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的“现金奶牛”,业绩仅剩巅峰时期的1%

更新时间:2024-01-09 00:10:31作者:无忧百科

曾经的“现金奶牛”,业绩仅剩巅峰时期的1%

2024.01.08


本文字数:5546,阅读时长大约7分钟

作者 |健闻咨询

中国医药电商行业曾经的旗手——康爱多,正在加速坠落。

2023年11月,连续两年被实行风险警示的上市公司太安堂发布公告称,已与中核健康在内的4家企业签署了重整投资框架协议,但由于控股股东资金占用、违规担保等问题尚未解决,重整存在失败可能,公司仍有破产和退市的风险。

不管重整结果如何,作为太安堂旗下的控股子公司,广东康爱多数字健康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康爱多”)已经处于悬崖边缘——这家曾经做到31亿元年营收规模的医药电商头部企业,近年来急速坠落,2023年上半年,其实现营收仅1270万元,差不多是巅峰时期的1%,业绩下降99%。

不仅是营收大幅下降,康爱多的企业信誉也遭遇了巨大的滑铁卢。2023年12月,太安堂因为连续四年财务造假,虚增利润被处以1370万的罚款。其中,绝大部分的利润虚增都来自于康爱多。

“在我们这个行业里,失败的企业太多了,但康爱多确实尤其可惜”。药赋能创始人邵清表示,在他的印象中,康爱多起步早、规模大、敢创新,一度是行业里的旗帜,是大家精气神的来源,“早年我们对外讲行业有前景,几乎都会举康爱多的例子”。

如果我们短暂回望,一些脉络清晰可辨:这个发迹于广州城中村的创业项目,出道伊始便凭借其强大的运营能力和战略预判,在医药电商行业的黄金十年里,一度成为整个行业的标杆和旗帜,但却在实控人侵占非经营性资金、财务造假、欠缺商业诚信等诸多事件中失去竞争优势,而最终走到今天这样的败局。

那些庇护了你的东西,也囚禁了你。

坠落

最近几年,康爱多正在经历一场急速坠落。

根据太安堂2022年财报显示,康爱多全年实现营收3800万元,比2021年下降了97%,这已经是康爱多连续第三年出现营收下滑,也是幅度最大的一次——2019年,康爱多的营收达到历史峰值的31亿元。此后3年,这一数字分别是28亿元,14亿元,3800万元。2023年上半年,康爱多实现营收仅1270万元。

而在利润层面,尽管财报显示,康爱多直到2021年才出现亏损,但根据证监部门的调查,康爱多在2018-2021年间通过少结转成本、少记费用等方式虚增存货、利润,每年的数额少则6000万,多则上亿元。照此推算,康爱多从2018年起就已经入不敷出,到2021年时,年亏损已经达到近2.5亿元。

“康爱多的业务还没有停,线上销售和线下门店都还在勉强维持运转。”一位接近康爱多的业内人士告诉《健闻咨询》,之所以用“勉强”来形容,是因为很多上游供应商,结不到钱,已经不再给康爱多供货,“他的资金链断了,只有一些小厂家还在冒险供货,但量很小,除此以外就是卖卖太安堂自己的产品。”

一个有些夸张的数据是,2022年,在康爱多的10家直营店中,有3家的年销售额不足100元,其中有两家分别是2.65元和2.21元。

另一位行业人士向《健闻咨询》透露,2022年,在康爱多发展遇阻的时候,仍然有公司愿意出2-3亿元的价格进行收购,但被太安堂董事长柯少彬以价格过低为由拒绝了,“他的心理价位仍然是10亿往上”。

在错过那次机会后,康爱多就一直处于无人问津的状态,尽管它还拥有8000多万注册会员的稀缺资源,“现在的问题不是它有多少价值,而是它的窟窿还有多大。”该人士表示,在母公司频频爆雷后,康爱多已经被视为危险标的。

在丧失了自我盈利能力和市场价值后,太安堂似乎也准备放弃这头曾经的“现金奶牛”。

在太安堂2022年的财报中,有两个值得关注的细节:一是在对康爱多的行业地位进行表述时,太安堂拿掉了过去常规使用的“稳居医药行业百强榜”;二是在谈到公司2023年的经营计划时,太安堂不再提及“医药电商”的相关内容。

种种迹象表明,太安堂正在加大力度剥离“康爱多”这块医药电商资产,转回中成药制造的传统业务。但是,据太安堂的公告,太安堂侵占康爱多的近5亿元非经营性资金至今尚未偿还。

最近热播的剧作《繁花》里,有这样一句台词:“纽约的帝国大厦,从底下跑到屋顶要一个钟头,从屋顶跳下来,只要八点八秒。”


出道伊始

康爱多创立于2010年,创始人王燕雄是潮汕人,学中药出身,曾在药监部门做过基层公务员。2005年,他辞去公职,下海经商,做药品销售。那一年年底,中国药品零售行业发生了一件里程碑事件——药品监管部门颁发了国内第一张网上药店资格证。

