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向资金今日净卖出50.55亿元,中际旭创、澜起科技等获加仓
2024-05-29
更新时间:2024-05-29 02:42:38作者:无忧百科
扁鹊第一次见蔡桓公,说您的病在肌肉里,让我给你治病吧。
蔡桓公不信,说我强壮得可以参加铁人三项,我没病。
过了十天,扁鹊说,您的病已经发展到肠胃了,让我给你治病吧。
蔡桓公不信,说我吃重庆火锅加生鱼片都不拉肚子,我没病。
又过了十天,扁鹊见到蔡桓公,掉头就跑。
扁鹊说,肌肉有病,针灸即可;肠胃有病,汤药即可。现在,他的病已经发展到了骨髓,没有任何医生可以治好了。
五天之后,蔡桓公不治身亡。
1
昨天,上海楼市放大招。
整体上分两块,放松限购与降低房贷。
具体政策见图:
坦白说,这事完全超出了我的预期。
我能预想到上海会出救楼市政策,也能预想到政策的力度会空前的大。
但我怎么都没想到,上海会这么急。
这非常可怕。
第一,上海是全国经济基本面最好的城市,地方财政一点也不紧张。
第二,上海的房价在全国主要城市中相对坚挺。
第三,上海有着全国最低的生育率,0.6%。
这个数字,甚至低于几十年前就选择了保房价的韩国。
从任何角度看,上海都没必要急着救楼市。
但上海还是迫不及待地放大招。
这是地方对中央517楼市新政的回应,也是经济第一市在给其他扭扭捏捏拉不下脸的城市打样。
大哥都在捡烟屁股抽了,你们小弟上街要饭就不要有心理压力了。
这次上海紧急救楼市,就好比在春晚上,把赵本山的小品从11点半调整到8点,演完直接《难忘今宵》,大家早点上床睡觉。
与其说是上海迫不及待,不如说是全国迫不及待。
那,为什么要这么急呢?
因为楼市问题,是顶层最重要的选择题。
现在,我们在楼市问题上又做一次重大选择。
我们从头捋一遍地产经纪的来龙去脉,你就会明白这次选择的影响会有多么深远。
反正我已经不寒而栗了。
2
有人说房子是货币超发的蓄水池,这话不对。
对于富人,房子是货币蓄水池。
对于穷人,房子是货币水龙头。
改革开放以来的楼市发展史,实质上就是一场全民贷款的创业史。
经济要发展,无非三个变量:
人口、资本、全要素生产率。
楼市,就是获取资本、提高全要素生产率的最佳工具。
老百姓贷款买房的,本质上,就是将自己未来的现金流提前折现给地产商。
地产商,通过买地,把收入转移给地方政府。
地方政府再用这笔收入搞基建、搞科研,提高社会的生产力。
而生产力提高了,又会反过来提振老百姓的收入。
总结一下:
老百姓将未来现金流折现给地方政府--地方政府拿钱搞基建搞科研--老百姓现金流改善
一个非常漂亮的正循环就此诞生。
这个正循环,再加上人口红利,就是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奇迹的底层密码。
至少在2015年之前,这个以楼市为核心的正循环都堪称人类史上的伟大发明。
大家也可以在我们的小程序里看看当时的沪深300,走势一样好看。
但这个循环,是有问题的。
第一, 它有上限。
老百姓再怎么透支未来的收入,也得有个度。
国际默认,居民杠杆率一旦超过65%,就有可能产生系统性金融风险。
而在2023年,明面上的居民杠杆率已经突破了63%,基本触达上限。
更有机构认为,如果算上民间借贷,实际的居民杠杆率早就突破70%。
第二, 它有副作用。
房子不是虚无缥缈的纯粹金融品。
它是用来住的,尤其在咱们国家,它还和户口、教育、医疗等一大堆社会保障项目挂钩。
有钱的,攒钱买房。
没钱的,结不了婚。
于是,房价大涨,会显著显著打压生育率、打压居民的消费欲望。
所以,这个以楼市为核心的正循环可以搞,但不能永远搞。
就像药,少吃治病;当饭吃,那就伤身了。
3
据说希特勒在疲惫时、在演讲前,都会来上一针吗啡,让自己兴奋起来。
我们来看这张图。
在每一轮经济危机之后(08、13、15、20),我国的房地产销售面积都会迎来暴涨。
无他,唯手熟尔。
可是天下没有不爆的泡沫,这玩意和蔡桓公治病一样,一定是越早解决越好。
在2018年,我们尝试过降杠杆、稳房价,卓有成效。
可惜随后的疫情,让我们选择又把泡泡吹大了一倍。
2022年之后,我们又开始尝试降杠杆,你几乎每个季度都能听到“房住不炒”的定位。
而在房价连续33个月下降后,我们终于坐不住了,重新开始吹泡泡。
但是,泡泡只会延后,却不会消失。
每一次延后,都会让下次解决问题所付出的代价越来越大。
比如2015年,居民的总和生育率在1.5%左右,现在只有1%。
比如2015年的居民债务收入比只有80%不到,现在已经超过了140%。
回过头看,如果我们选择在当时拆弹,难度会比现在小得多。
也许再过几年,我们又会感慨,有些问题本该在24年就解决的。
4
泡沫的本质,是价格远高于价值。
所以缩小泡沫,不一定是价格降低,也可以是抬升价值。
就像股价下跌和盈利抬升,都可以降低个股的估值,解决股价虚高的问题。
而房产的价值,是年轻人未来现金流折现。
如果年轻人的收入能够抬升,那么即便名义房价不出现下跌,地产的泡沫也会越来越小。
这就是所谓的地产软着陆,是不考虑科幻小说的前提下最理想的假设。
而现在,年轻人收入的问题非常大。
一方面,年轻人的失业问题非常严重。
严重到什么程度呢?
