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前必读丨上海发布重磅楼市新政;六大行拟合计向国家大基金三期出资1140亿元
2024-05-28
更新时间:2024-05-28 16:22:24作者:无忧百科
前段时间,三联生活周刊的一则报道让人倍感悲哀:说的是开学一个多月后,儿童精神科已经人满为患。当代中小学生,在承受着什么?最近如火如荼的小升初掐尖战,窥见一斑。
每年升学季是名校掐尖季,在这个看不见硝烟的战场,监管部门不断灭火,学校和机构各显神通,无数学霸前仆后继。在追逐名校的过程中,得失利弊是否如家长所想?
作者:立正妈妈,国家人社部 高级儿童情商管理指导顾问,中国图书馆学会 儿童阅读推广人。如果喜欢蓝橡树的文章,请记得要把我们“设为星标”哦!
点击卡片,预约精彩直播
今年小升初近在眉睫,教育界暗流涌动。
近期,焦点访谈做了期暗访小升初“掐尖招生”的新闻,全网炸开了锅。接着,教育局出手了,北京市教委直接点名朝阳区两所学校违规“掐尖招生”。
随后,头部名校争相“歃血明志”,各大中学的开放日,碎纸机现场粉碎简历的“壮举”直接上了热搜。“掐尖招生”的话题,让今年的小升初备受关注。
“掐尖招生”背后的教育潜规则
“碎纸机已成海淀头部校的标配!”
开放日当天,北京首师大附中在现场摆放了两台碎纸机,众目睽睽下粉碎了约四五十份家长“偷偷”递交的小学生简历。由于简历外皮是软塑料的,其中一个碎纸机在粉碎过程不堪重负,直接“罢工”了。
“摆态度,表决心”的不止首师大附中,北大附中、二十中等海淀区的头部校皆同样如此。硕大醒目摆放在现场的碎纸机,碎掉一份份厚厚的简历。
“暗访”事件曝光后,朝阳区一些中招校园开放日校园活动临时叫停了。“临时取消”还是老师挨个打电话通知的,至于能接到通知的是哪些学生?名单从何而来?如何入选名单?就不得而知了。
这些年,无论上头政策如何明令禁止,推行双减,“掐尖点招”、“暗箱操作”依旧屡禁不止。
其中,有家长望子成龙的期望,有学校为提高升学率的默许,还有培训机构的推波助澜,更有整个社会内卷氛围的烘托。
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投简历仅仅只是“点招”路上的一个小招数,家长们为了孩子能提前锁定名校,可谓是使尽十八般武艺,各显神通。
这次央视的《焦点访谈》的暗访,地把掐尖的底层逻辑讲出来了。
1.选拔考试
或许是以开放日的“教学体验”为由,或许是打着各类测试、面试的名头,由学校自行组织,或者与社会培训机构联合组织的,这类以选拔生源为目的的考试,暗号为MK。
《焦点访谈》的记者通过潜伏式的报名,参加了考试。一进入教学楼,家长和孩子就被分开,孩子被统一带入一层的教室,进行测评。三个小时的考试结束后,家长再被统一安排到操场上接孩子。全程行云流水,彼此心照不宣。
据了解,这所学校此前已和其他区一所重点公办中学面向全市进行过多次联合考试,这次考试可能是今年招生季的最后一轮。捷足先登,各显神通,在派位入学之前锁定并招收尖子生,是各大名校的一贯手段。
而且各个名校的MK还各有乾坤,例如A学校看中奥数就考奥数,B学校看中数英就用英文出奥数题,C学校看中综合素质,就还得提前训练面试应答的能力……