但早期,国内的医药零售商们对网上卖药的模式并不算感冒——在康爱多创立的2010年,全国的网上药店仅有12家,销售额不到1亿元。王燕雄看到的机会是,从药企源头采购药品,直接在网上卖给患者,因为砍掉了中间2-3道的流通环节,他的售价可以比线下药店更低。

2011年8月,康爱多正式上线,王燕雄选择了广东地区高发的乙肝作为切入口。他曾经算过一笔账,一个乙肝患者每年光服用抗病毒药物的花费就要3000多元,再联合其它辅助用药,年均费用在1万元以上。要想实现上亿元的销售额,只需要1万个用户。在他的定义中,高客单价和高复购率,构成了理想中的“高标准”用户。

但康爱多的发迹,并非一帆风顺。在2010-2011年期间,国内的医药电商突然呈井喷之势,到2011年底,网上药店的数量已经达到53家,七乐康、好药师等平台皆诞生于这一时段。相比于其它有医药零售企业背景的玩家,康爱多在采购端处于劣势,这也逼得它必须在用户端拼尽全力。

康爱多的两大核心能力,一是技术,二是运营。

技术层面,康爱多在早期非常倚重SEO(搜索引擎优化),即通过创建特定关键词和短语的方式,在搜索引擎中获得更高的排名,实现免费引流。一般的SOE关键词无非是商品名、厂家、疾病等,但康爱多额外做了很多长尾词,比如某某小区附近有没有药店。这种精准词条的设计,为康爱多完成了早期百万用户的积累。

在平台初具规模后,康爱多的技术团队又转向了后台系统研发。他们曾经用了一年半的时间,搭建了一套能够日处理60万订单的新系统。在这套系统中,通过大数据的监测和计算,用户客单价可以提升2.5倍。

为了保证技术的领先,在康爱多早期的400人团队中,技术团队占了100人。王燕雄曾经在采访中自豪地表示,技术才是康爱多的核心竞争力,以至于当同行来公司参观时,其它地方可以随便看,只有技术部门是外人的“禁地”,“如果一家电商不重视技术,我不会看好他,因为他的所有用户一定是过客。”

运营层面,康爱多抓住的机会是大平台的流量红利。2011年6月,淘宝商城医药馆试水医药B2C,同年上线的康爱多是首批受邀入驻的5家网上药店之一。一位熟悉天猫医药馆运营的人士告诉《健闻咨询》,康爱多对平台活动的响应度很高,表现得很主动,也因此获得了更多的流量倾斜。

这也在数据上得到了印证。尽管康爱多有自建平台,但其在天猫医药馆等第三方平台上的销售额一直高于自建平台,比例大概是2:1左右。

从2012年到2015年的4年间,康爱多3次夺得天猫医药馆销售冠军,仅在2014年时排名第二(被广东药监局暂停营业1个月),成为行业中备受瞩目的明星企业。

在这一时期,邵清对康爱多的印象是“开放和激进”,很多行业里的新玩法和新模式都来自于康爱多的探索,比如对私域流量的重视和挖掘,开通企业的合作渠道等。

“抽血、卖身”

熟悉王燕雄的一位行业人士向《健闻咨询》谈起王燕雄,“我们这个行业讲求两件事,一是看得准,二是做得到,王燕雄算是为数不多的,同时具备这两种能力的人。”

对于康爱多来说,第一个转折点也和王燕雄有关。2014年,因为创始团队内部意见不合,王燕雄接受了上市公司太安堂抛来的橄榄枝,以3.5亿元的价格出让了康爱多的全部股权,他本人也在2016年离开。随后康爱多总经理一职由太安堂方面派出的焦宝元接任。

“卖身”太安堂,这是一笔值得称道的交易。得益于收购后太安堂的加持,康爱多在肝病之外,将经营面扩展到生殖、皮肤、儿科、肿瘤四大领域。

而至于交易价格,3.5亿元的估值在当时更被认为是白菜价。比较而言,同时期的七乐康估值10亿,1药网更是高达20亿元。一个很重要的背景是,年初的停业风波,让康爱多的管理层意识到了医药行业中巨大的政策风险。

颇为戏剧的是,康爱多在2014年4月签完“卖身契”,5月份,国家食药监局就出台了《互联网食品药品经营监督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在准入门槛、物流配送条件以及处方药网上销售等内容实现实质性突破,允许符合条件医药电商销售处方药并通过第三方物流配送。一向以远见著称的王燕雄在事后复盘时曾表示,“只能说太安堂太有福气”。

但从另一方面来看,政策的明朗也意味着行业大门被彻底打开。2015年,网上药店成为药品销售增长最快的终端,销售规模达到30亿,同比增长近6成。这个数字背后,是448家网上药店的快速涌入,行业竞争空前焦灼。

而康爱多的最大天敌也在这一时期出现——原本仅做医药平台运营的阿里和京东,同时于2016年上线了自营业务,并把原来导向垂类电商的流量,慢慢收回到自己手中。2017年,阿里健康已经成为中国最大的医药电商卖家。随后,阿里健康和京东健康等平台不断提升自营占比,将垂类医药电商远远甩在身后。而原本如康爱多等医药垂类电商,都是活在这些头部电商平台的“庇护”中。

