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政策”即将升级,10月15日起全国禁止补课,家长喜忧参半

更新时间:2023-09-22 22:34:04作者:无忧百科

“双减政策”即将升级,10月15日起全国禁止补课,家长喜忧参半

双减政策实施以来,解决了中小学生一放假就在各个补课班奔波的辛苦。只有周一到周五放学后,到晚上9点前,可以适当进行“周中课”,对9大学科知识进行查缺补漏。不少家长吐槽学生上周中课太辛苦,影响睡眠时间。如今周中课也将全面取缔。

实施周中课之初,官方就表明这只是学生减负的过渡阶段,毕竟很多学生补课多年,已经习惯了这种学习方法,骤然全面取缔校外补课,势必会对学生的成绩带来巨大影响。

经过2年多的调整,校外辅导机构大幅减少,学生的学习节奏也发生了较大改变。是时候进一步增加双减政策的实施力度,将减负进行到底。



“双减政策”即将升级,10月15日起全国禁止补课

双减政策落地后,仍旧有部分教育行业从业者铤而走险,想要钻政策的漏洞,企图通过挂羊头卖头肉的方式,名义上是托管班或者能力培养,实际上还是在进行学科辅导。甚至还有个别在编教师,带头给学生补课,明明可以在课堂上讲授的知识,非要留到周末补习时候讲。



学生不得不参加老师举办的补课班,家长敢怒不敢言。即使有家长冒着被老师报复的危险举报老师,老师顶多就是被记过处分,扣发绩效奖而已,对于不想评职称的“佛系教师”而言根本没有威慑力,甚至连工作都不会受到影响。

此前就有家长呼吁,要想彻底杜绝补课的隐患,还是要加大处罚力度,没有老师敢铤而走险,家长想补课都找不到老师。若仅仅是开除公职,效果可能并不理想。还有很多三无补课班存在,给监管工作增加了难度。



今年10月15日将是教育事业发展,可载入史册的日子。从此以后,全国禁止一切补课活动,线上线下都包括在内,擅自举办校外培训、托管、能力培养、夏令营等学科隐形变异培训、社会性竞赛等行为,将上升为违法行径,将受到行政处罚。一辈子留有案底,不可撤销。



违规补课处罚力度升级,教师不能再有侥幸心理

长期以来,中小学生都受教育内卷影响,无法拥有完整的童年。从学前教育阶段起,就在上幼小衔接班进行超前补课。上小学后,不光要进行学科辅导,还要上兴趣培养班。学生和家长辛苦不说,教育成本也在不断增加。



更主要的是,补课向来就是毁掉学生学习能力、创新思维的罪魁祸首。把原本有天赋的学生,都培养成了考试机器。学生自己都发现了,这种应试教育让学生提前透支了学习热情。

到了大学就没有后劲儿了,导致高考时才是学生文化素养的顶峰。大学4年不仅没有提升,反而成了消耗的过程,毕业后想找工作或考研,空有一纸文凭,自然毕业即失业。



想要彻底让补课消失,除了教育政策要改革,让高考录取形式多元化,逐步破除一考定终身的应试教育模式,取缔培训机构的资质,引导家长学习新的教育理念,还要从源头上解决问题,那就是让所有老师放下侥幸心理。

一旦查出,将会立案处理。无论是体制内还是体制外老师,都会有所顾忌。虽说现在行政处罚只是影响本人,暂不会影响下一代的政审结果,但是未来如何变化难以预估,家长不会拿孩子的前途开玩笑。没有了老师,势必会对校外辅导班造成重创。



家长喜忧参半,寒门再难出学子?

家长对于补课一事向来是敢怒不敢言,既嫌弃补课耗时耗力又耗财,不补课又担心以后考不上高中和大学,学生以后找不到工作,可谓是左右为难。



取消补课后,家长最担心的就是学生自己不会学习,除了写作业后无事可做沉迷手机。家长有时间陪学生还好,工作忙的家长又要为没人带娃而发愁。

取消学科辅导类补课后,家长们也担心兴趣班会成为新的内卷渠道。更何况这些课程费用可比学科辅导更贵,不仅考验家长的财力,更是考验家长的眼界和见识。



有智慧的家长会给孩子规划出一条适合他发展的培养模式,每一步都箭无虚发。普通底层家长只能东施效颦,掏空家底学习了一堆不适合自己,却又毫无用途的课程。能否真正达到减负的效果,还是要交给时间去衡量。

今日话题:大家觉得此举有助于为学生减负吗?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

如果你喜欢这篇文章,欢迎分享和收藏!更多精彩内容就在下一期。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