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太原站wtt常规挑战赛比赛时间是从11月7日开始吗?
2023-10-30
更新时间:2023-09-25 20:34:00作者:无忧百科
本文共9200字,阅读约需18分钟
请关注并星标“当代教育家传媒”
不再失联
——原文首发于 《当代教育家》杂志
202307期·封面人物
济南市天山实验学校校长 马晓光
2020年初,新冠疫情初起,百业停滞,
阴云笼罩在每个人心头。
马晓光却踌躇满志,开始筹建自己的第三所学校。
在他看来,
动荡与封闭只是小插曲,开放与进取才是主旋律。
他要在不确定的时代,
办一所面向未来的、国际化的、扎根本土的学校。
这所学校要与时代同频共振,
要有先进的、适配学生的课程体系,
要把教育资源配置到每个学生身边,
要成为社会文化资源沟通的平台,
要让每位老师愉快地、有尊严地工作,
最重要的,要给每个孩子留点“后劲儿”。
今天,疫情的阴云消散,
马晓光的学校也生长了两个年头,
他成功了吗?他给当地教育生态注入了怎样的活力?
办学金标准:“校长要读懂这个时代。”
01
2004年,山东济阳县(今济南市济阳区),农村大集,尘土飞扬,人声鼎沸,风声、锣鼓声、炉灶声、车马声、小贩吆喝声、买主砍价声、牲畜嘶鸣声,此起彼伏。
“济阳天山小学招生了!”“城区寄宿制学校,家长省心孩子安心!”“一年学费还不到六百,大姐,您看看招生简章……”几位年轻人奔走宣传的声音,为大集增添了一分书卷气。
旁边支着一张长桌,挂着“天山小学招生咨询处”的横幅,桌前坐着一位同样年轻的面孔,这是天山小学的创始人,校长马晓光。
那年他还不到35岁,已经辗转过许多岗位。乡镇中学语文老师、镇党委团委书记、报社编辑,他在镇办企业抓过生产,在党政部门坐过办公室,在县委宣传部写过材料。马晓光处事周全,待人诚恳,在每个岗位上都游刃有余。
为什么放着人人羡慕的政府办公室不坐,偏要冒着风险出来办学校?马晓光说,一是时代机遇,二是社会责任,“20年前,各种教育样态发展迅猛,济阳这样的小县城,也涌现出了各具特色的新学校。同时,我在各乡镇走访、宣传的过程中,发现城市化也在改变着乡镇家庭的教育观,大家迫切希望送儿女进城上学,却受限于经济和时间成本,没法照顾好孩子。
“所以我当时想,能不能办一所面向大众的寄宿制学校,解决这部分群众的‘教育温饱问题’?”
适逢政策鼓励“公务员轮岗”。2004年,马晓光抓住了这个创业机会,从镇政府租来一栋楼,建成了济阳县天山小学。招生的第一站,他选择了乡村人流与信息流的中心——农村大集。
事实证明,马晓光选取的办学定位和招生策略,完美契合了社会教育需求。天山小学迅速招满了全部班级,并且形成社会口碑,每年招生火爆,一位难求。学校甚至没再举办过招生宣传活动。
持续火爆的背后,是马晓光对办学质量的追求。2004年秋天,天山小学顺利开学后,马晓光迅速筹措资金,考察场地,他要给孩子们更好的学习环境。就这样边办学、边建设、边招生,新学年开始时,孩子们有了齐全、专业的音乐、美术、计算机教室,有了开放的图书馆,住进了崭新的宿舍。而每年学费仍然只有600元。天山小学的口碑再次攀升。
“校长的教育敏感,一部分体现在办学敏感中,我们要尝试着读懂这个时代。”马晓光后来说,“我们要尽量与整个时代、整个社会同呼吸,共命运,了解家长朋友们需要怎样的教育,研判未来时代呼唤怎样的教育。”
马晓光敏锐地关注着学校的一呼一吸。某年马晓光觉得招生不够红火,就利用假期驱车走访了一百多个学生家庭,向家长了解情况,研判问题。最终发现是食堂菜品不够丰富,许多孩子吃腻了,由此引发了零星的质疑声。他马上回校发起了“餐厅革命”,将问题消灭在萌芽之中。