在所谓“个性化”的考核要求下,想要参加的孩子,还需要根据各个名校的侧重点做不同的应对准备。
为此,机构“及时”推出各类考前的集训营,帮助孩子得到MK资格,也帮助孩子提前熟悉考试题型。
只要你踏足进圈,基本上砸时间砸精力砸财力,缺一不可。
而类似这样的选拔性考试,每年到了小升初前密集展开,周末一天赶两三场,几乎成了牛娃的日常。
“你接到电话了吗?”“昨天考试你去了吗?”“成绩出来了吗?”“你家上岸了吗?”……类似的聊天,已经成了牛娃父母之间见面寒暄的开场白了。
2.各类竞赛
比起选拔性考试,需要有入门槛。
参加杯赛则是大部分孩子都能参与(pei pao)的一个途径,只要报名缴费,就有机会。但众所周知的是,二等奖以下基本就是“重在参与”,“一等奖”和“特等奖”才是名校的入门券。
尽管今年1月,教育部、公安部等多部门联合发文,再次明确表示:大师赛、希望杯、华杯赛等均属违规举办的黑竞赛,坚决打击违规黑竞赛。
但这类学科竞赛举办机构“挂羊头卖狗肉”的招数已经玩得很溜,随后便以夏令营、冬令营或者研学等名义进行。
例如,近期某家培训机构发布的一项名为红色精神的研学夏令营以及一项广东营活动,实际做的就是由华杯赛更名为华数之星的一项奥数竞赛。
名头更隐秘,费用更高,而家长和孩子在这条黑色产业链中,大部人只落得身心俱疲,钱财皆空,焦虑重重。
每个城市都有自己当地的杯赛标准,例如上海是SW100,深圳是PCB,北京是HB……但来来去去其实都是奥数竞赛。参加数学培训班几乎成了每个孩子小学的必备项目。
除了奥数,英语也是名校看重的科目。一年级考KET,二年级考PET,不少孩子小学毕业前,就已经通过了相当于国内高中至大学水平的三级FCE考试。
论一个小学生的能力有多强?
在“学历军备竞赛”的现状下,他们的知识储备已经足以秒杀从前大学的我们。
更有甚者,为了帮助孩子获得光鲜的头衔,或者优秀的成绩单,不惜选择作弊。
今年“致敬英雄”赛事被教育部除名了,原因在于里面有大量的暗箱操作和违规参赛。比如大人代笔、老师代画、培训机构利益捆绑,层层输送等等。
3.筛选简历
头悬政策严管的利剑,学校其实也从不敢公然“掐尖点招”。每个学校都回明确出公告,开放日仅针对初中学生、不接受小学家长、不接受“简历”、不解答小升初事宜……
但家长们依旧抱有侥幸的心理,企图混迹其中,留下孩子光鲜亮丽的“简历”,寻求哪怕一丝被“青睐”的机会。
简历包括了孩子的竞赛成绩、获奖情况、等级证书。作为学校筛选人才的敲门砖,在双减之前,简历大多直接放在学校门口或保安室。
双减之后管控严格,手段也更加隐蔽,要么选择趁校园开放日时把简历直接给老师,要么就是给学校电子邮箱发送简历,而提供邮箱相关信息也变成了个别机构赚钱的一个新门路。
机构与名校存在利益输送,也会暗渡陈仓,帮忙掐尖。到了五六年级,选择当地出名的培训机构,提前“占坑”,也成了许多牛娃的选择。甚至很多牛娃是一人占多坑,同时在多家培训机构都报课,只求多一点信息渠道,多一个投简历的机会。
唯分数、唯升学,扰乱的不仅是小升初的战场。即便是一些成功被“点招”,提前上岸的孩子,为了后面能够进入更好的班型,还得继续孜孜不倦的卷。
鸡鸡复鸡鸡,就像一台停不下来的永动机,除了学习再学习,生活已经了然无他。
“掐尖点招”为何屡禁不止?
