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自杀是个例,但高校确实有两大问题亟需重视
2024-05-23
更新时间:2024-05-23 16:47:49作者:无忧百科
文︱孙玉良
央视新闻上了热搜,由于国家多部门出台房地产利好政策,各地楼市活跃度明显上升。新闻举例说深圳、南京等地就有很大进展,深圳有市民直接现场下订单,南京存量房“以旧换新” 首批52组确认成交,深圳市房地产中介协会行业发展主任周衍江兴奋地说房地产新政减轻了购房者的负担,激发了消费者的购房需求;南京房地产业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张辉兴奋地说房产新政盘活和激活了存量房产和增量房源两大类的房产,“满足了刚性需求、改善性需求两大类的购房需求”,总体而言按记者的观察,中国的房地产又要升温了。
我最关注的不是央视新闻的正面报道,而是新闻下面的网民留言。因为从这些留言中可以解读出真实的民意。当然这些留言也有“造谣”的,也有“传谣”的,但通过对这些留言的分析,可以“去伪存真”,可以“去粗取精”,自己分辨出哪些是“谣言”,哪些是真实情况的反映。我建议公安机关也要查一查,查查这些网民的留言是真的还是假的,不能让“谣言”横行于世。比如有的网民说市民排队看房、买房是房地产公司花钱请的托,有的一天50元,有的一天200元、250元、300元,还管饭,这是不是事实?如果这是“造谣”,请把造谣者抓起来。如果是房地产公司利用这种手段制造楼市的“虚假繁荣”,那也请公安机关治房地产公司的罪,这是赤裸裸的诈骗行为,合伙欺骗“接盘侠”。
我看到的更多的网民留言,讽刺的居多,表现出对楼市提升的极不信任。有的说买得起的永远买得起,买不起的永远买不起;有的说别急两周后再看,现在让子弹飞一会儿;有的说房子已经不缺了,如何刺激也不可能重启辉煌了;有的说你们偷偷买偷偷发财就行了,这种好事情我们不需要知道;更有的吐槽“老百姓不是傻子”,表现出对这则新闻的极度不信任。这很危险了,连央视的公信力都受损了,当网民连央视发出的新闻都质疑时,这还了得?影响政权的稳定了。我看到的最正能量的一则评论是:“希望政府不要为了表面的经济增长而让房价上涨,让国人的钱投资或流入到国防和科研创新上,这才是国家的希望!”,对这则留言,我深表赞同。
我非常理解房地产专家们出主意、想办法积极为刺激楼市建言献策的心理,他们的工作就是干这个的,除了房地产他们也不懂别的。房地产商就是他们的衣食父母,房地产如果崩盘了,他们也就失业了。当然这些“专家”也得包装自己,把自己包装成忧国忧民的样子,为提振房地产尽心竭力乃至鞠躬尽瘁。比如那个最著名的孟晓苏,我经常看到他的名字,为提振楼市出的主意最多,比如他提出的低收入的人用低价买房,高收入的人用高价买房,低收入的人用2万、3万买的房子,升值到500万、1000万就成为“中产阶级”的观点,就很有代表性,也很有诱惑性,孟晓苏据此认为:这是共同富裕的一种手段。
看看我们的“专家”,他们也在为老百姓如何实现“共同富裕”着想,在为低收入如何踏进“中产阶级”大门着想,房地产专家想的办法,就是买房,你买的房子升值了你就祖坟上冒青烟了,有钱的更有钱,没钱的变有钱,大小也是个“中产”了。不过,我对于这种站着说话不腰疼的馊主意是从来不屑一顾的,甚至认为孟晓苏之流鼓动低收入人群通过买房“一夜暴富”踏进中产阶层这个主意,是跟傻子皇帝晋惠帝“何不食肉糜”一个水平的,太不接地气。他连打酱油的钱都没有,拿什么去买房?
那些掏空六个钱包交了首付却买到许家印的烂尾楼业主,孟晓苏怎么不出出主意如何解套?对于刺激房地产挽救中国经济,我认同一个网友的评论,四个字:饮鸩止渴。既然房子成为商品,那有升就有降,按市场规律走吧。如果你买了房子,升值了别太高兴,降价了就认栽,心态平和一点,这才是该有的一种态度。
版权声明:本文系作者原创文章,图片资料来源于网络,本文文字内容未经授权严禁非法转载,如需转载或引用必须征得作者同意并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