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房票全市通用 可以转让、限转一次
2024-01-08
更新时间:2024-01-08 13:18:48作者:无忧百科
“现在光伏组件价格八毛一瓦,是一年前的五折了。”一位光伏从业者感慨,“这好日子结束得也太快了。”
回顾2023年,光伏市场“冰火两重天”:一边是光伏新增装机持续增长;而另一边,产能大规模释放,全产业链价格不断走低,企业们开始了前所未有的“内卷”。
资本市场随之作出了反应。过去两年中,随着新能源需求增长,光伏概念一路走高,A股市场上市值突破千亿的企业一度达到了18家之多。而到现在,保持着千亿市值的只剩下隆基绿能、通威股份、阳光电源三家。
其中,作为行业“一哥”的隆基绿能,也不能高枕无忧了:在市场变动面前,其业绩和股价也已双双承压。截至1月3日,隆基绿能收报22.39元/股,总市值1697亿元,较2023年初的3200亿元市值缩水将近一半。其2023年三季度的业绩也出现了同比下滑。
为了实现产业突围,“技术竞争”成为了行业龙头们关注的方向。隆基绿能又独辟蹊径地提出,聚焦“非主流”的光伏电池技术路线。在龙头效应的带动下,围绕不同的技术路线,光伏行业也划分出了两大阵营。一场巨头间的卡位战,也日趋激烈。
技术更迭、行业洗牌的关口,隆基绿能的押注,能助力光伏产业穿越“冬天”吗?
行业“一哥”会让位吗?
站在岁末年初,行业“老大”隆基绿能的年度光伏组件出货量榜首的位置,看来要易主了。
2023年12月初,光伏企业晶科能源披露的一份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中显示,公司有信心超额完成2023年四季度23 GW(1GW=10亿瓦)的组件出货目标。在2023年的前9个月里,该公司的光伏组件出货量超过52 GW,已排名行业第一。
在这之前,隆基绿能已连续保持了3年组件出货量排名全球第一。隆基绿能曾预计,2023年电池组件出货量达到85 GW,硅片出货量130 GW。而在公司三季度业绩交流会上,隆基绿能总裁李振国坦言,隆基2023年的硅片出货量只能达到年初预计的90%,组件出货量只能完成85%。
现在看来,晶科能源成为全年冠军已是时间问题。
国内光伏产业,已经形成了“一超多强”的格局,而隆基绿能就是那“一超”。在业绩层面上,隆基绿能2022年营收突破千亿大关,并且在2013-2022年都保持了30%以上的高速增长;至2022年二季度为止,公司连续20个季度保持了营收的正增长。
▲(图/隆基绿能近年来总营收及净利润变化)
自2012年A股主板上市以来,隆基绿能股价一路上涨,市值在2021年11月一度达到5287亿元,领跑A股光伏公司市值榜,几乎相当于当时排名第二和第三位公司市值的总和。
在《2023胡润全球富豪榜》中,隆基绿能创始人李振国夫妇以415亿元财富榜上有名,连续四年蝉联陕西首富。
但市场现在也敏锐地发现,作为光伏老大,隆基绿能的速度“降”下来了。
2023年前三季度,隆基绿能实现营收941亿元,同比增长8.55%;净利润116.94亿元,同比增长6.54%。尽管公司的营收和净利润都保持了净增长,但和前几年的两位数增速相比,已明显放缓。
在隆基绿能2023年前两个季度净利润均呈现两位数增速后,转折点出现在第三季度:公司的业绩同比、环比表现明显不及市场预期,第三季度营收同比下滑了18.92%,净利润同比下降44.05%。
业内有声音认为,隆基绿能出货量不及预期的部分原因,和它在光伏电池技术路线上的选择有关。而围绕着电池技术路线,一场“卡位战”也在光伏龙头之间展开,并已趋于白热化。
很多人并不熟悉光伏,但都听说过太阳能发电。光伏就是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的简称,从上游的硅料、硅片等原材料,到中游的光伏电池、组件、辅料等,以及下游的电站,光伏涉及了一条长长的产业链。
在光伏电站中,承担了光电转换的设备就是光伏组件,它是太阳能发电系统的核心部分。光伏电池则是光伏组件的核心部件,能够将太阳光直接转换为电能。