所谓“掐尖点招”,就是指个别学校通过各种违规手段,先于派位入学之前就锁定并招收尖子生,以此来与普通学校拉开生源质量的差距。
原本九年义务教育里,规定就近入学,随机派位。但在看似公平的规则下,好学校只有那么几个,人人都希望自己的娃有机会“近朱者赤”,而学校也希望自己的学生能够精英汇聚。
所以,通过各种手段择优录取,即是学校的行为,也是家长的意愿。而地方为了保住升学的声誉,也时常会选择睁只眼闭只眼。
同是一池塘里的鱼,大鱼先上岸。那么,装的是大鱼的那个桶,就成了市场上物美价高的抢手货。
看似大鱼蜂拥而至要挤进名校,实际上,是大鱼的到到来抬高了名校的身价。
正所谓房地产看地段,学校看的是生源。
所以每年的招生大战,看似冲锋陷阵的是牛娃,实际上比拼的是各大名校的“掐尖”功夫。
如今学校之间,培训机构之间的竞争就像商业竞争,打造出了一条完整的“产业链”:
招牛娃出成绩,成就“名师团队”,创造好口碑,产生虹吸效应,吸引各路牛娃、非牛娃的投奔。名气大震,继续广开分校,高薪聘期名师,网罗更多优质的牛娃,出更高的成绩。
所以专家指出,掐尖招生是一种赤裸裸的功利教育:没有扎堆学霸,哪来高考神话。
其实我们都知道,顶尖的牛娃都不是学校培养出来的,而是天赋造就。但大多数的普通牛娃,为了名校的光环诱惑,不惜举全家之力,砸钱报班,砸钱买房,砸钱交赞助费,只为争得一席之地。
牛校,俨然成了学霸集中营,教育生态已被打破。
好的教育生态,如梅贻琦所言:“学校犹水也,师生犹鱼也,其行动犹游泳也。大鱼前导,小鱼尾随,是从游也。”大鱼被捞走了,小鱼没有动力游了。那些大鱼拥挤在一起艰难呼吸,有的就成了小鱼,或者吃虾米,或者就被吃了。
“马太效应”下,当周边的尖子生和名师,向为数几所超级中学集聚,一家独大,周边学校就被衬托得黯淡无光。大河水满,小河枯竭,办学质量长期无法提高,首先打击的便是教育的均衡发展,激化的是教育分层的矛盾,加深的是万千父母的焦虑。
而层层重压,最后落在的,是那一个个娇弱的学生肩膀上。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学术委员会主席檀传宝教授,就曾在《中国新闻周刊》中明确表示:能把普通程度的中学生教进北大清华复旦科大等名校才算有“真本事”!
父母放下焦虑,是破局之道
尽管教育内卷现象在大刀阔斧的“教改”之下,仿佛得到了改善。但其实暗地里愈发猖狂,滋生出许多“病态教育”,已经到了迫切改革的阶段。
如何深化教育改革,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完善招生制度,加强监管等措施,切实消除小升初掐尖招生带来的负面影响,保障每一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的教育机会,是一场深入的旷日经久的讨论。
其实,小升初“掐尖”招生乱象只是国内教育内卷的一个缩影。
究其根本,根源在于教育资源分配不均。人人皆希望自己的孩子进入好学校,遇到好老师,拥有好的学伴,但这些优质资源毕竟有限,所以“资源的紧缺”和“不能输在起跑线”的期盼,就导致家长产生无尽的“教学焦虑感”。
今日为孩子小升初焦虑,明日为中考焦虑,后日还有高考或留学。毕业后焦虑工作,工作后焦虑升职。焦虑完学习,焦虑工作,焦虑房子,焦虑结婚生子。然后孩子出生,再次重蹈覆辙,如此反复循环……
一眼看到头的人生,除了焦虑还是焦虑,难怪那么多的孩子还没来得及长大,就先倒下了。
中国人的焦虑,来自于害怕“不确定”。
不愿意让孩子去探索广袤世界,希望用狭隘的教育之路,帮他们打造可确定的人生蓝图。
但没有人能够真正确切地知道未来是什么样子,未来唯一确定的就是不确定性。
为人父母,真正的育儿前瞻性,是保持孩子探索未知的勇气和好奇心。那么哪怕未来面对南墙,孩子也有勇气翻墙而过,去看更广阔的世界。
这才是真正的“赢在起跑线上”。
点击卡片,预约精彩直播
长按复制ID, 添加好友, 申请加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