来年,天山小学招生情况更加火爆,家长甚至连夜排队报名,马晓光就紧急组织开发了报名网站;同时他也留出了相当比例的学位,供不熟悉网络的家长线下报名。一次次办学改革,都瞄准了家长、社会需求的痛点。
不难想见,天山小学开学即爆满,红火了十年。而此时的马晓光已经开始筹建一所新学校了。他早早观察到,经济蓬勃发展带动城市化加速,大量“新济南人”在济阳安家落户,“安心寄宿、吃饱穿暖”已经难以满足社会对教育的需要,人们越来越渴求高品质的、差异化发展的教育资源。
简而言之,“教育小康”要提上日程了。于是,2016年,天山外国语学校应运而生。更现代化的校舍,丰富的选修课程,扎实的国家课程,相当比例的外教英语课……很快吸引了大量家长前来报名。
第一次办初中的马晓光,很快嗅到了中学家长的成绩焦虑,也很快做出了调整。他把办学宗旨从“齐鲁育精英,华夏显锋芒”改成了“让成绩成为全面发展的必然”;接着改革六年级、九年级的课程模式,尝试引入分层分类教学,确保学生们的成绩稳步提升。学校的社会美誉度也进一步提高。
但马晓光仍未止步。天山外国语学校步入正轨,实现“教育小康”后,他敏锐地发现,人工智能、5G技术正在加速教育变革,社会越发需要创新型人才,新的课程标准也即将问世,学校的物理形态、组织文化、课程架构都将迎来巨变。于是,他再次启程,筹建新学校。
2021年9月,15年一贯制的济南市天山实验学校正式招生开学。这次,马晓光还会与时代同频共振吗?
资源配置哲学:“资源离学生成长越近越好。”
02
“我的学校不买摆设。”马晓光说,这是他坚持近20年的办学信条。所谓“摆设”,不是静态的装饰品、展览品,而是远离学生成长的事物。比如空洞的大标语,比如利用率低下的实验室,比如极少开放的图书馆,比如与课程无关的环境装饰……马晓光认为,教育空间设计问题,本质上是教育资源配置的问题。
在今天的天山实验学校,醒目的外立面文字只有两句。小学楼外墙顶部,写着“做一个世界的水手”。中学楼外则写着哲学家克里希那穆提的名言:“你是什么,世界就是什么。”除此之外,马晓光没在装饰层面额外投入,他认为,在无效的装饰上的花费多一分,在学生成长上的投入就会少一分。即使是花在学生身上的钱,也要精心配制,不断下沉。
2004年天山小学初创时期,马晓光按国家标准修建了图书室、阅览室,但发现学生并不愿去读书。10年后他创办天山外国语学校时,就把图书馆打造成雅致、舒适的阅读空间,24小时开放,鼓励师生自由阅读。
设计天山实验学校时,他干脆没建图书馆,而是在每个学部的每层楼都预留了阅读空间,让不同深度的书籍在校园里自由流动。小学阅览区色彩鲜艳,装饰柔软,孩子们没事儿便去翻书,或坐或卧,安全自由。高中部的阅览区则棱角清晰,色调清雅,保留了大量半开放的沟通空间,适合中学生沉思、讨论,或请教老师。
与此相似的还有每间教室都配置了电脑。马晓光说,天山的学生绝大多数是寄宿生,学习过程中需要学生大量的查阅资料,都去微机室肯定不现实,所以在每个教室都安装了电脑,让孩子们随时可用。
今天,天山实验学校每间教室都有两台共用电脑,各班自行制定使用规则。这样一来,孩子们都有触手可及的信息资源可用。在小学部的包班教室,中学部的学科教室中,我们处处可见这种资源配置意识——让学习资源触手可及。
天山实验学校还有个尽人皆知的典故:马校长为了买到适合学生的椅子,跑遍了周边的家具城。这不是段子,马晓光真的把能找到的椅子都坐了一遍:“信息化设备、专业教室和专业器材的采购,学校有专业老师负责,校长没必要亲力亲为。但我觉得一把合适的椅子,一张舒适的床对学生很重要,需要我去跑跑。”他“万里挑一”敲定了椅子后,又亲自画图,设计了小学生使用的床铺。
办学过程中,马晓光的“资源意识”不断升级,他逐渐意识到,好的教育资源不一定为学校所有,但要为学生所用。