纵观国内光伏业20多年发展历程,堪称一部技术迭代史——毕竟,这个行业得以发展的核心逻辑,就是技术进步带来的降本增效。在2023年,随着硅料价格不断下降,组件厂商想在这方面实现低成本,空间已经极其有限;光伏电池技术的重要性愈加凸显。
于是,新一代电池技术变迁提上日程。TOPCon、异质结,还是钙钛矿,各种技术名词让人眼花缭乱,不同路线被各厂商分别下注,你来我往,热闹非凡。
根据基底硅片的不同,晶硅光伏电池可分为P型和N型。P型中的PERC电池从2016年量产,到2020年市场占比超过85%成为主流,不过才花了4年时间。
但现在,P型电池技术的效率提升也已经接近极限。据中金公司报告,PERC电池已经实现最高23.5%的电池转换效率,基本达到了量产性能的极限。
N型电池和P型电池相比,具有转换率高、寿命更长等优点,主要包括TOPCon、HJT、BC等技术。其中,TOPCon(即“隧穿氧化层钝化接触”)电池率先突围,获得了多家企业的青睐。它是在PERC路线上的延伸,产业链配套更加成熟,成本也较HJT电池要低。而HJT(异质结)电池是晶硅电池技术和薄膜电池技术的结合,稳定性和效率要更高,但投入高,门槛也高。
TOPCon电池和HJT电池均已有企业进入量产。尤其是前者,市场调研公司PV InfoLink分析师赵祥公开表示,截至2023年8月底,业内公布的TOPCon扩产计划超过1700 GW。
据了解,TOPCon组件与传统PERC组件相比,目前每瓦价格也高出约1毛钱。
晶科能源是业内早早押宝TOPCon技术的企业,在2019年建设了N型TOPCon量产产线,并在两年后推出了TOPCon组件。目前,国内组件出货量前五的企业中,除了晶科能源外,天合光能、晶澳科技和阿特斯太阳能,也都在TOPCon领域进行了积极布局。
隆基绿能此前一直没有就技术路线明确表态。2023年初,公司公告投建年产30 GW鄂尔多斯电池项目,将采取N型TOPCon技术,这也是它首次公开表示推动TOPCon大规模量产。
就在业内一度认为其未来技术路线已见眉目时,波澜再生。隆基绿能在2023年9月5日突然提出,未来的技术路线将聚焦在BC电池上。隆基绿能董事长钟宝申表示,BC电池技术将是“未来5-6年晶硅电池的绝对主流”。他还形容说,BC技术堪称是“皇冠上的明珠”。
BC(Back Contact)电池,即“背接触电池技术”,它在2022年的市占率仅有1%左右,相对来说还比较“小众”。华鑫证券研报就指出,BC技术工艺复杂,成本也较高。有业内人士认为,BC电池技术尚处于培育阶段,与TOPCon相比,要进入商业化层面、实现规模化盈利,可能还需要几年时间。
光伏是个重资产行业,能压中主流新技术路线的企业,自然拥有新的市场机会;但一旦选错路线,后果对每一家企业来说,也都是难以承受之重。隆基的决定顿时一石激起千层浪,业内展开了激烈讨论。有部分企业在隆基绿能之后也表示布局BC电池。围绕着不同的技术路线,产业中俨然划分出了分别以隆基绿能和晶科能源为首的两大阵营。
两家企业的高层也下场表达了观点。晶科能源CTO金浩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就表示,BC技术工艺复杂,降本困难,未来3-5年内,行业的主流仍然是TOPCon电池,50%以上的市场都将被它占据。
但在隆基绿能看来,TOPCon路线扩产者已经太多,且是过渡性的技术。钟宝申早在2023年年中就对外表示,TOPCon相对PERC电池,在转换效率的提升上有限,目前其产能也已整体过剩。
李振国强调,隆基的策略是“不领先、不扩产”:既然TOPCon注定没什么大的空间,那么不如提前在下一站布防。
隆基绿能相关负责人也对「市界」表示,目前TOPCon相对PERC有一定溢价,但HJT相对PERC、TOPCon也有溢价,BC技术对相关其他技术更有溢价,这是客户对不同产品的应用选择。
同时,他也强调,BC作为平台技术,无排他性且兼容性强,和TOPCon、HJT可以结合。且BC技术比原有的技术转化效率更高,而且更美观,适合集中式、分布式等多种场景。
在技术迭代的十字路口,隆基绿能是否押对了赛道,还需要再多一点时间才能知道答案。当然,前提是市场也愿意给予隆基足够的信任。
