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盘】A股半日放量上涨,北向资金半日净流入近50亿元
2023-11-15
更新时间:2023-11-15 12:13:07作者:无忧百科
本报(chinatimes.net.cn)记者王兆寰 北京报道
2023年11月15日,北京证券交易所迎来开市交易两周年。两年来,北交所以关键制度创新为突破,优化市场生态,发挥市场特色,着力打造了“创新型中小企业主阵地”。
截至2023年11月14日,北交所共有上市公司229家,总市值达2906.34亿元。其中,中小企业占比81%,民营企业占比88%。
同时,上市公司公开发行累计融资超470亿元,平均每家融资2亿元左右,体现了普惠金融理念。
高新技术企业占比91%
统计显示,从科技属性看,北交所高新技术企业占比91%,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占比近五成;8家公司被评选为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15家企业获国家科技进步奖、国家技术发明奖;平均研发强度4.46%,是规模以上企业平均水平的3倍;平均每家拥有19项有效发明专利,是全国高新技术企业平均水平的2.24倍。
从经营业绩看,上市公司经营整体稳健,2023年前三季度,近九成上市公司实现盈利,27家公司净利润同比增长超五成;六成公司营业收入同比增长,其中16家公司增幅超五成,17家公司营业收入超过10亿元;五成公司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其中26家公司增幅超五成,12家公司净利润过亿元。
子沐研究创始人刘子沐在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开市两周年之际,北交所的创新型中小企业主阵地的地位已经初具雏形。以综合改革方案为基础的政策正在逐步落地。具有北交所特色的多元化上市路径已经规划完毕,而且多层次资本市场贯通在政策上已经没有障碍。为创新型中小企业借力资本市场构建高速发展战略,提供了系统化的保障。
从市场表现来看,两年来,北交所致力于提升企业上市质量的同时,也在为引入外部资金而努力。如今市场流动性已经有了显著的改善,外部资金也越来越多的关注北交所,而北交所也在融入沪深市场生态系统。
八成以上募资投向三大领域
北交所开市两周年以来,突出精准、普惠的特点,形成了服务中小企业特色制度体系。
可以看到,北交所准入标准与科创板、创业板保持一定差异,在把好入口质量关的前提下,着力提升审核效率、透明度和可预期性。同时,适配中小企业发展需要和中小市值股票特点,提供多元化的融资品种、融资方式和市场化的定价机制,实施做市交易和融资融券机制,设置更加灵活的股权激励安排。
更为重要的是,北交所的制度体系促进了创新资本形成。引导更多金融资源向科技创新、先进制造、绿色发展和中小微企业聚焦。上市公司募集资金八成以上投向先进制造、数字经济、绿色低碳等领域,帮助企业“快速融、解急需,按需融、办大事”。
不仅如此,2022年,北交所以政府债券为突破口,实现了债券市场起步,国债和地方政府债实现常态化发行。
截至2023年11月14日,累计发行国债、地方政府债券4.25万亿元,助力政府债券扩投资、促消费、稳就业等功能发挥。
2023年10月20日,以参与承接企业债业务为契机推出信用债产品,搭建了债券市场基础功能与业务框架。截至2023年11月14日,北交所已受理14个公司债券(含企业债券)项目,计划发行金额287亿元。
此外,北交所完善了全链条服务中小企业的市场体系。北交所对新三板带动作用逐步显现,2022年新三板新增挂牌公司数量同比增加三倍,定向发行融资金额同比增加12.5%。
在专业人士看来,新三板与区域性股权市场制度型对接实现破题,绿色通道和公示审核制度平稳推出,畅通了区域性股权市场优质企业到新三板的便捷通道。同时,优化北交所上市公司转板至科创板、创业板的机制安排,为上市公司发展壮大提供更加多元的路径。资本市场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全生命周期服务体系更加完善。
渤海证券做市业务负责人张可亮在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北交所这两年坚守定位服务创新型中小企业的主阵地的定位,敞开大门办市场,不断地团结市场力量以及各地方政府、各个部委等各方力量,不断增加服务的广度和深度,在探索资本市场服务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的路上不断完善,不断前进。当然,资本市场如何服务中小企业在全球都是一个难题,对于北交所来说,这两年是刚刚开始,刚刚起步,依然是任重道远,需要继续努力。
在张可亮看来,北交所的个人投资者以及机构投资者开户数已经很多,但就市场每天的成交量来看,参与投资的比重应该还并不高,跟科创板、创业板还是有差距,这需要一个过程,北交所的功能需要健全,生态需要完善。同时,这也需要整个资本市场的参与者转变思路,“投早、投小、投新”价值投资的理念也需要进一步推广,要看到“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在国民经济高质量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和价值,要投资中小企业就是需要“众人拾柴火焰高”的理念,才会逐步增加北交所交投的活跃度。
责任编辑:麻晓超 主编:夏申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