天山实验学校致力于开设马术课程,设计了马厩,标准化马场。马晓光联系了济南市马术协会会长,爱马人马术俱乐部负责人,提出深度合作方案——学校供应场地,俱乐部提供专业师资、课程和马匹。双方一拍即合,俱乐部扩大了影响力,学生们也享受到了专业的马术选修课。凭借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资源整合意识,高尔夫、游泳、击剑等课程开展得如火如荼。
校区建设过程中,马晓光结识了国际摄影艺术家曾毅先生,提出为对方建设一座专业的摄影博物馆。曾毅欣然应允,分享了大量获奖作品、珍贵档案原件,并在学校举办了“丝路国家青少年摄影展”。今天,天山的孩子们闲暇时,就能看到大师之作,欣赏来自丝绸之路各国摄影师的经典作品,感受醇厚的艺术熏陶。
今天的马晓光,已经不满足于分配现有的教育资源,他希望把学校建设成一个文化、教育的多维平台,让更多的人与事滋养学生发展;未来,学校也将辐射更多远方的人们。
重构课程:“打造面向每个人的,可选择的课程体系。”
03
2022年冬天的一个周一,天山实验学校五年级人声鼎沸,分外热闹。周末结束返校的孩子们,要从家带自己最宝贵的东西来学校,准备一周后的“心爱之物大展览”。
每个孩子都是独立的策划人,他们不仅要布置好自己的展区,还要写好精彩的介绍,不论是讲故事,还是写说明、列数据,引人入胜是策展的唯一标准。谁不想秀出自己独特的珍藏呢?学生们有带洋娃娃的,有带乐高积木的,有带小乌龟的。还有位没事儿就钻草丛抓虫子的生物爱好者,捧了个鱼缸来上学,里面是他最宝贝的小斗鱼。
大家一见面就滔滔不绝地夸起自家宝贝,不用老师动员,教室里的气氛就足够热烈了。老师们还划分出了展区,供大家陈列“宝物”,每到课间展区里都人满为患,同学们争相分享展品故事。
可是谁的宝贝最好呢?怎样把宝贝介绍得更吸引人呢?语文老师及时登场,带大家学习五年级的记叙文、说明文单元。这两部分原本关联不大,课文风格和学习方法全然不同。
老师们自有妙计。“我们会展示高科技产品发布会、带货主播的直播视频,让学生们认识到客观描述事物的必要性,这是说明文单元的重点。同时我也让学生看到,最高级的介绍方式,其实是创设引人共鸣的使用场景,讲好一个产品故事,这就需要系统学习记叙文了。学生们很快发现,现实场景中的语言运用没有文体之分,能吸引人才是最关键的。”语文骨干教师王秀荣说。学生们很快行动起来,学着用各种技巧描述事物,需要补充的艺术、数学、科学细节,则主动向各科老师求助。
展览会上,一篇篇佳作中,当以《小斗鱼》最为动人。由于学校养殖条件有限,小鱼儿没两天就奄奄一息了。它的主人为了留住这段珍贵回忆,让同伴们记住自己的宝贝鱼,在习作中格外专注,数易其稿,既详细介绍了鱼儿习性,又讲述了自己与它的宝贵友谊。尽管小斗鱼没能活到展览开始,但一张照片、一篇文章已经足够动人。
这是天山实验学校小学部的教学日常。早在筹建阶段,马晓光就引入了全课程项目学习、全景数学,作为学校课程的底色。课程专家带来的系统培训和教育理念,极大地开阔了老师们的视野。其后,马晓光又与杭州师范大学教授、大单元教学专家张华教授建立长期合作,不断为老师们带来新的课程模式。这个“心爱之物展览”课程,就是老师们基于全课程跨学科学习、大单元教学模式研发的。
马晓光坚信,课程应当是一所学校的核心产品。“有了完善的课程体系,学校才有核心竞争力;开发出独具特色的课程资源,学校才有社会影响力。”
早在十几年前,马晓光就开始关注北京十一学校教育改革。他认为,十一学校的课程“代表了课程改革的先进方向”。创办天山外国语学校时期,马晓光就参考十一模式,设计了天山实验学校的选课走班、分层分类课程体系。
“选课、走班本身很容易,难的是‘走’起来后,有个性化的课程资源可选,有适应课程的制度和空间建设支持。”为了探索一条适合学生们的道路,马晓光和老师们花了六七年时间。
