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交所开市两周年丨229家公司总市值超2900亿,合格投资者总数达617万

更新时间:2023-11-15 12:46:07作者:无忧百科

北交所开市两周年丨229家公司总市值超2900亿,合格投资者总数达617万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雷晨 北京报道

2023年11月15日,北交所迎来开市两周年。

截至11月14日,北交所已有229家上市公司,总市值超过2900亿元。今年前三季度,近九成北交所公司实现盈利。与此同时,北交所对新三板带动作用逐渐显现,新三板与区域性股权市场制度型对接实现破题。

今年9月1日,证监会发布北交所“深改19条”后,北交所开户投资者数量大幅增加,增量资金进场明显。北交所投资者新增开户60万户,合格投资者总数达617万户,日均参与户数同比增长超两成。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从北交所方面了解到,下一步,北交所将全面贯彻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精神,按照中国证监会统一部署,持续推进市场高质量建设,重点做好“三个统筹”和“四个联动”。

229家北交所公司:公开发行超470亿元

2021年11月15日,北交所正式开市交易。截至今年11月14日,北交所共诞生了229家上市公司,总市值超2900亿元。其中,中小企业占比81%,民企占比达到88%。

从北交所上市公司的科技属性看,高新技术企业占比超过九成,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占比近五成。8家为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15家获国家科技进步奖、国家技术发明奖。上市公司平均研发强度达4.46%,是规模以上企业平均水平的3倍。

从业绩来看,北交所上市公司前三季度近9成上市公司实现盈利,27家净利润同比增长超50%;六成公司营收同比增长,其中16家增幅超50%,17家公司营收超过10亿元;半数以上公司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其中26家公司增幅超50%。

开市两年来,北交所立足“打造创新型中小企业主阵地”的市场定位,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以关键制度创新为突破,持续完善市场功能,优化市场生态,发挥市场特色,切实维护市场稳定健康运行。

北交所引导更多金融资源向科技创新、先进制造、绿色发展和中小微企业聚焦。上市公司公开发行累计融资超470亿元,平均每家融资约2亿元。募集资金八成以上投向先进制造、数字经济、绿色低碳等领域。

与此同时,北交所还实现了债券市场的平稳起步。2022年,北交所以政府债券为突破口,实现了债券市场起步,国债和地方政府债实现常态化发行。截至今年11月14日,北交所累计发行国债、地方政府债券4.25万亿元。

今年10月20日,北交所以参与承接企业债业务为契机推出信用债产品,搭建了债券市场基础功能与业务框架。截至11月14日,北交所已受理14个公司债券(含企业债券)项目,拟发行金额287亿元。

此外,北交所对新三板带动作用逐渐显现。去年,新三板新增挂牌公司同比增加三倍,定向发行融资额同比增加12.5%。新三板与区域性股权市场制度型对接实现破题,绿色通道和公示审核制度平稳推出。

值得注意的是,北交所优化上市公司转板至科创板、创业板的机制安排,为上市公司发展壮大提供更加多元的路径。资本市场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全生命周期服务体系更加完善。

北交所是我国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的重要一环。对我国众多创新型中小企业来说,得到了一次难得的通过上市借助资本市场做大做强的机会。对投资者来说,打破传统的信息壁垒,能够往前一步提前参与到我国创新型中小企业的成长中来。”中国小康建设研究会经济发展工作委员会专家余伟指出。

“深改19条”落地14项,合格投资者达617万

2023年9月1日,作为建设中国特色现代资本市场“1+N+X”政策框架下的一项专项安排,证监会发布了《关于高质量建设北京证券交易所的意见》(下称“意见”),从投资端、交易端、企业端、中介端、产品端等各方面推出一揽子改革创新举措。

一是大力推进投资端建设。通过允许科创板投资者直接参与北交所等方式,着力扩大投资者队伍、优化投资者结构、提升投资者参与度,为市场引入更多增量资金。

二是完善市场交易机制。以优化做市交易制度为核心,推进交易机制创新,更好发挥混合交易和融资融券作用,降低投资者交易成本,改善市场流动性,提升估值定价能力。

三是优化企业上市路径。一方面,用足用好现有制度,明确“连续挂牌满12个月”的计算口径为“上市委审议时已挂牌满12个月”,允许挂牌满12个月的摘牌公司二次挂牌后直接申报北交所,优化挂牌公司申报北交所上市辅导备案要求。另一方面,允许符合条件的企业首次公开发行并在北交所上市。

