赚翻的哈尔滨,快把本地人逼哭了!

更新时间:2024-01-07 10:36:11作者:无忧百科

赚翻的哈尔滨,快把本地人逼哭了!

爆火的哈尔滨,“伤透”了本地人的心。

比如,担心南方游客滑倒,哈尔滨竟然给中央大街铺上了地毯。



哈尔滨网友委屈道:“我以前尾巴骨都摔断了,咋没见你铺地毯呢?”还有人酸溜溜地说:“地毯两边该留出50厘米的缝儿,让本地人走。”

南方游客玩嗨了想放烟花,通常禁放烟花的哈尔滨不仅让他们尽兴,还派出消防车在旁守护。



哈尔滨人专门跑去外地看非遗打铁花,没想到哈尔滨又给游客安排上了。



接连的“双标”,让豁达的东北人的心也不禁拔凉拔凉的。

对此,哈尔滨人这样描述:“我在外边吃饭,回家发现咱妈在家做了满汉全席招待客人。”



然而“讨好型市格”的诞生,情有可原。

元旦三天假期,哈尔滨市累计接待游客304.79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59.14亿元,游客接待量与旅游总收入都创下了历史记录。两项数据,大幅超越冬季热门旅游城市——三亚。



黑龙江方面在致谢信中直言:您的传扬,把咱们都“整不会了”。

至于哈尔滨本地人,不仅被“整不会了”,更是快被逼哭了。



变得面目全非的哈尔滨,

把本地人馋哭了

哈尔滨的突然爆火,让很多人想起了淄博。

其实单从各类旅客数据来说,哈尔滨可以说是“碾压”曾经的淄博。

11月以来,哈铁客发量超过1000万人次,日均接近18万人次,同时哈尔滨机场此前单日运送旅客也有7万人次。



相比之下,淄博站在最火的五一期间,累计发送旅客24万人次左右,只相当于哈尔滨一天的量。

当时还未出圈的哈尔滨,怎么有如此大能量?

除了城市大小原因,更关键的是哈尔滨原本就有爆火的潜质。

冬季一直是哈尔滨的旅游高峰期。根据《小红书文旅行业月报》,早在10月份的全国TOP30国内目的地热搜词中,哈尔滨排名飙升23位,一上榜就冲到了第8名。

因此几个月前就有人用一个词形容哈尔滨:待爆。



但是想从待爆到爆发再到出圈,不能光靠老天爷赏饭吃。

哈尔滨文旅局当仁不让地率先出击,亲自吆喝了起来。

只不过,他们初期的宣传有点太接地气了……比如,配合“我姓石”的热点玩梗,在短视频平台进行魔性的自我介绍——“我姓哈,喝啊哈的哈”,可惜土味喊麦空有流量,没有转化。



土味的路走不通,文旅局又走上了相对“高雅”的宣传路线。

一会儿将哈尔滨和哈利·波特联动,一会儿展示大雪纷飞中的索菲亚教堂,教导游客如何扮成“俄罗斯在逃公主”。



然而后来的事实证明,自卖自夸还不够,更需要群众的自发宣传。

群众的第一次自发宣传,源于哈尔滨冰雪大世界的“退票事件”。

事情很简单,冰雪大世界在上个月开园后,不到3小时,预约人数就高达4万,远超园区承载量,导致有些游客没能玩上大滑梯等网红项目,高喊“退票”。



引发争议的点在于,这些要求退票的人里,不乏在园内玩了大半天的游客。

而且,他们不但自己白嫖,甚至做出了针对冰雪大世界的白嫖攻略。



让人意外的是,哈尔滨根本没计较,不仅大方退票,后续又迅速完成了督导、整改、道歉等一波操作。

厚道的做法,刷足了全网的好感。

群众的第二次自发宣传,则源于哈尔滨对“南方小土豆”的无限溺爱。

溺爱,从小土豆们踏上哈尔滨的时候就开始了。

卸行李时,工作人员轻拿轻放,仿佛在卸鸡蛋。



下了飞机,可能还会看到工作人员在玩快闪,以及交响乐团现场演奏。



逛街时,怕南方游客不抗冻,专门在街边搭建了“温暖驿站”。



游客想看雪后的飞马踏冰,直接整出了带翅膀的飞马。



如果说这些还属于热情的范畴,那么哈尔滨接下来的举动,就彻底让本地人“破防”了。

不少人反映,想在索菲亚大教堂,拍带月亮的雪景。于是,他们就直接搞了一个直径5米的人造月亮,用无人机升到40米的高空。



松花江上也升起热气球,只为浪漫出片。



搬出气垫船,让游客在冰面上体验“速度与激情”。本地人出示身份证,可以优先拒载。



看热闹的网友表示,哈尔滨成了唯一有性别的城市——性别男,爱好南。

馋哭了的本地人则说:“尔滨,你让我陌生,陌生得有些难过。”“尔滨,你并非无声的海,只是不为我澎湃……”



渐渐地,外地游客最后达成了一个共识。

那就是:不用问本地人攻略,因为现在哈尔滨好玩的地方和项目,他们也没玩过,甚至没听过。



哈尔滨爆火,靠的根本不是好客

身在家乡为异客的哈尔滨人,不光被馋哭了,现在也快被“累哭”了。

12月25日,哈尔滨发出《致哈尔滨全市人民的一封信》。

信里提到,哈尔滨人要“以客为先、以客为尊、以客为友、以客为亲。”