严重到不知道的程度。
小明说,妈妈,这次月考我没考好,只考了70分。
那可能确实只是一次考试失手。
小明说,妈妈,我们从来都没有月考的啊?
那就说明,小明明确知道自己未来都不会有好成绩,干脆一劳永逸。
即便如此,相比另一个问题,失业问题还算是小事。
年轻人失业的前提,是得有年轻人。
我们假设年轻人的定义,是25岁-45岁,那么现在的年轻人,就是1979-1999年出生的人群。
从出生人口上看,大致就是红框的区间。
你再看看红框右边的曲线,那就是咱们20年后的年轻人总人数。
连年轻人都没了,又谈何提高年轻人的收入呢?
不过好消息是,如果年轻人没了,可能青年失业率就能重新公布了。
而想要提高年轻人收入(包括出生率),其实标准答案大家都知道:
1 、提高福利保障。
中国的社保医保投入占GDP总额不到3%,在全世界都属于偏低的水平。
发达国家普遍在20%-30%左右。
为什么中国人的储蓄率会这么高?
因为兜里没两块钱睡觉都睡不安稳。
本来赚得就不多,全放枕头下面保证睡眠了,那哪还有钱来消费呢?
而你的消费,就是我的收入。大家都不消费,大家都没收入。
内需,是一个国家长期上抬升经济中枢的核心动力,也是年轻人提升收入的来源。
没有足够的福利保障,提振内需恐怕只是空谈。
2 、保生育率,而不是保房价。
日韩的经验告诉我们,即便你竭尽全力,生育率都未必保得住。
每一个还有生育打算的年轻人,都应该当大熊猫一样保护起来。
某位教员曾经说过,“存人失地,人地皆存。存地失人,人地皆失”。
房价也是一样,没有年轻人,何谈保房价。
出台保生育率的政策,远比出台保房价的政策更重要。
3 、教育减负
教育成本太高,是大量年轻人不愿生育的重要原因。
而真正的天才,也绝不会诞生在填鸭式的教育下。
4 、缩减行政开支。
当体制内人员的退休金是同地区农民的数十倍时,一定是哪里出错了。
5 、尊重市场
从亚当斯密到改革开放,人类无数次地证明了,在生产力有限的情况下,市场经济是最有利于全社会致富的经济模式。
政府要做的,是防范出现垄断情况、劣币驱逐良币情况以及明确如食品卫生安全的底线问题。
其他的,交给市场。不要朝令夕改,不要天天指导。
让上帝的归上帝,凯撒的归凯撒。
这些道理并不深奥,非我首提,也人尽皆知。
那,为什么我们还是选择继续吹泡泡,而不是做这些事呢?
P I C U S
派克斯研究院
派克斯为啄木鸟的音译,我们是一家独立基金投资服务机构,运用深度数据及独家资源,通过对基金产品、基金公司,行业赛道和投资者行为的研究,为用户找出投资痛点,提供专业配置及交易建议,筛选好基金,构建优质组合,最终实现多赚钱少亏钱的目标。
01
派克斯深度研报|李嘉诚都逃离地产了,黄金是更好选择?
02
伊朗总统“意外”身亡!又有人想拉全球油价了?
03
扒一扒史上最强的楼市新政!真能拉动房价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