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时代如何培养创新人才,促进公平?这场大会深度研讨

更新时间:2024-05-27 01:57:33作者:无忧百科

人工智能时代如何培养创新人才,促进公平?这场大会深度研讨

5月25日晚,深圳零一学院在南山区西丽湖国际科教城举办了一场面向全社会的公益性公开课,主题为《如何在人工智能时代大规模培养创新人才和促进社会公平》,由原国务院参事、乐平基金会理事长汤敏与其课题团队进行深度讲解,并在线上同步直播。



据介绍,深圳零一学院(以下简称“零一学院”)是深圳市委、市政府推动创办的一所公办创新型学院,继承了清华大学钱学森力学班(简称“钱学森班”或“清华钱班”)十多年探索实践,致力于以全新模式培养拔尖创新人才,鼓励学生通过科技创新改变世界、创造未来。

每年夏季,零一学院都会面向全球发起“X-Challenge全球颠覆性创新挑战”,旨在选拔14-40岁的潜在创新人才进行长周期培养,推动解决全球交叉前沿领域的重大问题。值得一提的是,从选拔中脱颖而出的创新挑战者,将得到来自全球各个领域顶尖导师的深度陪伴指导,整个学习过程不收取学费,其研究成果还有可能获得来自学院、企业等多方平台的资助。

据介绍,今年,挑战者们需要通过选择感兴趣的挑战问题、撰写创新项目计划书完成报名;“X-Challenge”也首次增设“社会创新和可持续发展问题”板块,紧密围绕人工智能,鼓励创新人才参与解决新时代的种种社会问题。为了便于公众进一步了解人工智能与社会问题的关联,同时帮助挑战者更好地完成项目计划书,汤敏团队不仅在5月18日的线上直播间关于“如何培养社会创新能力”问题和观众交流互动,此次分享更是就“如何破题”进行了深度解析。

据了解,《如何在人工智能时代大规模培养创新人才和促进社会公平》为板块大主题,下设三个方向问题,供挑战者选择。此次分享由四个板块构成。首先由汤敏领衔介绍挑战问题的诞生背景、目标、特性,明确了关键概念以及研究学习方式。

基于长期从事宏观经济研究工作、曾参与大量乡村振兴公益项目的经验,汤敏揭示了整个挑战问题的原点:当GPT迅速发展的时候,我们如何为社会提供方向?此外,他还指出,“社会创新要借助科技创新的手段,但目的有所不同。社会创新所创造的价值为整个社会带来利益,而非仅仅对某些个人有利。如果只有科技创新没有社会创新,就会导致贫富两极分化。”

他介绍:“X-Challenge的社会创新板块挑战问题,特点在于前沿性(是社会发展最前沿)、开放性(没有成熟的解决方案)、相关性(和大、中学生直接相关)。在研究方式上,以学生为中心,项目制学习、讨论式学习为主;将在各地开展社会调查;最后再拿出解决方案。”

中国银河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首席总裁顾问左小蕾针对挑战大主题下的问题之《如何大幅提升大中学生在人工智能方面的研究与应用能力》,分享了当下企业活动的大量信息,结合“社会创新”概念,为挑战者指明了研究方向和参考对象。

她谈到,历史上每一次技术革命都改变了世界经济的格局,未来,人工智能也将牵引世界经济发展的轨迹。她梳理了中国数字经济领域出现的机会将包括互联网教育、大数据营销、化妆品企业基于AI模型开拓市场、数字分身心理咨询、城市物流运输、远程手术指导等。

关于如何以颠覆性创新的思维和方式实现目标,左小蕾给出了5个方向提示,包括人才培养体系的科学构建、激励学校大规模开展人工智能教育、优化学生学习记录过程和评价体系等。

同时她强调:“40年改革开放,形成了很多新的社会关系、生产关系,也形成了很多新的社会问题,经济发展必须突破这些问题带来的挑战。而社会创新没有现成的、固定的理论体系可依凭,研究成果和解决方案将迅速在真实社会中得到检验;且不存在一劳永逸,必须随着社会发展不断创新治理的措施方法。”

第二个挑战问题《如何使用GPT的数字分身技术来帮助农村留守儿童和空巢老人解决缺乏亲情陪伴的问题》,由两位导师进行了不同角度的解析。新加坡国立大学数字通信专业博士、中德制造业研修院客座教授黄荔城以“剥洋葱”的方式拆解了该挑战问题,旨在通过描绘一张巨大的思考地图,帮助挑战者厘清问题。

他主张“社会创新需要对社会人文综合的理解和实践”,不仅跨越学科壁垒从不同角度抛出辩证思考,包括“空巢是现象还是问题?”“空巢是农村特有问题吗?”“数字分身是什么、能做什么?”“先解决问题还是先掌握技术?”从而帮助听众理解关键概念定义,同时提示听众,要站在宏观视角看到经济机会和资源不均衡问题,以此校准自己的创新思考和行动,譬如“什么技术手段可以让机会更平等?”“究竟是什么约束我们跨越数字鸿沟?”“技术成熟度可及吗?”“能扮演多大角色?”他强调,“我们要基于问题找方案,技术或许提供了解决问题的可能性”。

福州大学硕士生导师、福建省人工智能学会理事关胤博士带来了心理健康人机交互关键技术的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他认为,当下的心理健康服务主要方式都可以通过AI优化提升,技术方面,有两条路径可供聚焦探索:其一,交互感知和数字人技术;其二,后端采用自动对话系统。同时,挑战者也需要看到,在AI加速发展的时代,农村留守儿童、空巢老人面临的6种挑战将导致心理健康服务方式更加难以触及,这些也都是亟待社会创新解决的问题。

第三个挑战问题《如何用PBL改善传统学校教育模式?》由元象知行创始人、河北清华发展研究院AIGC产业赋能中心特聘专家王民盛进行解读。根据对教育学、心理学、认知科学的研究,他指出,动机对成长非常重要,教育应该良好处理内在动机和外在动机的关系,不能让人越来越像机器,PBL是一种更好的学习方式。他认为,当下面向青少年学生的PBL(项目式学习)存在改进空间,要真正激发学生动力,且应该和人工智能结合,其方向和目的也不在于人工智能技术本身的改进与提升,由于技术发展会带来海量的场景创新机会,这种学习应该侧重技术的应用,满足被忽视的社会需求,也包括如何与传统产业、领域交叉,进行优化改良。对此,王民盛分享了适合中小学生参与的PBL项目是什么样的,以及一些已在贵州、福州等地开展的实践案例,为挑战者提供了参考。



公开课结束后,汤敏导师团队在台上围坐,就AI可能带来的危机、项目设计的可行方向,与现场听众和深圳媒体进行了深入交流。“人工智能的发展经历了很多年,但应用才刚刚开始爆发,并且迭代速度非常快。所以我认为首先要大规模地普及人工智能,其次,要应用到企业生产活动中,这里面也涉及到要在企业家之间普及。这需要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建立一套新的体系,也是我们提出了一个挑战问题《如何大幅提升大中学生在人工智能方面的研究与应用能力》的原因。”汤敏说。

汤敏表示,零一学院并不与当下的高考制度脱离或冲突,而是在现有教育制度的基础上,让有想法、愿意挑战的学生有学习发展的机会。这是一个很好很有趣的创新方式。零一学院的基因、底色是科学家团队,挑战问题以科学创新为主,但社会创新也很重要,因为如果只有科技创新没有社会创新,就会加剧一系列社会问题。“我们需要在这个方面做一些尝试,这也是我选择加入零一学院的原因。”



采写:南都记者 周正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