四是加强多层次市场互联互通。稳妥有序推进北交所上市公司转板。优化新三板分层标准,制定北交所撬动新三板发展专项方案,更好发挥新三板孵化培育功能。开展新三板与区域性股权市场制度对接,落地公示审核制度等。

五是塑造市场良好生态。研究明确资本市场普惠金融执行标准,逐步推动形成中介机构、投资机构等服务中小企业可持续的商业逻辑和盈利机制。同时,对全面提升上市公司质量、持续丰富产品体系、推进制度型对外开放等一些持续性工作作出部署。

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统计,截至11月14日,北交所已经落地了14项改革举措,包括:优化“挂牌满十二个月”执行标准、简化挂牌公司申报上市的辅导备案要求、取消发行底价要求、支持科创板投资者直接开通北交所交易权限、允许私募股权基金参与二级市场交易等。

尚未推出的措施比如北交所直接IPO制度,能更好地吸引符合条件的企业尽快来北交所上市。尚未有实操落地的措施比如转板上市制度,既能更适宜地服务不同发展阶段的企业需求,又能打通北交所与沪深市场的估值差。”余伟称。

余伟认为,北交所直接IPO制度在注册制的大框架下会更具包容性,对拟上市企业会更关注创新属性和规范性,可能会更偏好“专精特新”企业,而对拟上市企业净利润的要求应该不会太严苛。

值得注意的是,《意见》发布至今,北交所开户投资者数量大幅增加,增量资金进场明显。投资者、企业、中介机构以及地方政府等各方反应积极,市场整体生态呈现出积极向上发展的良好态势。

从二级市场表现来看,日均成交额同比增长近三成,12只新股首日平均上涨110%。北交所投资者新增开户60万户,合格投资者总数达617万户,日均参与户数同比增长超两成。

与此同时,不少优质企业纷纷咨询沟通,109家挂牌公司主动披露三季报,积极筹备北交所上市。证券公司、公募基金等市场机构也普遍加大展业力度,多家北交所头部企业获基金持仓金额超亿元。

高质量发展关键词:“三个统筹”“四个联动”

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指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金融要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高质量服务。”

“北交所将按照大力提高上市公司质量的要求,把质量第一、质量优先的理念贯彻到发行审核、持续监管全链条各环节。”11月9日晚间,北交所董事长周贵华在2023年金融街论坛年会“合力营造创新型中小企业发展新生态”平行论坛上表示。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从北交所方面了解到,下一步,北交所将全面贯彻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精神,按照中国证监会统一部署,持续推进市场高质量建设,重点做好“三个统筹”和“四个联动”。

“三个统筹”包括加强投融资两端的统筹、加强一二级市场的统筹、加强各类产品的统筹。

北交所表示,将进一步加强投资端建设,积极推进公募、私募以及各类中长期资金入市,推动更多地方设立专项基金参与市场建设,不断壮大投资者群体、优化投资者结构、丰富市场资金来源,加快推进做市商扩容,更好发挥改善估值定价、提升流动性的功能。

北交所还将进一步研究优化北交所发行定价及配套制度安排,健全对发行人、大股东、承销商等有关主体的约束机制,促进一二级市场的良性互动与可持续循环。

此外,北交所将稳步做好信用债的发行、交易、监管等各项工作,推动北交所债券市场高质量发展。同时,进一步丰富北交所指数体系,研究编制北交所专精特新指数,引导基金公司加大北交所基金产品供给,加快形成股、债、基等“全产品”协同发展的市场格局。

“四个联动”即与服务国家战略联动、与区域性股权市场联动、与新三板、沪深交易所联动、与私募创投市场联动。

一是主动融入国家发展大局,强化与工信、科技、国资等方面的协同,把北交所建设成为支持中小企业走专精特新发展之路的服务平台、中小企业进行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转型升级的基础平台、央企国企布局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平台,助力培育新动能新优势。

二是加强三四板制度型对接,稳步落地绿色通道、公示审核机制,不断创新各项安排,在企业培育、促进投资等方面深化全方位合作,发挥北交所、新三板对各地中小企业发展的辐射带动作用,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三是强化北交所对新三板的龙头撬动作用,增加新三板制度供给,更好发挥市场培育功能,稳妥有序推进常态化转板,打通多层次资本市场,畅通企业发展路径。

四是推进北交所、新三板与私募创投市场的融合发展,加强募投管退全链条各环节制度衔接,共同营造投早投小投科技的良好氛围,共同发挥对科技创新的支撑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