2021年,北京市特级教师、山东省特级教师,曾任北京十一学校亦庄实验中学副校长兼课程教学院院长的杨宏丽校长加入天山,为学校带来了更立体、更鲜活的课程建设经验。今天的天山实验学校,以创造适合每一个学生充分发展的教育,以建设“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未来型学校”为目标。“选课走班、一生一课表、二四直升”等先进的教学组织形式扎实、系统地建立并运行起来。
今天,在天山实验学校的中学部,选课是一件需要“三堂会审”的要事。各学科组都开发了深度不同、教学进度相同的三级课程。中学生完成阶段性学科测试后,经过老师推荐,学生选定,家长知情同意后,一门课才算是敲定。在初中、高中学段,天山实验学校做到了“一人一课表”,每个学生都能动态调整自己的学习强度。
宏观层面,马晓光在天山实验学校设置了独立的选修课程部,为全学段提供马术、游泳、击剑、网球等60多门选修课程。每门选修课又分为多个层级,比如第二外语课程中的德语课,第一年教授基础发音、简单语法,第二年学生可以达到欧洲标准的A2水平,第三年达到日常交流水平。学生可以连续几年选修,不断精进,也可以只接受通识教育,不断发现自己的潜能和兴趣点。
选修部负责人武敬雅说:“有些老师看似只教一门课,实际上要面向不同年龄、不同基础的孩子设计课程,还要深度参与各学段的项目式学习,工作非常充实。”
此外,马晓光还顶住疫情期间的留学寒潮,在高中开设了国际化课程,为有志于海外求学的学生提供系统支持。有人提醒他,这样的策略不够“经济”,但马晓光坚持做了下来,收效颇佳。“国际化课程是完善教育生态的重要一环,学生们多一种选择,就多一点成才的机会。”他说。
这还不是终点。在马晓光的计划里,学校还要进一步丰富课程资源,在高中竞赛部的基础上,开设大学先修课程,为学有余力的同学提供更多方案。
教师发展:“让每个人愉快地成长。”
04
2022年3月的一个午后,一群小学高年级学生围在餐厅门口,热热闹闹地参加午餐折扣的抽奖活动。老师们现场退款,发放现金。抽奖不是重点,他们拿到钱后,很快涌向了刚刚成立的“天山儿童银行”,要用这笔钱投向理财市场。老师们设计的“理财产品”利润率与风险呈正相关,风险由数学模拟随机产生,期末统一结算收益。
此外,学生还可以投资“期货”——购买商品投放在一年级的“期末市集”上,学生可以选择商品类型与定价,卖多少赚多少,无人问津则成本全赔。
学生在配置资产方面完全自由。有人拿出一半本金存稳健理财,一半去高风险基金碰运气。有的学生“集资募股”,进货一年级商品,自信弟弟妹妹一定喜欢自己的选品,还草拟了《公司章程》……虽然本小利薄,但在真实的金融模型下,学生们的财商、计算能力、统筹规划能力、沟通技巧得到了极大考验,这一课程也在当地引发了轰动。
“这次课程我们没有预设评价标准,不以盈利为导向,更加关注孩子理财的学习过程本身。希望孩子们专注地玩儿数学,不那么功利地研究经济学。”课程的设计人张琪说,他选择天山实验学校,也是出于“不那么功利”的因素。
清华大学毕业后,张琪一直研究小学数学教学,决定来济南发展时,接到了四五所学校的邀请。选择天山的原因很简单,“只有这儿是校长直接面试。马校长不但聊待遇,还聊专业发展规划。”张琪说,马晓光抛出的“精英培养计划”吸引了他。
所谓精英培养计划,是针对小学高段的数学分层教学。对学有余力的孩子,张琪会引导他们探索更宏大的数学世界,同时保证教学进度与课标要求同步,不刷题,不突击准备竞赛。师生都专注于数学本身,学生学得游刃有余,张琪也在开发课程、研究教学的过程中获得了满足感。
马晓光希望打造面向个体的教育,也鼓励老师们在愉快、有尊严的环境中个性化成长。
如果说张琪的未来是“天赋型名师”,那么语文老师高银冬则是“热爱型名师”。接触全课程以来,高银冬对每个项目都倾注了大量热情,她在项目学习过程中,会主动联系美术、音乐、科学等科组,分享课程框架,寻求专业支持。项目尾声时,她还会帮每个学生整理作品集,将他们的日常表现分享给家长们。时间长了,连爷爷奶奶们都知道孙辈在做的全课程项目学习。