在三季度业绩交流会上,李振国曾解释,隆基出货不达预期的原因是“在二季度的时候,友商开始以低价抢单,而隆基没有采取激进的策略跟进”。而市场也在担忧,接下来,隆基绿能全面布局BC技术,是否也会加剧这一点。
晶科来势汹汹,隆基稳健守擂。在技术路线之争背后,是领军企业综合实力的比拼,以及组件江湖头部位置的争夺。BC电池真能后来居上吗?隆基绿能显然有着自信:毕竟,它不是第一次走这种“不合群”的道路了。
豪赌单晶硅崛起的巨头
2006年诞生的隆基绿能,曾经凭着创始人李振国独特的眼光,吃到了当初光伏产业的一波红利,并成长为了产业中的领头羊。
常见的光伏电池类型包括多晶硅电池、单晶硅电池和非晶硅薄膜太阳能电池等。其中单晶硅和多晶硅是两种不同的硅材料,它们在制造工艺、性能等方面也均存在差别。而多晶硅由于成本相对较低,曾长期在光伏市场内居于主流地位。
2005年,国内才开始太阳能级多晶硅的生产。但在早期国内玩家纷纷关注多晶硅时,一家与众不同的公司出现了。
2000年成立的半导体公司西安新盟,在2006年更名隆基股份,进入光伏市场,并坚定地看好单晶硅:团队经研发测试认为,单晶硅在降低度电成本上优势大于多晶硅,单晶技术路线将成为未来市场中最优的发展路线。虽然单晶硅成本较高,但这应该是暂时的,随着生产规模上去和技术革新就可以下降。
2008年左右,光伏产业的第一波周期性动荡降临。金融危机影响下,欧洲市场光伏组件需求降至冰点,国内光伏市场也普遍面临产能过剩危机,多晶硅价格下跌,大批光伏企业也因支撑不住而倒下。
在这场行业大洗牌中坚持下来的隆基股份,长期投入的成果逐渐显现。它对单晶硅的“宝”押对了,单晶硅组件在国内光伏市场占有率不断上涨,在2019年达到65%,实现了局势逆转;2020年单晶硅组件的市占率上升至97.6%。
中国目前已成为全球最大的单晶硅生产国。隆基在多次改进光伏电池效率后,也成为全球最大的单晶硅片和组件制造企业。
在2011-2013年,光伏制造业又经历过一次全行业亏损。在那之后,2013年左右,隆基还大胆地进行了一次产线转换,将晶体硅切割技术从已经成熟的砂浆切割技术,转向当时昂贵且不成熟的金刚线切割技术,并再次押注成功。
目前,从单晶硅片起家的隆基绿能已成为光伏一体化企业,产品涵盖光伏硅棒、硅片、电池、组件以及电站建设等,构建起了单晶硅片、电池组件、工商业光伏解决方案、地面光伏解决方案、氢能装备五大业务板块。
▲(图/2023年5月上海SNEC光伏大会上,隆基绿能展示的光伏面板。)
2022年,隆基绿能营收达到1289.98亿元,归母净利润约148.12亿元。其中,太阳能组件及电池营收848.49亿元,在公司营收中占比65.78%;硅片和硅棒业务营收占比大约三成。这两大业务也成为隆基的主要营收来源。
但眼下,光伏产业正面对又一次周期性波动。
在前两年,随着国家双碳战略目标的推进,新能源需求大幅上涨,光伏产业也迎来了巨大增长。但随着产能的大规模释放,硅料价格在2023年加速进入了下行通道。
光伏组件价格也跟着跳水。在2023年年初,光伏组件价格还在1.8-1.9元/瓦左右,但现在,市场报价已经基本在1元以下。
据了解,1元/瓦的价格下,拥有一体化优势的企业还可能处于盈亏平衡线,非一体化的组件企业就基本是要“赔本赚吆喝”了。但为了出清库存,一场极致的价格“内卷”仍在硅片、组件等厂商中蔓延。2023年12月6日,中核汇能2023-2024年第二次光伏组件集采中,报出的最低价已经达到了0.86元/瓦。
隆基绿能也多次降低硅片报价。2023年12月26日,隆基绿能在官网更新的硅片报价中,P型M10硅片价格较9月又降低了29%。
行业市场变化下,营收保持增长态势的同时,隆基的毛利率已持续下降。在2021年半年报和2021年年报中,隆基绿能综合毛利率为22.73%和20.19%。2022年综合毛利率为15.38%,首次降到20%以下;2023年三季报时,毛利率为19.61%左右。
与此同时,近年来,隆基绿能在硅片、组件两大核心业务上,都在面临竞争对手的追赶。