事实上,根本无需官方提醒,哈尔滨人就像去年的淄博人一样,早已做好了秒变客服的准备。

1.全城客服:东北糙汉也得学会夹子音

嘴上说哈尔滨偏心,实际对游客最上心的一直是本地人。

为了让游客能更快吃上饭、泡上澡,他们编出了顺口溜——不去聚餐不泡澡,不开破车满街跑,要是土豆来问好,还能免费做向导。

不仅如此,不少本地人开着私家车,免费拉客。



彪悍的东北糙汉们还用夹子音迎来送往,连卖烤肠的大爷都学会细声细语地说着“公主殿下”。

走在路上,遇到想当街体验出溜滑的南方游客,他们立即满足心愿,一左一右扯着游客就开跑。



遇到游客被“坑”,哈尔滨人主持公道的速度,堪比线下版“仅退款”服务。

最著名的例子莫过于,有网友在哈尔滨吃了一份68元的锅包肉,不少本地人觉得有宰客嫌疑,于是没等官方出面,他们纷纷出动质问,饭店不得不闭门躲避风头。

他们还做出了一系列违背祖宗的决定,震惊所有人。

为了照顾南方游客的口味,他们违心地给豆腐脑放糖,背叛了所有北方人。



怕南方游客不知道如何啃冻梨,他们细心地给冻梨切片、摆盘。有人评价:“一年前我要是去饭店让他给我冻梨摆盘,老板都得给我摆盘里。”



类似举动还有很多,比如推出“冻梨咖啡”;买一根萝卜,免费切片;给铁锅炖整得更淡。

如此无情地把自己逼上“绝路”,哈尔滨人的精神状态,让人有点担心了。

2.超预期的“宠娃式体验”

目前来看,哈尔滨人所做的,已经远远超出了好客的范畴。

如果是招待客人,给出好酒好菜好去处即可。

相比之下,如今他们提供的完全是“宠娃式服务”,甚至是更胜一筹。毕竟,伺候自家孙子恐怕也没有这么费劲和累心。



但这也正是出圈的关键:超预期。

游客吃铁锅炖时遭遇停电,老板立即打到市长热线,催促快点恢复,并说道:“快点儿,小土豆等着呢。”

游客一句“索菲亚教堂关灯挺早啊”,司机大哥又是一个电话过去,呼吁教堂晚点关灯,而他得到的回复是“您说的这个问题已经有很多市民反映过了,我们正在解决呢。”

到后来,为了让游客感受特色,他们可谓“不择手段”了。

最让人惊叹的是,还请来了鄂伦春族到中央大街表演驯鹿。网友调侃:“据说上一个把鄂伦春族从大兴安岭林子里请出来的还是乾隆。”



同样不敢想象的是,萨满祭司跳起了科目三。



最后连狐狸、企鹅、鸵鸟等动物,也被派出来营业。再这么下去,东北虎都得出来接客了。



这些超预期的体验,给哈尔滨旅游制造了无数传播爆点。

如今,仅“哈尔滨旅游攻略”一个词条,在抖音就有超30亿次播放。

冰雪经济并非哈尔滨独有,然而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特色体验,让数百万人选择了哈尔滨。

据统计,元旦期间,哈尔滨的异地游客群占比高达75%,主要来自北京、上海以及3000多公里外的深圳。

此时,不间断提供“宠娃式服务”的本地人,在累哭之余都发出了一个感慨:值了。



哈尔滨背后,没有什么“高人”

一个人或一座城市的突然爆火,难免会让人联想到有什么神秘力量在左右。

即,所谓的“高人”。

对于哈尔滨,与其说有某位高人,不如说有太多“笨人”。

哈尔滨做得最“笨”的一件事,就是每年坚持举办冰雪大世界,因为这一直是一笔亏本生意。



比如今年的冰雪大世界,室内和室外的总造价据说高达35亿元。

但是冰雪大世界的营业时间只有短短的60天,即便每天挤满游客,门票钱加上其他消费,总收入也只有15亿。

然而哪怕是2022年,游客寥寥,冰雪大世界也没有缺席。



20多年的亏损,换来的是什么?

换来的是中国冰雪旅游第一大IP,冰雪大世界变成了游客心中更适合中国宝宝的“东北迪士尼”。

超级IP则直接换来了今年万人蹦迪的壮观场面。



更是换来了游客在哈尔滨其他地方的大量消费。有人一口气买了10箱哈尔滨红肠寄回家,老板发视频说:“这哪是小土豆,是小金豆。”

哈尔滨的“笨活”,不仅体现在对冰雪大世界的坚持上。

黑龙江文旅厅厅长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为了黑龙江文旅的爆发,他们已经做了一年的准备。



比如,请头部文旅博主引流,宣传万人蹦迪、索菲亚教堂的旅拍、哈尔滨的早市,等等,以及打造“淘学企鹅”等新IP。

所有这些准备的关键,被其总结为:要用游客的思维来换位思考。

“游客在评论区,评论什么不满意,他需要什么我们就上什么。”于是,才有了索菲亚教堂的人造月亮,切片的冻梨和街边的“温暖驿站”。



最后最关键的是,绝大多数哈尔滨人让种种“笨活”达成了圆满的结局。

本地人自发上街给游客发暖宝宝、洗澡票、扒肉等,边吆喝边提醒一句:“咱本地的就憋过来凑热闹了嗷。”



冰雕师傅现场用冰,给南方小朋友雕小玩具。



还有身高185的小伙们穿上东北大花,在街头宣传当地文化。



他们以一己之力改变旅游业发展套路:以前靠吸引游客,现在靠勾引游客。

这一幕幕,让不少本地居民、商家、博主,乃至其他东北人喜极而泣





其实,对于偌大的哈尔滨,旅游收入真算不上“泼天的富贵”,只是带来了好转的希望。

但一点希望,足以让他们热泪盈眶并付出120分的努力了。

说到底,哪有什么扭转乾坤的高人?

有的更多是无数痛并快乐着、喜泪交加、希望家乡更好的本地人。

淄博、哈尔滨是这样,未来的新网红城市也不会例外。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