外部压力带来业绩下滑,业绩下滑又引发内部动荡。从2018年起,太安堂一方面通过虚报利润,维持繁荣的假象,一方面频繁出售康爱多股权——2019年到2020年,太安堂累计卖了康爱多5次,用5.15%的股权换回了1.3亿元,康爱多整体估值维持在25亿元左右。

一位不愿透明姓名的内部人士告诉《健闻咨询》,那几年,除了明面上的股权出售,太安堂还时常会抽走康爱多的流动资金,贴补母公司的经营。“太安堂做的是中药材上游的生意,有支付账期,而康爱多收的是消费者的现金,所以会被大量挪用。”到最后,太安堂的资金缺口越来越大,直接把康爱多账面上的现金流抽干了。

“严格来说,康爱多不是死于业务,是死于母公司的抽血。”该人士表示。

2021年,太安堂打算清盘,将康爱多47.35%的股权出售给医联(成都医云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医联”),作价7.48亿元。但就在医云支付了数亿元的首期股权转让款后,这笔交易被意外喊停。有熟悉内情的人士表示,太安堂并没有按照约定,将转让款注入康爱多,而是拿去贴补了集团的房地产业务,这一举动引发了医联方面的强烈不满。

彼时,估值40亿美金的医联正筹备在港交所上市,而为了做大估值和提升商业想象力,医联在同期密集收购了一系列资产,而康爱多正是其中最重要的一块。彼时,康爱多整体15.8亿元的估值,在医联内部一片看好,医联一位副总裁级高管向《健闻咨询》表示:“这是一个相当划算的价格,康爱多并入后,对我们做大估值很有帮助。”

但至今,医联都没能拿回数亿元的首期股权转让款。

这也是康爱多最后一次以交易标的的形式出现在股权交易市场上。

一位行业人士向《健闻咨询》感叹称,“这几年来,柯少彬哪怕只做对一次,康爱多都不会是今天这个样子,可惜他每次都做错了。”

理想

在为康爱多的陨落寻找答案前,我们不妨切换一下镜头,看看其创始人王燕雄后来的故事。

2016年,在完成公司经营层面的过渡后,王燕雄带着1.29亿元现金离开。在开着一辆宝马7系,做了两年大健康领域的投资人后,他把重注下在了医药数字化营销领域,创办了莲藕健康。

虽然同为医药电商领域里的玩家,但莲藕健康和康爱多的业务模式完全不同。相比于自己开店卖药的康爱多,莲藕健康更像一个藏在幕后的角色,目的是帮助药企在阿里和京东这些平台上去触达和服务患者。

本质上,两者都是帮药企卖药,区别在于,相对于阿里和京东这样的大平台来说,康爱多是对手,莲藕健康则是帮手。通过这种方式,王燕雄不仅避开了和大平台的竞争,还让自己和巨头们站在了一起。如今,莲藕健康的年营收超过10亿元,整体估值已经超过20亿元,相当于再造了一个“康爱多”。

一位熟悉王燕雄创业经历的人士告诉《健闻咨询》,差不多在2014年的时候,王燕雄就预见到了阿里、京东这些第三方平台很快就会启动自营,而垂类医药电商作为其流量的依附者,迟早会被抛弃,这也是他早早就看似“贱卖”了康爱多的真正原因。

一个具象的例子是药房网。作为国内首家拿证的网上药店鼻祖,药房网已经经营了近20年的时间,一直坚持做医药B2C的生意。根据财报披露,2022年,药房网的营收为7500万元,同比下降16%。而同期,阿里健康和京东健康的营收早就超过百亿元规模,两者至少相差3个数量级。

“康爱多的没落,既有自身经营的问题,也有母公司的问题,但还有一个容易被忽视的原因是行业的变化,当阿里和京东这些大平台切入赛道后,垂类医药电商的生存空间就很小了,这是你通过努力也无法改变的事情。”一位资深的医药电商从业者表示,这个道理几乎已经成为行业共识。

也正因为如此,这几年,在阿里健康、京东健康、美团等百亿级医药电商崛起后的新时期,各家垂类医药电商先后开启了战略转型。比如七乐康和健客网转战互联网医疗,希望打通处方流传,建立医+药的交易闭环;1药网和好药师则转向B2B,希望通过数字化手段赋能药店,向药品交易的上游寻求价值;后来者圆心科技更是另辟蹊径,试图讲好“医+药+险”的宏大故事。大家都在寻求着新的生存空间和商业机会。

如果最终能重整成功,那康爱多或许还能拥有留在牌桌上的机会。但对于曾经选择过康爱多的8000多万用户来说,如果康爱多失去了价格优势、服务优势、便捷优势,用户肯定会选择更合适的渠道和产品。

前段时间,康爱多创始人王燕雄发了条朋友圈,他将开了多年的宝马7系卖了,换成了一辆新能源轿车——理想。

微信编辑| 雨林