光伏行业一向“拥硅为王”,在硅片环节,位于天津的中环股份是隆基的强劲对手,二者并称硅片“双雄”,加起来的市占率曾高达60%。2020年TCL接手中环,混改后的TCL中环多次募资扩产,到2022年底硅片产能达到140 GW,已经逼近了隆基这一年单晶硅片150 GW的产能。在2023年,TCL中环仍然在大举扩大产能。
在光伏组件业务上,隆基绿能也面对包括晶科能源、天合光能等多家厂商的挑战。而在TOPCon阵营的企业们,业绩表现实现了快速增长。尤其是晶科能源,在2023年前三季度实现了净利润63.5亿元,同比增长279.14%。
多重影响下,自从2021年11月创出了历史高点之后,隆基绿能的股价也一路下跌,目前较之5280亿的市值高点,已下降将近七成。
寻求变局、穿越周期,迫在眉睫。在2023年11月初的一场行业研讨会上,李振国就表示,面对组件价格下降这些摆在光伏人面前的现实考验,呼吁全行业回归“技术竞争”的主赛道。
这也已经是全行业的共识。新一代光伏电池技术路线之争,也在2023年变得火热。
但隆基绿能方面也强调,公司不是在“赌”,也不会冒险。公司在投资方面高度谨慎,以避免陷入同质化竞争。2023年9月19日,隆基绿能宣布拟39亿元投建基于BC技术的HPBC Pro电池项目。12月,公司宣布其BC技术刷新了硅太阳能电池效率世界纪录。
从营收和利润规模上来看,隆基绿能仍然是组件企业中的王者。此外,据光伏资讯的统计,以2023年半年报为例,在几家头部光伏企业的财务状况对比图中,隆基绿能以561.1亿元的货币资金领先于其他企业,即使扣掉105.6亿元的有息负债,隆基绿能还剩455.5亿元的可用资金。公司还是有着较为厚实的“安全垫”的。
隆基绿能相关负责人也表示,“穿越周期”的内核,就是降负债、优化产能结构、扩产高附加值高技术壁垒的全球领先产能,加大对新材料、新技术的研发投入,实现新技术不断突破并保持全球领先,加速科技成果产业化步伐。“光伏短暂的调整周期后,将是更大的市场爆发周期。”
一半企业将退出市场?
尽管产能已经大规模释放,但很多头部光伏企业也发出了声音,认为高端产能始终有市场需求,不会过剩。包括晶科能源、晶澳科技、通威股份、隆基绿能、天合光能等均相继宣布了大规模扩产计划。
一边是头部企业的扩产、一边是价格的内卷,再伴随着技术迭代下高端技术的竞争,光伏产业的又一次洗牌也在酝酿之中。
2023年5月,李振国在上海SNEC光伏大会上就说过,今后两三年内,或许会有超过一半的光伏企业退出市场。
2024年的竞争也将更加激烈。阿特斯董事长瞿晓铧在不久前的彭博新能源财经论坛上也坦言:“光伏行业现在已处于‘史上最强内卷正在进行时’。大家不要期待明年(2024年)光伏能有特别高的单瓦盈利能力。”
但国内光伏产业一路走来,虽然历经跌宕起伏,作为未来最重要的能源之一,发展仍然势不可挡。
光伏的市场需求仍然强劲。2023年12月20日,国家能源局发布全国电力工业统计数据,1-11月光伏新增装机163.88 GW,同比增长149.4%。11月单月光伏新增装机21.32 GW,同比增长185.41%,环比上涨56.53%。新增装机量仍然超出了市场预期。
12月14日,《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28次缔约方大会上通过了最终协议,呼吁在“2030年前全球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再增加2倍”。
从2023年12月底到2024年初,新能源板块也迎来了难得的活跃。2023年12月28日收盘,Wind光伏指数大涨7.28%,收于3558.47点,收获年内最大涨幅,隆基绿能当日涨停。2024年1月8日开盘,光伏板块再次迎来逆势反弹,晶澳科技、TCL科技、阳光能源等多只个股上涨,雅博股份涨停;隆基绿能开盘报21.79元/股,盘中一度涨幅达2.69%。
光伏产业依然面对广阔的前景。但在新的一年,落后产能将加速淘汰,行业竞争格局或将重塑,谁能胜出,还是要交给市场决定。
作者 | 杨 洁
编辑 | 孙春芳
运营 | 刘 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