对于这样敬业、热情的老师,马晓光则尽量将他们从事务性工作中解放出来,给他们充足的学术自由和展示机会。为老师们搭建展示平台,管理新媒体的老师张捷,同样有自己的成长路径。马晓光发现这位初中政治老师不仅教学扎实,更可贵的是思路清晰,对教育高度敏感,就请她负责撰写新媒体文章。张捷很快自学了拍摄、剪辑,成了外宣方面的全能老师。同时,她仍然教一个班的政治,还会抽空研究政治高考,希望给初中课堂渗透一点高中思维。“课堂永远是我的根。”张捷说,她希望在专业领域不断精进。
鼓励老师打磨专业之余,天山实验学校还组织了“新师说”系列论坛,每月至少举行一次,报名的老师们要分享自己的兴趣爱好。这种模式既为学生开阔眼界,又提供了师生建立关系的非正式平台。
教务处老师房帅分享了自己骑行进藏的经历后,不少高中生约他一起锻炼。“参加完论坛其实挺惊喜,”房帅说,“在学生眼中,老师们不再是学科知识、高考的代言人,而是立体的人。而且我能感受到自己被学校‘看见’,我的工作、兴趣爱好都是受尊重的。”这也是马晓光希望看到的,每位老师都在平和、愉悦的心境下,找到属于自己的教育之路。
长期主义:“永远给孩子留点‘后劲儿’。”
05
那天,马晓光有点生气。
中考前夕,初中部学生组织了一场盛大的青春朗诵会。同学们自主策划,编排节目,诵读最爱的青春诗篇,名家大作。会场内外洋溢着青春的气息。大家担心此事被打上“耽误中考,不务正业”的标签,只邀请了部分老师,马晓光差不多是最后一个知道这场活动的人。
所以马晓光有点“生气”,对九年级主任孙国栋说:“这么好的活动,怎么能不叫上我呢!你们这是不信任我!”说完,俩人都笑了。孙国栋清楚马校长不会真生气,才放手让学生组织活动。在他看来,马晓光的几所学校有种独特的教育哲学,不为考试,赢得考试。
“临近中考那段时间,我们的选修课、体育课照常开设,每周的经典电影赏析活动也正常举行。学校甚至还为九年级增加了爬山、远足、曲阜游学等活动,目的是保持学生旺盛的精气神,唤醒大家成长的内驱力。”孙国栋长期带毕业年级,对学校的活动了如指掌。他想了想,又补充道:“马校长说过,练体育、看经典电影和名著不耽误学习,倦怠感和压力过大才耽误学习。”
这话的确是马晓光说的,他还常对初高中老师讲:“不要为某一场考试榨干学生,教育者要有长期主义精神,咱们得给学生留点‘后劲儿’。”
留“后劲儿”不代表轻视学科训练。2022年俄乌冲突爆发时,初中部组织了一个“浅谈俄乌”的师生论坛。地理、政治老师同台发声,为学生解读俄罗斯与乌克兰的地缘政治,也阐明我国的外交立场;历史和语文、英语、艺术老师协作,讲解两国的历史文化渊源;物理、化学老师则从军事层面解读这场冲突。学生们也可以各抒己见,追问、质疑、辩论,但必须基于学科知识结构,言之有据,推理严谨。这场“浅谈”最终生长为一场跨学科知识竞赛,也并不出乎大家预料。
教务处老师房帅,则从制度层面阐释长期主义。他曾在北京亦庄实验中学长期任教,熟知十一学校的制度建构。在他看来,马晓光的许多设计体现了规范性和松弛感的结合。
比如跑操,学校不强求整齐和所谓的气势,而是要求学生跑够一定的运动量。学生如果身体不适,甚至当天心情不好,都可以‘打欠条’请假,改天补上就行。比如选课走班的学科教室,老师会给容易走神、需要重点关注的学生规定座次,其他同学则可以随意就座。
“当规则和制度符合人性,适应学生认知时,大家会拥抱规则,维护规则。”房帅说,“这些规则可以使学生在秩序中安全地生长。”这种指向学生终身发展,呵护并发掘潜能的教育理念,渗透在学校的角角落落。创办天山实验学校之初,马晓光就提出“培养精神明亮、行动果敢的未来创造者”,并将这种昂扬、明亮的文化贯穿设计始终。
温馨明媚的小学部自不必说,走进初中、高中部,这种感觉更加明显。
