。同时,在学校有行为方面异常,如学习兴趣丧失,注意力不集中,拒绝参加学校活动等。诊断的确立需要结合父母报告的病史和对儿童的询问,单凭一方面的资料往往会漏诊;
4、青春期抑郁
症状类似于成人的抑郁症状,有抑郁的外在表现,也有明显的内心体验。但是,与成人不同的是,更多的出现行为问题,如:攻击性行为、破坏性行为、逃学、药物滥用,出现自杀的比例也较高。
结语:儿童期情绪障碍其实是可以预防的,在宝宝的成长过程当中,作为父母一定要给他们爱与保护,让宝宝在爱的环境中成长,那么如何预防儿童期情绪障碍呢?大家看了上述小编的介绍都知道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