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排球超级联赛保定第一阶段赛程安排一览
2023-10-30
更新时间:2023-10-05 14:33:49作者:无忧百科
教书育人绝非简单的照本宣科,让学生记住“标准答案”而已,而是激发学生的好奇心,积极思考,领会精神,掌握方法,从而爱上学习,并努力把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实际。
常有一线教师吐槽,当老师越来越难了,以前很轻松就能完成的教学任务,现在要费九牛二虎之力,才能说服学生接受。学生的服从性越来越差,脑洞却越来越大,上了小学还像十万个为什么一样,质疑老师、质疑课本、质疑传统和定律,老师没点本事根本控制不住局面。
“我不信李白那么傻”,小学生质疑《铁杵成针》,老师无言以对
《铁杵成针》是一个家喻户晓的故事,更是小学生经典课文之一,主角更是大家熟知的诗仙李白。老奶奶在河边磨针的精神,鼓舞了一代又一代学生,为了实现自己的学习目标坚持不懈。同样的故事,讲给10后学生听,课堂反应却大相径庭。
以前的学生对课本上的知识和老师的话语深信不疑,不会有质疑的念头。老师怎么讲,学生就怎么记,理解不了就背下来,考试能拿分即可。现在的学生从小就敢怼天怼地,即便在课堂上,也敢公然提出自己的质疑。
一位小学四年级语文老师吐槽,在她给学生讲《铁杵成针》这篇课文时,底下的学生却并没有受到感染,被老奶奶的毅力感动,反而有学生站起来反驳老师:我不信李白会那么傻。其他同学也议论纷纷,质疑课文的真实性,老师根本无法继续教学。
该老师不是年轻老师,这篇课文也讲了好多次了从来没出现过这样的情况,对于学生提出的各种较真的问题,一时间也是无言以对。课后还有家长在群里和老师反馈,不要再教这篇课文了,学生根本不相信。
学生质疑寓言故事,是好事还是坏事?
铁杵磨针、愚公移山等寓言故事,看上去是不可思议的傻事,放到现实生活里也是不切实际的“显眼包”,可故事的中心思想是好的,能给学生带来积极的正能量。学生分不清科学读物和文学作品的特性,语文老师再按照老方法照本宣科就不再适用。
学生的质疑主要有以下两点,一方面这种方式费时费力,正所谓方向不对努力白费,有时间磨针不如把铁块卖了,买绣花针更切实际。另外李白从小就展现出过人的天赋,5岁就能背诵诸多经典诗集,15岁就写出了脍炙人口的诗歌,成为文坛知名人物。
就是这样一位天才少年,他的成功离不开兴趣和天赋,和看没看过铁杵成针关系不大。否则即使普通学生真遇到了磨针的老奶奶,也很难取得同样的成就吧。
这篇课文是必学课文,学生和家长却不让老师讲,这就让老师很为难。对于这类寓言故事、成语典故没必要纠结细枝末节,领会精神即可,为啥学生要处处和老师作对?
实际上学生敢于质疑的精神十分可贵,说明学生思考了,走心了,这比单纯的填鸭教育更有意义。老师无言以对被学生问住,说明备课准备不足,没有对学生进行积极的引导。未来这种探讨式课堂,才会成为主旋律,而不止是教师的一言堂。
教学方法应与时俱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素质教育实施以来,考试题型语法灵活,很多学生吐槽学啥不考啥,说明过往的教学方式已经落伍,与其注重正确答案,不如掌握分析解题方法更重要。教学方法也要与时俱进,课堂上老师要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才行。
此外,针对不同类型的学生也要注意因材施教,千篇一律的教学只能培养出考试机器,却未必能培养出科研新秀和应用型人才。从当今大学生毕业即失业的状况可以知道,考大学提升学历未必是理性的,扬长避短选择适合自己的发展路线才能走得长远。
无论是学校教育还是家庭教育,都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个性化课程才是未来教育的发展趋势。千篇一律的教学不止给学生带来的收效甚微,也给老师的教学增添难题。
家长也要明白,学知识学文化学技能远比考试成绩和学历水平更重要。以学生的兴趣和天赋为基础,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才是为之计深远的选择。
今日话题:如何看待学生质疑典故的现象?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
如果你喜欢这篇文章,欢迎分享和收藏!更多精彩内容就在下一期。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