我们感受不到令人窒息的中高考氛围,反倒像是漫步于大学校园——学科教室、实验室外贴着学生的学科作品、思维导图或是绘画;廊道里遍布活动宣传海报,主讲人有大学教授,也有学校师生;自习与阅览区融为一体,桌面上随意堆着经典小说、学术专著和写满批注的《古文观止》……
最有趣的设计是杨宏丽校长室门口的空间。高中生们在校长室对面的柱子上,贴满了关于高考的恶搞段子,版式精美,书写工整,构成了一种奇妙的反差。校长室外的“心语信箱”空空如也,旁边的大型涂鸦墙则被学生画得满满当当。不难想象这里的学生在过一种怎样的生活:中高考只是重要的节点,而非生活的全部,他们平和地迎接考试,也探索未知的世界。
共同体思维:“把学校建设成综合型学术共同体。”
06
2016年创办天山外国语学校时,马晓光还牵头成立了“家长俱乐部”。俱乐部会定期举办圆桌论坛,与家长对谈的,有时是班主任老师,有时是英语老师和外教组合,有时是学校外聘的家庭教育专家,还有时是餐厅的大师傅——介绍学校的配餐模式,边做边吃边聊。
这种敞开大门,主动沟通的方式,赢得了大量家长朋友的信任。此外学校还有个创举,就是将俱乐部开放给外校家长,有兴趣的家庭都可以来考察办学氛围,或是来听听讲座。
七年过去,俱乐部已经成为覆盖天山外国语、天山实验两校区,涵盖家长共读联盟、家长学院等组织的综合平台。学校会定期组织家庭教育讲座,邀请校内外人士旁听;也会常态化鼓励家校共读,在学生“阅读存折”的基础上,建立家长的阅读存折,家长读书打卡可以积分,兑换成学生们在校的小奖品。学校不仅提供书单,更定期向家长赠书,甚至会给外校家长分享一部分资源。
凝聚教育共识,提升家校合育效能只是一方面,马晓光深层次的梦想,是希望这种开放的公益性组织影响更多家庭,从家庭教育层面辐射更多孩子。
天山实验学校开学后,马晓光就希望把学校打造成“综合型学术共同体”。家校共同体只是长期项目之一,他还把马术课程基地建成了全国马术高考单招的考点,把游泳馆建成了山东省游泳考级指定考场,利用曾毅摄影博物馆举办不同主题的展览……一系列举措提升了学校的社会关注度和美誉度,更重要的是,“希望学校能尽可能打开学生的眼界,为他们提供更多的成长选择。”马晓光说。
共同体不仅引入,还致力于输出。学校遵循“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路径,整合了选课走班、导师制,打造了一套更适合当地教育生态的育人模式。微观层面,马晓光引入全课程、全景式数学等课程模式后,也鼓励老师们不断创新,在专家思维的指导下,打磨自己的课程案例。目前学校已经形成了成熟的选课走班机制,也拿出了经过实践检验的特色课程。
在不远的未来,马晓光希望人们提及“济南天山”这个关键词时,不仅想到办学成绩与教育质量,更能下意识地想到“影响”。“一所学校的校园能容纳的学生是有限的,但办学模式、教育理念的影响力则是无穷的。”
未来已来
07
今天,天山实验学校已经走过了两个年头,马晓光也迎来了独立创业办学后的第20个开学季。
20年很长,足够一所借地办学的微型学校,发展为拥有现代化校园,容纳数千名学生的大学校;足够一所学校从勉强开齐音体美课,到今天开起60多门选修课,拥有100多位选修教师;足够一所解决“教育温饱”问题的学校,建成面向未来的教育生态;足够当年一颗教育梦想的种子,生长为葱茏茂盛的参天大树……
20年也很短,短到只够马晓光做一件事——永远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永远给孩子留点“后劲儿”。
并转发给更多人看哦~
因为微信公众号改革了推送机制
如果不常点开则会晚收到我们的推送
我们想产出更有价值的文章
请关注并星标“当代教育家传媒”
不再失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